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文叢

儒生文叢

“儒生文叢”是連續出版的思想文化類叢書,收錄中國大陸(內地)儒生的學術研究專著和實踐者的弘道文集。“儒生文叢”秉持儒家立場,堅持民間性、思想性、公益性,以弘揚儒學、提攜後學為目標,旨在促進各界對儒家的全面了解,推動中國學術繁榮、文化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復興。

基本介紹

  • 書名:儒生文叢
  • 作者:蔣慶 陳明 康曉光 余樟法 秋風等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出版至今
  • 學術委員:蔣慶 陳明 康曉光 余樟法 秋風
  • 文叢主編:任重
文叢信息,文叢序文,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

文叢信息

儒生文叢
學術委員:蔣慶 陳明 康曉光 余樟法 秋風
文叢主編:任重
出 版 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第一輯書目(三冊):2012年9月出版
壹.《儒教重建——主張與回應》(任重、劉明主編)
貳.《儒學復興——繼絕與再生》(任重、劉明主編)
叄.《儒家回歸——建言與聲辯》(任重、劉明主編)
第二輯書目(七冊):2013年10月出版
壹.《儒家憲政主義傳統》(姚中秋著)
貳.《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余東海著)
叄.《追望儒風》(米灣著)
儒生文叢
肆.《赫日自當中:一個儒生的時代悲情》(張晚林著)
伍.《“親親相隱”問題研究及其他》(林桂榛著)
陸.《閒先賢之道》(陳喬見著)
柒.《政治儒學評論集》(任重主編)
第三輯書目(八冊):2015年4月出版
壹.《一體微行:知止堂義學五周年回眸》(胡暉瑩著)
貳.《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王正著)
叄.《孔孟仁學論綱》(萬光軍著)
肆.《月窟居筆記》(范必萱著)
伍.《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劉偉著)
陸.《從祠廟到孔教》(陳彥軍著)
柒.《經世三論》(齊義虎著)
捌.《漢學讀本》(吳飛著)

文叢序文

儒生者,信奉儒家價值之讀書人也。“儒生文叢”者,儒家讀書人之心聲見於言說者也。近世以降,斯文掃地;禮崩樂壞,學絕道喪。國人等儒學於土苴,士夫視孔道為寇讎,遂使五千年堯舜故國不復有儒家讀書人,億萬萬中華神胄不復有儒生也!然則,所謂儒生者,儒家價值之擔當者也;儒家價值者,神州中國之託命者也;中國不復有儒生,是儒家價值無擔當,中國之命無所託也。悲乎!中國五千年之大變局,未有甚於中國之無儒生也!中國之無儒生,非特儒家價值無擔當,且中國國性不復存;中國國性不復存,中國淪為非驢非馬之國矣;中國淪為非驢非馬之國,中國之慧命又何所寄乎!嗚呼,痛矣!寅恪翁之言也!
所幸天運往還,儒道再興,儒生之見於神州大地,數十載於茲矣。今日中國文化之復興,端賴今日儒生之努力,而儒家價值之擔當與夫中國慧命之所託,亦端賴今日儒生之興起也。歸來乎,儒生!未來中國之所望也!
“儒生文叢”主編任重君,儒生也。傾一己之力,編輯“儒生文叢”,欲使國人知曉數十年來儒家回歸、儒教重建與儒學復興之歷程,進而欲使今日之中國知曉當今儒生之心聲。故“儒生文叢”之刊出,不特有助於中國文化之復興,於當今中國之世道人心,亦大有補益也。
壬辰夏,余山居,任重君索序於余,余樂為之序雲。
盤山叟蔣慶
於龍場陽明精舍俟聖園之無悶居

第一輯

壹.《儒教重建——主張與回應》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470-3
儒生文叢
作者:任重 劉明
出版日期:2012-09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95
字數:310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學生、學者及其他大眾。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對儒教重建的關注,是當代“大陸新儒家”的一大突出特點。中國自古儒、釋、道三教合一,儒教居三教之首。在傳統向現代交替的過程中,儒教是否宗教、儒教是否該重建、儒教在今天應該是何種形態等命題成為學術思想界的熱點,不斷引發討論。本書選輯了當代儒家新銳對儒教有關問題的深入討論和最新看法,憂思為國,立意高遠,為中國現代精神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
【編輯推薦】
本書為多名儒學大家文章之合集,其中包括諸家的演講文稿、與會文稿、訪錄文稿以及文字文章等,內容豐富、文字精彩,充分展現了我國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並舒曉國學大家們的拳拳赤子之心與之竭慮殫精的良苦用心,對於曉以現世碌碌之眾人,遑論所謂知識分子亦或平民百姓皆有醍醐灌頂之良效,與混沌中之眾人意義不可謂不十分重大。見諸於今日,各大宗教普傳於我中華大地,而我國之精粹則鮮有聞著,五千年文化之使命已見危矣。故此,閒諸等有識之士奔走呼告,欲重建儒教,其言似聳聽,然其情之真切感人深甚。本書集大陸與台灣地區眾儒學大家思想之精華,殫中華精神文明巍巍之竭慮,於現世眾迷醉西方文明與金色美酒之世人有呼告驚醒之大義,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自明,毋庸贅言。
【圖書目錄】
■甲編
關於重建中國儒教的構想(蔣慶)
儒教之公民宗教說(陳明)
“文化民族主義”論綱(康曉光)
重建儒教的危險、必要及其中行路線(張祥龍)
論儒教的體制化和儒教的改新(彭永捷)
中國前途與儒教重建(王達三)
儒教現代改制構想(周北辰)
■乙編
重建儒教也是一個好事情——龐朴先生訪談錄(王達三)
當代中國儒學宗教新走向--杜維明先生訪談錄(宋元)
我對儒教復興信心十足——蔣慶先生訪談錄(劉敬文)
儒教不是恢復而是重構——陳明先生訪談錄(劉敬文)
■丙編
歷史的任務與儒教的自我主張(唐文明)
認識儒教(彭永捷)
關於把儒家定義為“宗教”的現實意義(陳勇)
回溯歷史,重建儒教(溫厲)
儒教怎樣靈根再植(王正)
創建一個體制化的儒教(魏德東)
儒教不復興才是一種威脅(王達三)
真正的儒教並不可怕(齊義虎)
我們的國家認同的核心價值應該是什麼?——《儒教研究通訊》編後三篇(王心竹)
在今天為什麼要重建儒教(杜吹劍)
■丁編
“重建儒教”:一個學術史描述——以方克立、張祥龍對蔣慶的評論為主線(楊海文)
儒教建設十年掃描:理論方案、組織實踐與未來趨勢(董琳利)
儒教只能走民間化的道路——中國大陸關於儒教問題的最新討論(韓星)
儒學“第四次浪潮”:激辯儒教(陳占彪)
儒家、基督教、自由主義:相互寬容或者衝突?——試析曲阜教堂事件的觀念和政治意義 (秋風)
【書之跋】
對儒教重建的關注,是當代“大陸新儒家”的一大突出特點。中國今天雖然已無亡國、亡種之憂,但亡教的危險依然存在。從歷史來看,中國文化遭受過兩次外來文化的全面侵襲和挑戰。第一次是在南北朝及隋唐時期,外來的佛教對中國本土文化帶來嚴重衝擊,但儒生奮起反抗,努力以儒化佛,最終使佛教中國化,形成了儒釋道和諧並存的中華文化格局。第二次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強力進入中國,亦使中國處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次較之佛教進入中國最大的不同是“聖經伴著軍艦走”,即基督教背後有著一個比中國更強大的政治實體,並且其對宗教文化的輸出有著明確的政治意圖,給予了強大的經濟和軍事支持。所以,這較之第一次的危局更為嚴重,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文化交流。中國這次能否以儒化耶,不容樂觀。
