先鋒本色

先鋒本色

《先鋒本色》是由海軍政治部、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海軍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承制,陳紅擔任總編導的6集文獻紀錄片。

該片從《信仰之魂》、《道德之光》、《職責之本》、《紀律之矩》、《作風之旗》、《力量之源》六個方面來闡述中國共產黨員的修養,從事例和人物出發,既有時代的高度,現實的新度,歷史的厚度,理論的深度,又有故事的熱度,對比的寬度。

該片於2011年6月24日在中央電視台軍事·農業頻道CCTV-7首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鋒本色
  • 類型:文獻
  • 集數:6 集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 總編導陳紅
  • 總製片人:趙文波、陳紅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幕後製作,主創團隊,音樂原聲,發行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該片以平實的視角講述了眾多被全黨和全社會認可的先鋒模範以及身在一線的普通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系統真實地再現了9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複雜的歷史環境中不斷成長、壯大、永葆先鋒本色的奮鬥歷程,進一步向世人宣告,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承擔起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分集劇情

選集
第1集 信仰之魂
以中國共產黨人的群像和歷史縱深的角度,表現中國共產黨人光輝歷程中不變的信仰,以及這份信仰帶來的力量。並全面論述了共產黨員的修養,展現一代代為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人感人形象。
第2集 道德之光
1917年,鄧中夏拒絕了父親為自己在北洋政府謀取的職位,而立志做一位人民公僕。三年後他協助李大釗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而同時青年毛澤東也提出道德革命和倫理啟蒙,是救國救民的大本大源。本節目選取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抉擇以及這種抉擇背後的高尚道德和凜然氣節,昭示照亮歷史和未來的道德之光的偉大力量和巨大作用。
第3集 職責之本
金魚池曾經是老舍筆下的龍鬚溝,新中國成立後,改造龍鬚溝便是共產黨新政府進行的第一項舊城改造工程。上世紀六十年代,政府在那裡蓋了磚結構的簡易樓,七十年代,又在街面上蓋了預製板樓,如今金魚池已經今非昔比。它的變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履行職責的寫照。本節目選擇不同階段共產黨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履行職責、錘鍊黨性的感人事跡,展示共產黨人的本色。
第4集 紀律之矩
1952年2月10日,共和國功臣劉青山和張子善以貪污罪名被處決死刑,在新中國的反貪歷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筆。經歷了二十多年槍林彈雨考驗的人卻經不起兩年名與利的考驗。本節目從共產黨和新中國的發展歷史入手闡述了黨的紀律性和它的重要性。
第5集 作風之旗
闡述中國共產黨艱苦奮鬥的生活、工作作風,以及這種作風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
繼續看6集
選集
關閉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該片自2010年6月初策劃創作至2011年6月份攝製審定完成,歷時一年,海軍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組成3個攝製組、一個資料組,分別由北京、重慶、山西出發,分赴華東、華南、華北、華中21個省市,共採訪拍攝了120餘人130餘個單位。該片以紅色革命根據地、歷史遺蹟和共產黨員的革命足跡為主線輻射到全國百餘市縣,北京、上海、重慶、延安、井岡山、江蘇、四川、陝西、山西、湖北、湖南、山東等革命老區紅色搖籃和革命聖地。

主創團隊

總顧問:劉源
總撰稿:劉開華
總策劃:王兆海
總編導:陳紅
總監製:王森泰、李斌
總製片人:趙文波、陳紅
策劃:王林海、宋慶生、沈衛星
製片人:雪野、張嚴
監製:楊秀晨、張忠欽、金敏林、樊曉波
撰稿:常仕本、顧亞奇、章曉宇
製作監製:王虎成、姜洪軍、鄭林國
編導:牟雄傑、李贏、何東
出品人:趙文波
攝像:李欣、牟雄傑、馬龍
解說:李易
作詞:陳紅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作品
歌曲
演唱
備註
《先鋒本色》
《閃光的微笑》
主題曲

發行信息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播出時間
中央電視台軍事·農業頻道CCTV-7
2011年6月24日晚20:30首播
央視網
2011年6月24日同步播出
中國網路電視台
2011年6月30日播出

作品評價

《先鋒本色》以磅礴的氣勢、豐富翔實的史料、細緻入微的描寫、鮮活感人的事例,將中國共產黨人在90年偉大曆程中的黨性修養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部紀錄片以黨性修養為核心,用一個個真實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故事將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高尚情操以及對使命職責的踐行融合在一起,從歷史的高度審視新世紀新階段共產黨人的修養,讓人們真正了解到共產黨人的“先鋒本色”到底是什麼。該片既是一部電視文獻紀錄片,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政論片。該片不僅選取了歷史上眾多共產黨人中的先進典型,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講述當代的先鋒模範,通過努力挖掘兩者間的各種關聯,將歷史與現實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完美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鋒本色。(搜狐視頻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