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德

儲德

“德”字從彳,有“以德為循”,即遵循、循行之義,後來引申為一種品質

基本介紹

  • 書名:儲德
  • 又名:無
  • 作者:敬銳
  • 含義:.蘊蓄的美德。2.太子的德行
詞語內容,作品原文,儲德,禮記大學,周易,作者簡介,

詞語內容

儲德(chǔ dé)
1.蘊蓄的美德。2.太子的德行。

作品原文

儲德

作者:敬銳
“德”字從彳,有“以德為循”,即遵循、循行之義,後來引申為一種品質。《詩經》中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語,先秦儒家有比德於玉之說。《禮記》中記載,子貢曾發問於孔子:“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孔子正言比德於玉之說:“夫昔者君子比徳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宻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逹,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逹,徳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同樣,除了“於玉比徳”之外,在先秦原始儒家元典中還有很多以山、水比德之語,孔、孟、荀均有以水喻德,先秦儒家之“道”的思想,是儒家道統理論之發端,亦是中華道統思想核心價值之所在。孔、孟、荀比德於水,以水之淵源綿長、奔流不復、潤澤萬物之屬性喻人、事之本源厚重、勇往進取、德政善化之”道”。
德有“八德”,“八德”是道德的具化,是古人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忠、孝、仁、愛、禮、義、和、平,合稱為“八德”。“忠”本義為“忠誠、“忠心”,後引申為“誠實”、“老實”、“做事認真”等義。我們的祖先歷來重視道德文化建設,告誡人們要忠君愛國、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忠心不二。這就是我們民族尊奉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孝”,本義為“孝敬老人、孝敬長輩、孝敬父母”,我們的祖先歷來就非常提倡孝敬老人、孝敬長輩,注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文化建設;注重孝道,才能“子承父業”;民族要發展,人類的繁衍至關重要,認為老而有子則為孝,老而無子則為不孝。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歷來就非常提倡孝敬老人、孝敬長輩、孝順父母,並將“孝”作為人們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而且這種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並逐漸形成“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居、老有所樂”的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仁”,我們的祖先特別尊奉聰明之人,也就是特別尊奉那些善於學習,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智者;我們祖先心目中的“仁者”,是指上古“有巢氏”、“三皇五帝”這些有美好品德、有仁愛之心、能造福眾人、能施博愛於天下的上等人,而非殘暴無比、毫無品行、毫無仁愛之心的暴君,只有具備上等品行的上等人,方能稱得上“仁者”,才能稱得上後來孔子特別推崇的仁愛之人;“仁者”是能和睦相處之人,只有人人彼此和睦相處,才能構建和諧仁愛的大同社會,體現了我們祖先以仁為貴的道德思想文化。正因為“仁”字儲存著以上道德文化信息,所以“仁”成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認為“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仁者,仁愛也”,非常明確地告訴後人,只要是人,就應該做到好學上進,做到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幫助,否則,你就對不起代表萬物之靈長“人”的稱號,就不配做人。因此,“仁”自古以來成為我們民族人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愛”,“愛”就應該主動獻出自己火熱的心,並且要大膽地付諸行動,才能贏得他人的愛心;“愛”就是主動將自己的憐憫之心送給他人,他人才會送給你憐憫之心;“愛”就是對所從事的工作、對周邊的動植物主動獻出愛心,事業才能有成,環境才會和諧。可見,愛人、愛事、愛物均要主動奉獻愛心,只有人人都主動獻出一份愛,整個世界將變得更加溫暖、更加和諧。因此,“愛”自古以來就成為我們民族做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禮”,我們的祖先最重之禮,莫過於擊鼓奏樂,獻出稀貴之玉,以表誠心結交結盟;自古以來,我們民族接人待物均有嚴格的禮節,講究講究祭神、祭祖之禮;講究禮貌,注重人神之禮、君臣之禮、長幼之禮;講究禮尚往來、投桃報李。總之,禮數備至。不論對人、對神還是對事,均要以禮相待,不可馬虎。這已經成為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習俗。正因為如此,所以“禮”也就自然成為我們民族古今人們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義”,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祭祀之禮儀;古代禮儀有嚴格的要求規範,不能有絲毫馬虎;古代在重大儀式上,非常注重禮儀,講究儀式、儀容、儀表、儀態,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的禮儀之邦,並且禮儀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如祭祀禮儀、迎賓禮儀、著裝禮儀、座次禮儀、飲食禮儀、待客禮儀、輩份禮儀等等,因此,“義”也自然而然成為我們民族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和”,歷來吹奏樂器講究和諧;鳥鳴應和亦講究和諧;調酒也講究和諧。可見,我們的祖先歷來講究和諧,只有人與人、人與自然、國與國、家與家講究和諧,才能構建和諧的世界。因此,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講究以和為貴,“和”也就自然而然成為我們民族每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平”,我們的祖先歷來就重視平衡,主張人與人的平衡、家與家的平衡、國與國的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只有萬事萬物保持平衡,世界才會和諧而不亂;我們的祖先歷來主張“平等”、“公平”,不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講究“平等”、“公平”,只有平等相待、公平合理,世界才會太平,因此,“平”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們民族每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