毋庸置疑,受西風長期侵襲,中國文化價值觀自近代以來就處於混亂狀態。儘管中國曾經是聞名於世的文化大國,可惜自近代以來,伴隨著國勢衰微,並在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激進思潮的衝擊下,中國文化受到整體性破壞,長期處於“花果飄零”的慘澹境地。今日中國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但國家文化實力與之並不匹配,整個社會亦無一個明確而有力的文化價值體系。文化的迷失必然導致道德混亂。於是,為官者不顧廉恥,為商者不守誠信,為富者不講仁義,為民者不懂禮儀,這不是危言聳聽,而已成為目前世風的真實寫照。
文化價值的混亂必然影響到文化認同,文化認同則又與政治認同緊密關聯。今天的中國各界之所以久久未能在政治認同上達成一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文化價值上各行其是,沒有形成文化認同。如何實現重建文化認同這個目標,竊以為至關重要者是重建儒教。
文化是民族的魂魄,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幾千年來,中國人深受儒教的影響,耳聞目染,潛移默化,儒家文化所提供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已經深深內化於自身心理和人格結構中,安身立命,日用而不知。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就是因為以儒教之。如蔣慶先生所言:“儒教就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載體,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與生命信仰的體現,儒教與中華民族、中國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故此,欲收拾人心,解決當今中國人的身心安頓問題,挽救道德淪喪的世風,抵禦外來宗教肆無忌憚的入侵以及各種邪教的猖狂蔓延,除了重建儒教,力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別無選擇。我們若能在文化建設上賡續道統,繼承如毛澤東所言的“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這一偉大傳統,必能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融合,從而為國家的政治統一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建立萬世功業。
需要強調的是,在重建儒教上,不能糾纏於儒教是否宗教這一學術偽問題,必須跳出舊有的儒教是不是宗教的二元對抗思維。在歷史上,儒、釋、道三教並稱,而儒教居首,此乃公認的事實。如陳明先生所指出,今天我們思考的問題應該由“儒教是不是宗教”向“儒教是怎樣一種宗教”轉換。至於儒教在今天應該是何種形態,則需要不斷探索。儒教是什麼樣的,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這就是本書選輯有關儒教內容的原因,儘管可能有人認為這些內容與儒教無關。
當然,目前我們做的還很不夠,需要繼續加倍努力。
貳.《儒學復興——繼絕與再生》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469-7
作者:任重 劉明
出版日期:2012-09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73
字數:290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學生、學者及大眾。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因為儒學是治世之學,與一般的儒學研究者不同,儒門中人學習、研究、弘揚儒學,絕不是為了學術而學術,而是有著明顯的問題意識和現實感。儒者、儒生、儒教徒對於儒學,不僅在理念上自覺認同,有明確的身份意識,而且還有著強烈的歷史擔當,立足當下,直面現實。本書所選編的當代“大陸新儒家”的思想探索成果,對當代中國所遇問題進行了精彩解答,乃“為往聖繼絕學”,而非“純學術”之作,值得一讀。
【編輯推薦】
本書為多名儒學大家文章之合集,其中包括諸家的演講文稿、與會文稿、訪錄文稿以及文字文章等,內容豐富、文字精彩,充分展現了我國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並舒曉國學大家們的拳拳赤子之心與之竭慮殫精的良苦用心,對於曉以現世碌碌之眾人,遑論所謂知識分子亦或平民百姓皆有醍醐灌頂之良效,與混沌中之眾人意義不可謂不十分重大。
【 圖書目錄】
■甲編
儒學在當今中國有什麼用?(蔣慶)
解決當代中國問題的關鍵是回歸道統(秋風)
儒家,人類最好的家(余樟法)
■乙編
公民宗教與中華民族意識建構(陳明)
尋求中華民族新的制度結構(盛洪)
儒家原文化主導地位之含義——儒家復活的意識前提以及與印第安文化的對比(張祥龍)
天下思想與現代性的中國之路——中國問題·中國思想·中國道路論綱(陳贇)
儒家構建和諧社會的義理綱維(王瑞昌)
■丙編
“中國本位文化論”之重提與新詮(王達三)
儒法關係的共和意義(柯小剛)
儒家禮治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重建(張新民)
■丁編
儒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中國現代化(郭齊勇)
關於“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陳來)
論中華傳統的根本特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基礎(丁耘)
■戊編
注定做不了旁觀者——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儒學(王心竹)
近20年我國大陸現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胡治洪)
現代性焦慮下之迷思:近年來的儒家政治哲學研究(郭曉東)
古今政教和解之徵兆與前景(唐文明)
【書之跋】
儒學是治世之學,自然會吸引憂世者的關注。十年前,在下亦是心憂家國天下,對許多問題苦思不解,遂對一向傾慕的西學漸生懷疑,將目光投向了中國文化經典。涉獵儒、道、墨、法諸家之後,終被儒家折服。我相信,很多朋友也是跟我有著同樣的心路歷程,是帶著問題皈依儒門的。儒門中人學習、研究、弘揚儒學,有著明顯的問題意識和現實感。而且,與一般的儒學研究者不同的是,儒者、儒生、儒教徒對於儒學,不僅在理念上自覺認同,有明確的身份意識,而且還有著強烈的歷史擔當,立足當下,直面現實,絕不是為了學術而學術。故此,我在編選本輯“儒生文叢”時,著重於當代儒生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及思想探索,據此主題依次名集為《儒教重建——主張與回應》、《儒家回歸——建言與聲辯》、《儒學復興——繼絕與再生》。
