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印度教毗濕奴石雕立像

元印度教毗濕奴石雕立像

此展品為元代文物,高115厘米,殘寬51厘米,像頭帶一尖頂的帽子,兩眼下視,鼻樑高聳。有四手臂,上兩臂右手持圓盤,左手持法螺,下兩臂右手伸出,手掌已斷失,應作無畏手印,左手倚一根棒形矛。像立於半月形的蓮座上。現收藏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元印度教毗濕奴石雕立像
  • 出土地點:泉州南教場附近
  • 館藏地點:泉州市豐澤區東湖街425號
  • 所屬年代:元
  • :115厘米
  • 殘寬:51厘米
  • 所屬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 所屬地區:福建泉州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收藏的印度教石刻是中國唯一在本土發現的印度教石刻。這些石刻上刻劃的各種經典印度教神話故事,大多取材於《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兩大印度史詩。印度教的保護神——毗濕奴和破壞之神——濕婆是石刻主要的刻劃對象,其中毗濕奴石像莊重威嚴,令人過目難忘。 毗濕奴造像1934年發現於泉州南教場附近,高115厘米,殘寬51厘米,應是元代泉州印度教寺的遺物。像頭帶一尖頂寶冠,兩眼下視,鼻樑高聳。寬肩細腰,有四手臂,上兩臂舉起,右手持寶輪,左手持法螺,下兩臂右手伸出,手掌已斷失,應作無畏手印,左手倚一根棒形矛。像立於半月形的蓮座上。整體的造型保持著古典主義的高貴、靜穆與均衡。 這尊毗濕奴造像是毗濕奴的化身之一,《羅摩衍那》里的主人公羅摩王子的造型。在印度,有關羅摩王子的造型很多,這尊造像基本保留有印度本土風貌,只是在衣飾的表現上較為概括,面部特徵上綜合有印度人和中國人的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