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繪畫

先秦繪畫

西周、春秋時代的繪畫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繪畫套用的範圍主要是壁畫、章服以及青銅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紋飾。早期基本上是裝飾性圖案,到西周以後,開始有以表現人物活動為主的紀事性繪畫作品,其實物遺存,最早的見於春秋晚期的青銅器刻紋與鑲嵌圖像紋飾。繪畫的作者是百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秦繪畫
  • 國籍:中國
  • 年代:秦
  • 發展的:初期階段
斷代,發展概述,壁畫,青銅器紋樣,帛畫,漆畫,

斷代

在整個“先秦”時代中,春秋以前屬於奴隸制社會,戰國以後則進入了封建社會。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各種手工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青銅文明”。統治階級的需要帶動了美術各門類的發展,繪畫當然也不例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今天能夠見到的先秦繪畫遺蹟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被推測為大部分的繪畫都繪製在了易於腐爛的木質或者布帛上面。 在商代的多處墓葬中發現了殘存的彩繪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發現了很多的木質品上的漆畫殘留。可見,用漆作為顏料繪製器物在當時已很廣泛了,常用的黑、紅兩種基本色的並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據說,那時的漆繪製品經常是與錚亮的青銅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擺在一起的,極富觀賞性。在殷墟也曾發現過建築壁畫的殘塊,以紅、黑兩色在白灰牆皮上繪出的捲曲對稱的圖案,頗有裝飾趣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有廟堂壁畫創作的情況被記載下來,楚國屈原著名作品的《天問》就是在觀看了楚先王廟堂的壁畫後有感而作的。
漆畫《舞樂圖》漆畫《舞樂圖》
幸運的是,在長沙的楚墓中先後出土了兩幅戰國時期的帶有旌幡性質的帛畫,它們都屬於公元前3世紀的作品。兩畫描繪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為婦人,其上方繪有飛騰的龍鳳;另一幅則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駕馭著一條巨龍或龍舟。墨線勾勒的側面肖像及伴有象徵意義的動物是兩畫的相同之處,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龍圖》所表現出來的畫家技巧要熟練了許多。

發展概述

先秦時期的繪畫大多具有裝飾性和實用目的,殷商文化遺址中最值得注意的繪畫性美術品是大石磐上的虎形裝飾,造型處理類甲骨上的動物形象,虎口大開,頗有生氣。 西漢劉向云:殷紂時期"宮牆文畫"、"錦繡被堂"。殷墟小屯發現有建築壁畫殘塊,以紅黑兩色在白灰牆上繪出捲曲對稱圖案,裝飾性很強。
帛畫《人物御龍圖》帛畫《人物御龍圖》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牅,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戒焉"。可見這些人物肖像畫寓有"興衰鑑戒、褒功撻過之意"。
春秋戰國時期,壁畫創作尤盛,"葉公好龍"之說源自《莊子》,文章云:"葉公好龍,室屋雕龍,盡以寫龍"。傳說屈原的《天問》是屈原仰見楚廟堂之壁畫而成,先秦壁畫描繪了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既為先秦禮教服務,也蘊含著神秘的原始宗教思想。
長沙楚墓先後出土了兩幅旌幡性質的帛畫。其一稱《人物龍鳳帛畫》,畫一身著華美衣裙的女子,雙手拱拜,昂首飛舞的鳳和蜿蜒飛動的龍似向天國飛升。另一幅《人物御龍帛畫》畫一危冠長袍、神情自若的男子頭頂華蓋駕馭巨龍,遨遊飛馳,龍下部繪有一條游魚,龍尾以極簡練手法畫一引頸放歌之孤鶴。兩畫顯然與戰國流行的升仙思想相關,人物作正側面立像,通過衣冠服飾表現其身份,儀態肅穆;勾線挺拔流暢,設色採用平塗與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調莊重富麗。

壁畫

《說苑·反質篇》引《墨子》佚文云:殷紂時期「宮牆文畫」、「錦繡被堂」。1975年冬,殷墟小屯曾發現建築壁畫殘塊,以紅、白兩色在白灰牆表上繪出捲曲對稱的圖案,頗有裝飾趣味。 西周曾創作重大歷史題材的廟堂壁畫。據專家對江蘇丹徒出土《矢毀》銘文的考釋,西周初年曾有《武王、成王伐商圖及巡省東國圖》的壁畫創作。另據《孔子家語·觀周》記載,春秋末期的孔丘,曾到雒邑瞻仰西周建築遺物上的壁畫。
墓室壁畫《車騎出行圖》墓室壁畫《車騎出行圖》
春秋戰國時代,壁畫創作尤盛。舉凡公卿祠堂及貴族府第皆以壁畫為飾。《莊子》云:「葉公好龍,室屋雕文,盡以寫龍」。東漢王逸《楚詞章句》曰:「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詭,及古聖怪物行事」。屈原仰見圖畫,呵而問之,遂成《天問》之作。可知楚國廟堂壁畫繪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自然景象等。