自近代以來,國運多舛,道統中斷,儒家學統亦遭滅頂之災。儘管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化熱、國學熱,儒學也逐漸復起,但很多儒學研究者不但不認同儒學,而且對當代儒者(儒生)是思想探索不甚重視,並且以所謂的“學術規範”予以苛責和簡單否定,有失尊敬。沒有儒者,何來儒學?沒有儒學,何來儒學研究者?如此簡單的邏輯關係,有些人要么是想不明白,要么是故意視而不見,可悲可嘆。職是之故,本輯所選編的當代大陸儒者的思想探索成果,是“為往聖繼絕學”,而非純學術之作,望識者鑒之。
我們的目的不是“純學術”研究,而是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
叄.《儒家回歸——建言與聲辯》
儒生文叢
【書之簡介】
ISBN:978-7-5620-4468-0
作者:任重 劉明
出版日期:2012-09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405
字數:430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中文專業學生、學者。
圖書狀態:上架
【內容簡介】
儘管儒家在今天的中國已呈回歸之勢,但人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知之甚少。本書對“大陸新儒家”參與當代文化建設的一些事件,如五十四位學者聯署發布《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建議書》、十名青年博士生《我們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五十多個儒家團體《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十學者《關於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以及參與討論讀經、國學、教師節、通識教育、國服、禮儀、節日等熱點問題,予以集中展示和說明,必將對當代文化建設和國民道德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編輯推薦】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與衝擊在逐漸加深,民眾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在逐漸顯露。因此,在實現中國國富的同時,如何實現民強,如何實現中國文化的復興,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真正的復興,成為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話題和眾多學者研究的領域,而儒家回歸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本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它以2004年至2010年發生的復興儒家文化與抨擊西方文化的熱點事件為主線,展現眾多學者對這些事件學術分析與看法,從而說明儒家回歸中國之利。
【圖書目錄】
■2004讀經大討論
讀經、儒教與中國文化的復興——2004年蔣慶先生訪談錄(杜吹劍)
現代化外衣下的蒙昧主義(秋風)
蒙昧的教育理念與傳統觀——評薛涌先生的反讀經觀點(劉海波)
為什麼不能讀經?(秋風)
中國正步入“讀經時代”——陳四益《讀經啟蒙》讀後(王達三)
再辯讀經(劉海波)
我看“讀經”(韓星)
大陸讀經十年回顧(海印子)
■2005國學大討論
“國學院”成立的期待與疑慮(陳明)
“國學”名義簡論(米灣)
關於“國學”:超越“1840”以來的“集體無意識” (石勇)
有效邏輯與文化意識——回應薛涌博士於紀寶成校長的回應(林桂榛)
糟蹋國學,用意何在?——評薛涌氏《中國文化的邊界》一文(王達三)
2005中國人文關鍵字之國學、祭孔、儒教(王心竹)
國學建設的中道(秋風)
■2006教師節改期建議書
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建議書(湯一介等)
思想界緣何因孔子和教師節集體嗆聲?(龍仲言)
關於定孔子誕辰為教師節的提議(張立文)
理應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耿硎)
教師節改期不僅僅是個文化問題(韓嚴)
以孔誕為教師節:文化和意義生成(石勇)
孔子:現代中國人的文化焦慮——兼評《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建議書》(王達三)
孔子誕辰應當為“中國文化節”(冼岩)
孔子誕辰最好為“中國教師節”(王達三)
■2006洋節“十博士”倡議書
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我們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十博士生)
關於十博士生聯署的《我們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的最終說明(王達三)
對“十位博士生聯署《我們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評點(陳明)
慎對耶誕節――我署名的原因及希望(陳喬見)
“十博士生”的“文化本能”與“聖誕節”的商業化(石勇)
我為什麼要支持十博士生抵制基督教“聖誕節”(耿硎)
警惕和防範中國耶教化是中國文化的最後底線——答香港商業電台主持人潘小濤先生問(王達三)
關於把“聖誕節”正名為“耶誕節”的思考和建議(王達三)
從韓愈諫迎佛骨到博士反對過聖誕節(莊華毅)
十位博士對在哪兒,錯在哪兒(秋風)
洋節在中國(杜吹劍)
為中國情人節辯護兼及其他 (陳明)
拒絕香蕉化,過我中國節(王達三)
■2008教育改革與通識教育討論
中國大學“通識改革”與中國書院傳統的回歸(蔣慶)
反對中學文理分科,增加儒家經典教學——我對於教育部規劃綱要的意見與建議(郭齊勇)
我們為什麼需要傳統(丁為祥)
“四書”進中學課堂確有必要(陳文新)
“四書”進中學課堂芻議(高華平)
也談“四書”進中學課堂(卞孝萱)
四書五經何時進中國小課堂(蘇文洋)
培養孩子們的中國心——從復興私塾走向通識教育(王達三)
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建言(柯小剛)
教改大討論背景下的孟母堂(秋風)
私塾這些年(李勇剛)
■2008北京大學立孔子像爭論
無孔子之北大無靈魂——北大校園立孔子像的建議(張祥龍)
以自由自治的名義在北大立座孔子像(秋風)
孔子走向了世界,為何不能走進北大校園?(吳稼祥)
孔子立像與北大精神(冼岩)
北大立孔子像又能如何?(王達三)
孔子進北大這事(陳明)
北大為什麼不能接受捐贈的孔子像(韓星)
■2009電影《孔子》爭議
須尊重歷史,宜敬畏聖人——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
聖人孔子之幸,中華文化之幸——復電影《孔子》劇組公開函
騰出點地方,歡迎孔子回來(王達三)
胡玫用《孔子》向歷史與文化再一次致敬(青靖)
對文化祖先應當敬重(邱振剛)