禮記大學

《禮記·大學》所講“意正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治國,國治然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道德心性修養是人生的第一個階梯,是有價值的人生的第一個平台。中國古代非常重視人的道德,很早就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周易·乾·象》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說天的運行是有規律並且一往無前的,人應效法天,像天那樣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西周時期,隨著由重天道向重人道的轉變,尊德、敬德的思想日益突出。周公在解釋商周之際的社會變革時,認為:夏商所以滅亡,是因為他們不能“敬德保民”而喪失了“天命”,周所以興起,是因為文王能夠“敬德保民”,因而上帝授命於周,令周代商統治四方。因此,周公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蔡仲之命》)的思想,也就是說,掌握人間帝王命運的上天,對任何人都沒有私人的愛好和情感,它只輔助那些有德行的人來統治人民。統治者要想維持和鞏固自己的政權,必須具備應有的品德。據此,周公提出對最高統治者要進行道德教育,就是師保之教,他的師保之教貫穿著強烈的敬德保民思想,內容包括個人品德之教,施行德治之教等許多方面。周公還提出選拔人才的原則是任人唯賢,特別提出要用“九德官人”,所謂“九德”,即“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尚書·皋陶漠》)這些無不反映出周朝對德的高度重視。周公不僅重視對帝王進行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視對庶民百姓進行德行規範教育,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化民成俗的教化活動。可見,從西周開始,我國古代便形成了一種崇德重教的風尚。
孔子在繼承和發揚西周“尊德”傳統的同時,對德的內容和為德的方法加以豐富。孔子把德作為最重要的修身內容,他曾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把學習道德放在學習知識之前。他主張“為政以德”,重德治,輕法治,認為道德高於一切社會活動。他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體系,他所追求的君子和聖人就是道德至高至善的典範。

周易

《周易》也十分重視品德修養方面,《周易》包含尊天道、重人謀的思想觀念,強調人的能動性,貫穿《周易》始終的是人的品德修養與人的智慧能力在具體事物中起著關鍵作用。人的品德修養好,可以逢凶化吉:如《周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在遭遇艱險之時,人能守中持正,襟懷坦蕩,就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在理想人格的塑造方面,《周易》通過《謙》、《比》、《履》《無妄》、《離》等卦提出了君子所應具備的道德修養要求。君子應該努力提高道德素質,主動與賢德之士相親;應該按“禮”來規範行為;處世應該剛正無私,講求事實;應該光明磊落,謙虛柔順。
儲,為積累,積蓄,沉澱之意。儲要慢,一步步,一點點,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國要儲兵,企業要儲信,君子應儲德,作惡的應儲善,人的德行離不開儲。冬藏春播秋收,四時有序。“德”靠正氣,靠修養,靠儲。德不是憑空而來,需要長期積累,需要靜心修養。良好的道德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來源於持之以恆的道德實踐。繩鋸不斷,水滴石穿,鐵棒磨成繡花針,慢慢積累,功到自然成。因此要學會儲,平時多積累,生活中應積極為善、積習為德。形成道德自覺,養成道德習慣,經過長期薰陶、浸漬、涵養,培養人的德性,使禮儀之統的價值理念逐漸內化於人的心靈,並在日積日成的生活中轉化為外在的德行,形成良好的道德風氣。如果生命之魂的德性與智性能夠隨時受到培養,春風化雨,生命之花就會綻放。
儲德,即是修身、正身、誠身、潔身,它是以自身為對象,像加工玉器一樣去琢磨,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無瑕之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其實質就是用社會倫理道德規範進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和道德境界。注重個體自身內在的道德心性修養,並以此確立理想人格。
天府有小室,藏書二千餘冊,志同道合之友常聚於此,談天論地,海闊天空,經濟人文,琴聲和鳴,珠玉之音,樂在其中,心藏丘壑,不異山林,清宵對月;靜以修身,潛龍勿用;應多儲德。源此,故命名為“儲德館”,是為記。
辛卯年夏草於儲德館

作者簡介

敬銳,又名曉風,號容膝齋主人,男,漢族,四川儀隴人,居住於四川成都,生於1985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有色金屬商品分析師;中國青年志願者;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會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義工;成都市義工聯合會分隊隊長。熱愛公益,喜好投資理財,好行銷策劃。個人作品散見報刊。因倡導專業投資,反對散戶盲目炒股,有“中國反散戶炒股第一人”之稱。
作為職業投資人和職業公益人的敬銳。倡導大家應該多儲德,積善,修身,正身。生活中積極為善、積習為德。注重個體自身內在的道德心性修養,並以此確立理想人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