青銅器紋樣

二里頭文化期(1900-1600BC)的爵杯體飾以乳釘紋飾,也發現有嵌綠松石饕餮紋的牌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大致看來還脫離不了幾何紋飾風格。 商代青銅器紋飾以饕餮紋(又稱獸面紋)為主。早期以粗獷的勾曲迴旋的幾何線條構成,中期線條變細而密,有些還出現用繁密的雷紋和排列整齊的羽紋構成的獸面紋。晚期崇尚華麗繁縟,紋飾種類繁多,紋樣結構規格化,但可看出如象、龍、牛、鹿等形象,是一種神話動物的複合體,地紋通常飾繁密的細雷紋,與主紋構成對比。
龍紋鼎龍紋鼎
西周禮制的宗教色彩減弱,逐步走向儀式化,因此紋飾刪繁就簡,獸面紋已衰退,鳳紋漸多,出現如∫或∪的波曲紋、動物紋、鱗帶紋。西周晚期則出現重疊交叉(如龍相交纏)的紋飾或較複雜的四方連續動物紋。這種風格一直發展至春秋時代。
春秋時代流行龍、獸、鳳、鳥及表現狩獵的新題材。
戰國時代,生活氣息濃郁的狩獵、習射、採桑、宴樂、攻城、台榭等圖案紋飾,廣布於青銅器上,例如:河北唐山賈各莊出土戰國早期的狩獵紋壺,表現人們戰勝猛獸的大無畏精神,體現了人定勝天的思想。例如: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採桑宴樂攻戰紋銅壺等。

帛畫

長沙楚墓先後出土兩幅旌旛性質的戰國帛畫為代表。 其一為《人物龍鳳帛畫》,1949年在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質地為平紋絹,高31公分,寬22.5公分,畫一細腰長裙、側身向左、合掌祝壽狀的貴族婦女,在騰龍舞鳳的接引下,向天國飛升的景象。
帛畫《龍鳳仕女圖》帛畫《龍鳳仕女圖》
其二為《人物御龍帛畫》,1973年在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細絹地,高37.5公分,寬28公分,畫一危冠長袍、蓄有鬍鬚、神情瀟灑、側身擁劍的貴族中年男子,頭頂華蓋,駕馭舟形巨龍向天國飛升的景象,龍尾企立一鶴,龍身下畫一鯉魚。兩幅畫裡面的人物,可能是墓主人的肖像。
從上述兩幅畫中,可以發現戰國肖像畫有下列特點:人物皆作正側面的立像,通過衣冠服飾表現其身份。比例勻稱,儀態肅穆。勾線流利挺拔,設色採用平塗與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調莊重典雅。可見此時人物畫已有寫實的傾向,但基本上還脫離不了圖案化的風格。

漆畫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漆器的文明古國,先秦漆器,特別是戰國漆器上的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熠熠生輝。雖然當時漆畫主要為裝飾圖案,但其主體部分,卻多表現為有明確意義的圖畫。作法與帛畫一脈相通,用毛筆畫成。如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漆畫,繪有龍紋鳳紋,或繪有鳥首蛇身,人面鳥身、人身鳥身、人身獸頭等靈怪形象,以表示墓主得到神物的護佑。這些漆畫構成嚴謹,線描勻稱健勁,冷暖色調對比強烈,帶有濃郁的裝飾趣味。而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畫《舞樂圖》,筆法粗細不一,或平塗,或僅有輪廓,顯得較為灑脫靈動。 湖南長沙子塘出土的西漢漆畫《漆奩車騎出行圖》,以黑、灰、綠等色在紅底上作畫,畫的是貴族出行內容。此圖採用“沒骨”法,大面積塗抹,許多地方一筆畫成而不重複填筆。畫面用色明快,筆調生動活潑,揮灑自如,氣氛熱烈。這不僅說明當時繪畫技巧的精細,而且也謳歌大自然的老莊思想亦占有一席之地,這就為今後山水畫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對鳳紋對鳳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