中國電影為何老拿古人“開涮”?(周婷)
我為大片《孔子》捏把汗(許石林)
經典文化名人不宜戲說(張俊卿)
我們還沒有學會尊重孔子(王達三)
■2010曲阜建教堂爭議
尊重中華文化聖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關於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郭齊勇等)
曲阜不宜建造大教堂(陳來)
文明對話?宗教自由?(趙景)
就曲阜建大教堂答《新快報》記者問(陳明)
爭取儒教的合法宗教身份——就曲阜建耶教堂答《南風窗》記者問(陳明)
就曲阜建耶教堂答《南風窗》記者問(韓星)
對文化核心價值的維護必須懷抱敬意與責任——從曲阜修造建耶教大教堂事件談起(張新民)
曲阜建教堂之儒耶衝突及化解之道(杜吹劍)
關於文明寬容、孔子學院與耶穌教堂(齊義虎)
站在作為弱者的儒家一邊(秋風)
“死儒”和“活耶”的對話——尼山論壇的問題(趙宗來)
權力、媒體與言路之通塞——旁觀曲阜“大教堂”事(溫厲)
呼籲重視中國傳統信仰的主導地位——從曲阜孔廟外建基督教教堂說起(趙宗來)
保持中國文化“道德性人文主義”的特色——反對在曲阜孔廟附近建造耶教大教堂(李存山)
彼此尊重才有文明和諧(齊義虎)
虛心的人與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蔣慶先生就曲阜耶教堂事件與儒教重建問題答北京諸道友問(任重)
■附錄一:他們重新審視傳統(韓福東)
■附錄二:文化保守主義峰會現身陽明精舍(李琴)
■附錄三:三件大事標誌2004年文化保守主義在中國高調抬頭(陳濤 曾進 老牛)
■附錄四:“2006中國人文關鍵字”二十一則(予沉等)
■附錄五:那些讀書吹劍的日子(任重)
【書之跋】
自皈依儒門以來,我們一直為弘揚儒學儘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書所輯錄的一些活動記錄,就是我們參與其中所做工作的點滴凝結。將《那些讀書吹劍的日子》一文附錄為背景材料,或許能讓大家看得更明白些。十年前,我們弘揚儒學,沒有人指導,也沒有經驗,完全靠自覺、責任和熱情。時至今日,最大感受是:只要將其當成自己的事情,不求名利,不圖回報,自然而然就會內化於自己的生命,其樂無窮——誠如陳明先生在我於儒學聯合論壇上發的《那些讀書吹劍的日子》一文後面跟帖所言:“當時只道是尋常,卻自有一股內力充盈其間,那是青春脈搏與文化生命的雙重變奏。感謝時代,感謝夫子開創的傳統,使生活有方向生命有意義。”於我心有戚戚焉。
同時,南水(肖自強)兄亦在《那些讀書吹劍的日子》一文後面跟帖道:“這幾年在儒家判別和正名上我有趨嚴的變化,但在行動上一向很寬,有時甚至懸置判別和正名,因為實踐的後果往往出人所料,無論是一場名義上的行動,還是一場魚龍混雜的行動,如果從沒有這個名義轉到了有這個名義,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轉折。有了名義及其合法性,循名責實也就有了堅實的名義基礎。在這一點上,我和唐文明兄一直有共識,即首先要有人至少在名義上認為自己是儒家,才有討論何為儒家的基礎。如果沒有人認為自己是儒家,關於何為儒家的討論恐怕連所謂的學術價值也都沒有。可以說這十多年裡,吹劍兄及其朋友、及其同仁最大的意義便在於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說:我是儒家。儒家不再是一個污名。”的確如此,吾與南水兄。
另有的深刻感受是,做事不同於做學問,不可求完美,但求能盡己所能;也無一定之規,從身邊的事情做起,盡力去做適合自己的事情——即使在網上轉發一篇文章,在網站論壇回復一個帖子,也是弘道。個人的力量如涓涓細流,但若大家的力量匯集在一起,則成大江大河。
令人欣慰的是,儒學在當代中國日益復興,儒家已呈回歸之勢,這在我們十年前投身儒門時簡直是難以想像,真可謂天不喪斯文也!今天,將我們的觀點和行動向世人予以集中說明,既是總結,也是對下一個階段的期待。

第二輯

壹.《儒家憲政主義傳統》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799-5
作者:姚中秋
出版日期:2013-08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248
字數:185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儒學研究者,儒學愛好者,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者和讀者大眾,對中國近代思想史有研究和興趣的學者和讀者大眾,對中國近代憲政思想有研究和興趣的學者和讀者大眾。
圖書狀態:上架
【內容簡介】
筆者近年提出“儒家憲政論”,本書收錄五篇論文,為此命題提供思想史的初步論證。全書著力探討中國歷史上兩個立憲時刻儒家之理念籌劃和政治實踐,即漢初儒家進入政體、馴化秦制,與近百年來儒家構建現代國家。就前者,重點解讀董仲舒“天人三策”,闡明其天道治理觀之憲政主義意涵。就後者,通過思想史的梳理,揭明現代中國存在著一個保守——憲政主義的思想與政治傳統,且這一旨在實現中國文明之新生轉進的儒家憲政傳統,構成現代中國歷史之正宗。
【作者簡介】
姚中秋,筆名秋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弘道書院院長,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近年為學,接續經史傳統,推明治道,著《華夏治理秩序史》、《重新發現儒家》、《治理秩序論:經義今詁》、《國史綱目》等。
貳.《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647-9
作者:余東海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292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儒學初學者以及對儒學感興趣的學者和讀者大眾。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共兩部。從儒家道統的角度,對先秦歷史和歷代政權進行梳理和評判。第一部:大同王道的原始模式(堯舜禹);第二部:小康王道的三代實踐(夏商周)。《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旨在:集儒家外王學之大成,揭道德實踐史之真相,破先秦政治史之天荒。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關於中華政治、歷史和儒家義理之書,道眼燭史,新見疊出。
【作者簡介】
余東海,筆名蕭瑤,原名余樟法,號東海老人,曾用名東海一梟。男,1964年12月10日生,原籍浙江,現居廣西。陸續出版有新舊詩集九冊,儒學《大良知學》(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另有儒學系列《論語點睛》、《平書---儒家雄起來》待出。
叄.《追望儒風》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934-0
作者:米灣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319
