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劇

儺劇

儺舞又稱儺劇,是江西婺源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是從早先的祭祀舞蹈演變而來的傳統民俗舞蹈表演藝術,具有濃厚的原始生態文化特色。儺舞表演形式多樣,風格誇張而粗獷,但招式簡練,有利於民眾自演,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思口長徑村的儺舞表演在婺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長徑建村於南唐初年,是一個古老的大村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儺劇
  • 外文名:TANJU
  • 又稱:儺舞
  • 實質:是江西婺源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
  • 詳細介紹:詳見正文
儺舞,發展,

儺舞

中國古代大儺祭典中的儀式舞蹈,後世逐漸發展成娛樂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廣泛流行於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安徽、山東等地。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如鬼舞、跳儺、儺戲、儺堂戲等,也有名之為跳神的。儺舞 的特徵是:一般都戴木質假面,扮作鬼神歌舞,表現神的身世事跡。
從中國有文字記載開始,就有關於大儺的記錄。殷墟甲骨卜辭中有■字,是在 室內以殳(古代兵器)擊鬼之形,這是關於儺祭的最早史料。較早地詳細記錄大儺 舉行時具體情況的史籍有《後漢書·禮儀志》:儺祭在臘日前一天舉行,由120名 10歲以上、12歲以下的少年著黑衣服、紅頭巾、手執■鼓,扮作“侲子”;另有1 2人披獸皮、戴毛角,扮作“十二神”(或稱“十二獸”);領隊的主將則是“方相 氏”,頭戴有4隻眼睛的金光閃閃的面具,身上蒙著熊皮,一手執戈,一手舉盾。儺 祭多在夜間舉行,至時,到處燃庭燈、點爆竹,方相氏率領隊伍,擊鼓吹號,高唱驅 儺歌,跳“方相舞”和“十二獸舞”,以驅逐假想中的惡鬼。
關於“方相氏”和“十二獸”的舞蹈,漢畫象石上還保 儺舞中的六雷祖師 存著它們的形象資料。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這樣描寫:“爾乃卒歲大儺,歐除群厲。方相秉鉞,巫覡操■;■子萬童,丹首玄制,桃孤棘矢,所發無臬;飛礫 雨散,剛癉必斃,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然後凌天地、絕飛梁,捎魑魅、■ ■狂,斬 ■蛇、腦方良。”描寫雖有誇張,但所表現的緊張激烈的氣氛是真實的。由內容所決定,儺舞一般比較粗獷強悍,面具也多猙獰恐怖,這些特點至今在儺 舞中還保留著。

發展

自漢至唐,儺舞的基本面貌無大變化。到宋代,儺舞中出現了將軍、判官、鐘 馗、鬥神、灶君、土地、六丁六甲等神,增加了娛人成份,並逐漸向戲劇化的方 向發展。近世儺舞,20世紀50年代以前,還保留著驅鬼逐疫的迷信內容,50年代以 後基本上改造成為一種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形式。現代儺舞多為 單人舞 和 雙人舞,情節也比較簡單了,形式變得質樸 自然。現存的儺舞劇目也很多,如《盤古開山》、《紡織娘》、《孟姜女》、《 董永》、《柳毅》等神話傳說;再如《李斯操兵》、《關公斬貂蟬》、《張飛闖 轅門》等歷史演義;另有關於《西遊記》、《封神演義》的神話故事。有些劇目 又成為獨立的舞蹈,如《和合舞》、《老楊公》等。
江西婺源儺舞也稱儺劇,是從早先的祭祀舞蹈演變而來的民間舞蹈表演藝術,具有濃厚的原始生態文化特色。儺舞表演形式多樣,風格誇張而粗獷,但招式簡練,有利於民眾自演,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思口長徑村的儺舞表演在婺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長徑建村於南唐初年,是一個古老的大村莊。儺舞中國古代大儺祭典中的儀式舞蹈,後世逐漸發展成娛樂性的 民間舞蹈 。廣泛流行於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安徽、山東等地。 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如鬼舞、跳儺、儺戲、儺堂戲等,也有名之為跳神的。儺舞 的特徵是:一般都戴木質假面,扮作鬼神歌舞,表現神的身世事跡。 從中國有文字記載開始,就有關於大儺的記錄。殷墟甲骨卜辭中有■字,是在 室內以殳(古代兵器)擊鬼之形,這是關於儺祭的最早史料。較早地詳細記錄大儺 舉行時具體情況的史籍有《後漢書·禮儀志》:儺祭在臘日前一天舉行,由120名 10歲以上、12歲以下的少年著黑衣服、紅頭巾、手執■鼓,扮作“■子”;另有1 2人披獸皮、戴毛角,扮作“十二神”(或稱“十二獸”);領隊的主將則是“方相 氏”,頭戴有4隻眼睛的金光閃閃的面具,身上蒙著熊皮,一手執戈,一手舉盾。儺 祭多在夜間舉行,至時,到處燃庭燈、點爆竹,方相氏率領隊伍,擊鼓吹號,高唱驅 儺歌,跳“方相舞”和“十二獸舞”,以驅逐假想中的惡鬼。 關於“方相氏”和“十二獸”的舞蹈,漢畫象石上還保 儺舞中的六雷祖師 存著它們的形象資料。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這樣描寫:“爾乃卒歲大儺 ,歐除群厲。方相秉鉞,巫覡操■;■子萬童,丹首玄制,桃孤棘矢,所發無臬;飛礫 雨散,剛癉必斃,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然後凌天地、絕飛梁,捎魑魅、■ ■狂,斬 ■蛇、腦方良。”描寫雖有誇張,但所表現的緊張激烈的氣氛是真實的 。由內容所決定,儺舞一般比較粗獷強悍,面具也多猙獰恐怖,這些特點至今在儺 舞中還保留著。 自漢至唐,儺舞的基本面貌無大變化。到宋代,儺舞中出現了將軍、判官、鐘 馗、鬥神、灶君、土地、六丁六甲等神■,增加了娛人成份,並逐漸向戲劇化的方 向發展。近世儺舞,20世紀50年代以前,還保留著驅鬼逐疫的迷信內容,50年代以 後基本上改造成為一種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形式。現代儺舞多為 單人舞 和 雙人舞 ,情節也比較簡單了,形式變得質樸 自然。現存的儺舞劇目也很多,如《盤古開山》、《紡織娘》、《孟姜女》、《 董永》、《柳毅》等神話傳說;再如《李斯操兵》、《關公斬貂蟬》、《張飛闖 轅門》等歷史演義;另有關於《西遊記》、《封神演義》的神話故事。有些劇目 又成為獨立的舞蹈,如《和合舞》、《老楊公》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