字數:240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國學、儒學研習者。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歷年來課餘之暇各種機緣下所撰文字,篇幅所限,儒學史研究之作不與焉。約二十萬言,或議或敘,或文或白,修短隨意,不拘一格,其要則欲追武前修,跂望儒風也。略分六部分:儒學視野中之現實問題;儒學講演;儒者傳論;時論短評;游訪紀事;實用文筆。得也失也,達者鑒之。
【作者簡介】
米灣,本名王瑞昌,字乃徵,豫之魯陽人。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及哲學博士。現聘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研習儒學、國學,著有《陳確評傳》,譯有《自由與傳統:柏克政治論文選》等。
肆.《赫日自當中:一個儒生的時代悲情》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731-5
作者:張晚林
出版日期:2013-08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437
字數:325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國學、儒學研習者。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浸潤聖學之心得與體會,固然與其精研儒家經典有關,但絕非徒從讀書得來,更有其切磋砥礪之功,故非有切身之痛癢,謹策之信仰,不可讀其書也。本書內容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校正了社會大眾對儒家相關義理之誤解,以確立儒學之綱目與信仰;第二部分痛斥當代職業化教育對儒家教育精神的背離,以期回到儒家之人文精神之中,既而闡道翼教,匡扶人心;第三部分乃以心性學重述儒家之婚姻倫理精神,以對當代社會把美學形態之愛情作為唯一基點的婚姻觀之批判,由此而修身齊家,諧和社會;第四部分資儒家之根本義理,以雋永之小品文,思考當今社會之相關問題,其形式雖短小精微,但其道理卻博厚悠長;第五部分乃作者與友人之論爭與講辭,以見作者捍衛與宣揚儒學聖教之決心與情懷。總之,本書乃作者用“心”之驗,而非“才”氣之作,有心者當善會也。
【作者簡介】
張晚林,號抱經堂。男,1968年10月21日生於湖北大冶之世代農家。大學時代曾研修理工科,畢業後進工廠當技術工七載,其間自修中國古典文學,1997年以來,通過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逐漸窺見了聖學之堂奧,既而欲罷不能。現為湖南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出版有《徐復觀藝術詮釋體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另有《牟宗三精神哲學研究》即將出版。於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創辦弘毅知行會,宣揚儒學聖教,踐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伍.《“親親相隱”問題研究及其他》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5108-4
作者:林桂榛
出版日期:2013-11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361
字數:270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哲學研究者、中國法制史研究者、儒家思想研究者。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親親相隱”問題是橫跨文史哲法諸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疑難問題,本書對孔子“父子相為隱,直在其中矣”何語義、唐律以來中國古代法制或律典中的“親屬得相容隱”何內容、“親屬得相容隱”與“乾名犯義”兩律制何區別、“親屬得相容隱”和漢律“親親得相首匿”何區別、柏拉圖或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是否贊成Euthyphro“告父殺人”為絕對虔敬或公正及何理由等作了系統辨正,以“不顯”及“知而不言(隱默)”訓正“隱”,以“視”及“辨別是非”訓正“直”,以“容許什麼樣親屬對犯案人什麼樣行為保持沉默不發”訓正唐律以來的“親屬得相容隱”律條,指出“親屬得相容隱”、“親親得相首匿”是權利設定而“乾名犯義”等不許告親尤告尊親是義務設定且“親屬得相容隱”僅僅是指言語行為容隱而非指其他行為容隱,跟“親親得相首匿”等容許藏匿親屬完全有別。此破解了經學、哲學、法學界一大學術疑案及系列誣枉,亦同時辨正鄧曉芒等論蘇格拉底、柏拉圖及中國古代律學、法制的系列謬說。本書另有《孟子》“徒法不能以自行”究竟何意、儒家思想與人權話語的交集、儒家應該向基督教學習什麼、儒家書院的文化功能與重建前景等專論,視野開闊,內容豐富,思想銳利,見解獨辟,於儒家禮樂刑政問題多有闡發及辨正。
【作者簡介】
林桂榛,男,哲學博士,一九七四年三月生於贛南興國縣,華南師範大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武漢大學博士,為學效法清代樸學,推崇思想史、學說史、觀念史、制度史、生活史等歷史考證,無文史哲法諸局限或門戶之固陋,曾任杭州師範學院助教、講師,現任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主要問學中國經史與漢前諸子,致思禮樂刑政與東亞文明,並自名其論為“自由仁斆與民邦政治”。
陸.《閒先賢之道》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869-5
作者:陳喬見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300
字數:225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哲學、儒學專業研究生、博士生,哲學、儒學工作者,相關專業研究者,尤其是對“親親互隱”問題有研究和有興趣的學者和讀者大眾。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以儒家義理為中心,以儒學辯誣為羽翼,以中西比較為背景,輔以學術評論和短議,對儒家倫理尤其是“親親互隱”、仁義孝弟、公私觀念等皆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闡釋,對中西哲學中的論說方式、思維方式、家庭觀念、倫理特質等提出了一些新穎的見解。作者秉持獨立思考之精神,不苟同於學術權威,不苟合於流俗之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閒先聖之道,闡儒學之蘊,解現實之惑的思想旨趣和現實關懷。
【作者簡介】
陳喬見,1979年生,雲南陸良人,漢族,先後求學於雲南大學(2002年獲歷史學士)、復旦大學(2005年獲哲學碩士)、武漢大學(2008年獲哲學博士),2008年至2010年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做博士後,2010年留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任教,現為副教授。主要研究儒家哲學和先秦子學,致思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曾在《學術月刊》、《孔子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合著)、《哲學門》、《鵝湖》(台灣)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柒.《政治儒學評論集》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620-4946-3
作者:任重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359
字數:280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人文學院、儒學專業研究生,儒學研究者,尤其是對政治儒學、公羊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研究和有興趣的學者和讀者大眾。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本書以蔣慶先生“政治儒學”思想為中心,收錄了來自各界的學術論文和思想性評論。共編為三部分:甲編為儒門內部批評;乙編為較有明顯思想立場的儒門外部批評;丙編為較中立的評論。收錄的文章,主要是針對蔣慶先生《公羊學引論》和《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兩部專著以及有關文章。
“政治儒學”的提出,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爭論,因此,本書的彙編,可以幫助讀者更好的了解學術界各方對“政治儒學”的反應和評論,從而更好的理解“政治儒學”、儒學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當今的社會中是如何被認知和發展的。
【主編簡介】
任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筆名杜吹劍、耿硎、讀書吹劍。二〇〇四至二〇〇七年,參與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並任總版主,同時任《原道》輯刊編委。二〇〇六年,參與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復興論壇網站並曾任總版主。二〇〇六年,創辦電子刊物《儒家郵報》並任執行主編。二〇〇八年,創辦儒家中國網站和《儒生》集刊並任主編。二〇一二年,主編“儒生文叢”。曾發起聯署五十四位學者發布《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建議書》、十名青年博士生《我們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五十多個儒家團體《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十學者《關於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

第三輯

壹.《一體微行:知止堂義學五周年回眸》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3254-4
作者:胡暉瑩
出版日期:2015-03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66
字數:212千字
裝訂:平裝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一群熱愛傳統文化的“工薪族”女性於2008年8月,在江蘇南通創辦了一所公益性的周末兒童傳統文化學習機構——知止堂義學。5年來,知止堂的義工老師累計服務時間達2000多小時,有上千名學生在此受益。本書以女性的視角與思維,講述了知止堂5年來的成長故事。在嘮家常式的敘述中,回憶了學堂創辦初期的困境、如何獲得社會的理解、如何辦學、如何與政府開展互動等,使知止堂集小愛成大愛,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公益機構、兒童傳統文化學習機構。
【作者簡介】胡暉瑩,女,1971年生,江蘇南通人,字子佩,號知止軒。知止堂義學主事。
【圖書目錄】
序言
■2008年(戊子年)
起步篇
民俗活動篇
寓教於樂篇
教學問答篇
■2009年(己丑年)
民俗活動篇
特色課程篇
宣傳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教學思考篇
公益活動篇
■2010年(庚寅年)
民俗活動篇
宣傳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特色課程篇
教學思考篇
■2011年(辛卯年)
民俗活動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特色課程篇
公益篇
教學思考篇
學子練筆篇
■2012年(壬辰年)
民俗活動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公益活動篇
特色課程篇
學子練筆篇
教學思考篇
■2013年(癸巳年)
民俗活動篇
特色課程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公益活動篇
學子練筆篇
教學思考篇
貳.《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3479-1
作者:王正
出版日期:2015-08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50
裝訂:平裝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工夫論是儒家實現內聖外王,尤其是內聖的方法。先秦儒者們提出了克己復禮、慎獨、浩然之氣、虛壹而靜以及大小六藝等培養道德主體、完成道德實踐、提升人格境界以及習得外王技藝的豐富方法。本書探討在儒家思想及實踐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的工夫論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對之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發前人所未發,不僅具有推動儒學研究的學術價值,也具有推動道德教育實踐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王正,1983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文學與哲學雙學士,山東大學哲學碩士(師從顏炳罡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師從李存山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後(合作導師杜維明教授)。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哲學動態》編輯部。注釋有張伯駒《素月樓聯語》(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問題的界定與研究意義
一何謂工夫論?
二研究先秦儒家工夫論的現代意義
第二節對研究現狀的考察
一第一期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綜述
二第二期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綜述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內容
■第一章儒家工夫論的起源
第一節西周以前宗教思想中的工夫論意涵
一“慎厥身,修思永”——工夫修養論的先聲
二殷商宗教的人文轉化及其中的工夫論意涵
三“德”與工夫論
第二節西周“以德配天”視野下的工夫論先聲
一“以德配天”
二禮樂文明與工夫論
三西周的教育制度
第三節春秋時期德禮之間的工夫論萌芽
一現實與理想的裂痕
二德禮的追求
三君子的風範
■第二章孔子的工夫論思想
第一節為何需要工夫?工夫何以可能?
一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
二“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論
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道德主體性的確立
第二節孔子的工夫論
一“克己復禮”
二“修己以敬”
三“博文約禮”
四學思之間
五孝悌忠信的具體實踐工夫
六“中庸”與“畏天命”
第三節孔子工夫論的目標
一“君子不器”
二“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三“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第三章孔門弟子的工夫論
第一節顏回之仁閔子騫、冉雍、伯牛之德行
一顏子之好學與愚
二顏子之仁與樂
三閔子騫、冉雍、冉耕之德行
第二節子路之勇冉有之藝
一子路之信
二子路之勇
三冉有之藝
第三節子貢之智宰我之辯
一子貢之《詩》學
二子貢之由器躋道
三宰我之才
第四節子夏之學子游之禮
一子夏之“博學近思”
二子夏之由經學而明道
三子游之禮學
四子游之“大同小康”
第五節曾子之內省
一“三省”之工夫
二“弘毅”與“守約”
三曾子之孝道
四曾子與《大學》
第六節其他孔門後學的工夫論
一子張的弘大之學
二有子的孝悌之學
三曾點之狂、原憲之狷
四其他弟子工夫論簡述
■第四章思孟學派的工夫論思想
第一節子思的工夫論
一《中庸》——子思之學的義理架構
二源性明德以立本
三“慎獨”“誠意”以修心
四暢情節慾以修身
第二節孟子之心性修養論
一君子立志
二“求放心”
三“盡心”、“知性”、“知天”
四“存心”、“養性”、“事天”
第三節孟子之修身“踐形”論
一反求諸己與“知言”
二“不動心”與“浩然之氣”
三“踐形”與實現仁道
■第五章荀子的工夫論思想
第一節荀子工夫論的理論背景
一由知別類而生仁
二以仁發義而制禮
三三個問題
第二節“虛壹而靜”以“解蔽”“知道”
一心之功用——思
二“虛壹而靜”以“解蔽”
三養心治氣
第三節“積學”“師法”以“化性起偽”
一“積學”與“師法”
二“化性起偽”
三工夫論的目標——“盡倫盡制”的聖王
■後記
叄.《孔孟仁學論綱》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3842-3
作者:萬光軍
出版日期:2016-02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83
裝訂:平裝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本書從仁學角度對孔子、孟子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大體包括“仁之形上考察”“何為仁”“仁何為”“仁之全德與展開”四個方面,展示了孔子、孟子思想的相同與差異、形上與形下、內涵與外延、理論與現實、傳統與現在等諸多維度,有助於我們深入學習孔子、孟子自覺建構儒學,尤其是形上體系的諸多努力與重要建樹,為進一步了解儒學、理解儒學、推進儒學提供了一種可能。
【作者簡介】萬光軍,男,1973年生,山東新泰人。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後,哲學研究所所長,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4—2008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導師為楊國榮教授;2009—2012年于山東大學哲社學院做博士後,導師為顏炳罡教授。2013—2014年訪學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導師為萬俊人教授。
已在《孔子研究》《孔孟學報》《國學研究》《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等海內外刊物發表文章60篇,出版專著《孟子仁義思想研究》《德才兼備通論》兩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仁之形上考察
第一節 仁學研究之回顧
第二節 仁之形上考察
第三節 仁之有與無、有形與無形、人之仁與天之仁
第四節 天與命、性與命的區分
第五節 “仁,天之尊爵”與內在超越
第六節 “天生德”與“天將降大任”
第七節 “斯文在茲”與“捨我其誰”
第八節 從“我有天志”到“萬物皆備於我”
■第二章 何為仁
第一節 自覺自信的仁愛宣言:“我欲仁,斯仁至矣”與“仁者愛人”
第二節 人的本質是社會性之確立:“鳥獸不可與同群”與“人異禽獸”
第三節 對血緣、地域的超越:“四海之內皆兄弟”與仁義內在
第四節 對自我的超越:“修己以敬”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五節 對感性、身體的超越:孔顏樂處與“先立乎其大”
第六節 對功利的超越:“君子喻於義”與“何必曰利”
第七節 對環境的超越:“何陋之有”與“憂患生”
■第三章 仁何為
第一節 為仁的方向:“為仁由己”與“求在我”
第二節 為仁的動力:“內自省”與“集夜氣”
第三節 仁者的視野:“博施濟眾”與“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第四節 仁之方:“優等推”與“差等推”
第五節 仁者的堅持:“恆其德”與“不可自暴自棄”
第六節 仁者的證成:“從心所欲不逾矩”與“浩然正氣大丈夫”
第七節 仁者的狀態:“仁者不憂”與“仁者無敵”
第八節 樂的人生境界:“仁者樂”與“眾樂樂”
■第四章 仁之全德與展開
第一節 仁與禮:孔子的道德與政治
第二節 仁與政:孟子的道德政治化
第三節 仁與智:孔子的理想人格
第四節 仁與義:孟子的理想人格
第五節 仁與勇:仁者必有勇與三種勇、文王武王之勇
第六節 仁與孝:孔孟理解的現實家庭
第七節 立足現實有所超越的孔孟仁學
小 結 大其心而觀之
■後 記
肆.《月窟居筆記》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4066-2
作者:范必萱
出版日期:2016-05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80
字數:210千字
裝訂:平裝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20世紀90年代,儒者蔣慶在貴州龍場古鎮、明代大儒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地方,建立了一所儒家書院——陽明精舍。這是自1905年中國書院制消失後,中國大陸修建的第一所民間書院。
作者在陽明精舍學習和服務多年,親歷了許多珍貴的學術場面。本書是作者對自己所見所聞和許多鮮為人知故事的真實記錄,也是研究當代儒家的珍貴資料,讀者可從中了解當代儒家書院的文化內涵和儒家文化的真精神。
【作者簡介】
范必萱,女,1950年生。原為某機關單位正處級公務員,1998年與陽明精舍結緣,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協助蔣慶先生管理精舍。曾任蔣慶先生學術助理,為蔣先生記錄整理有關學術論文數十萬字,主編出版《四書五經精華讀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版)。現為安徽省朱子研究會理事、安徽省管子研究會會員。
【圖書目錄】
■隨筆散記篇
走近陽明精舍
上山的路
鑒性湖畔的月光
母親不流淚
山火
有朋自遠方來
永久的墨香
良知是有力量的
“學在民間,道在山林” ——2003年“一耽”遊學側記
龍場之會,儒門弦歌——“龍場會講”親歷記
晨讀晚唱 同契涵泳——2006年陽明精舍“丙戌會講”印象
盤山觀月
蛇緣
窩窩
古驛道上的遐想
星星點燈
傷別月窟居
難忘的簫聲
祭岡田武彥先生
一篇佚文講述的故事
助學
山規散記
山居閒趣
談學論道篇
太和聖音
儒士社到訪
洋儒家貝淡寧來訪
人類的價值要在具體的歷史文化中落實——蔣慶先生答邵玉書問道
要向大眾傳播真正的儒家價值——蔣慶先生答郭志剛問道
“盤山問學錄”之女性問題
■後學印象篇
周北辰
王瑞昌
楊汝清
王達三
孟曉路
劉懷崗
王國雄
樊潤東
李海超
姚舜雨
■後記
伍.《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4318-2
作者:劉偉
出版日期:2016-08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332
字數:255千字
裝訂:平裝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本書以明末清初“天崩地陷”的社會大動盪作為時代背景,以方氏易學中的“憂患意識”作為切入點,探討方以智“貫通中西,炮鼎百家”的學術理路,著重分析方以智“寓義理於象數”,“質測”與“通幾”,“資格”,“自由”與“共由”等重要觀念,進而領悟這位“大傷心人”力主“坐集千古之智”以期“天下歸仁”的良苦用心。
作者簡介
劉偉,字百淞,1982年生,哲學博士,現為安徽工程大學教師。服膺侯外廬學派,承接平民儒學。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儒學傳統與文化綜合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圖書目錄】
■緒 言 /1
■第一章 方以智的易學著述及思想淵源 /19
第一節 對方以智易學著述的處理方式 /20
第二節 方以智家族易學的衍變歷程 /32
第三節 憂患是方以智解《易》的契機 /46
■第二章 方以智的易學觀及易學史觀 /55
第一節 方以智的易學觀 /55
第二節 方以智的易學史觀 /68
■第三章 方以智對《周易》六十四卦名義的重新厘定 /84
■第四章 寓義理於象數的詮釋範式 /137
第一節 萬物皆數,數皆是理 /138
第二節 太極不落有無 /144
第三節 協調“四行”“四大”與“五行”之間的爭論 /161
第四節 以“天人不相勝”解釋“天人合一” /169
■第五章 重新解讀《周易》卦序 /181
■第六章 方以智易學思想中的新精神 /251
第一節 作為新工具的“質測”與“通幾” /252
第二節 “資格”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 /263
第三節 “宰理”在社會治理方面的積極作用 /277
第四節 易學基礎上的“自由” /295
■余 論 /303
■後 記 /311
陸.《從祠廟到孔教》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4433-2
作者:陳彥君
出版日期:2016-09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48
字數:192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該領域的研究者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本書既展示了作者本人體認儒學傳統的學思歷程,提供了一個當代儒學復興的鮮活案例,同時也是一部從儒教視野探討儒學實踐方式和中國人生活世界的古今變遷的學術論集。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對中國傳統祠廟已做了諸多研討,本書則從朱子學發祥地泉州擇選蕭太傅信仰這樣一個民間信仰來考察宋明以來儒學實踐方式的變化,視角別具一格,並進而考察近代以來的孔教實踐,力求從祠廟到孔教的變遷中看到儒學實踐形式的現代改良。
【作者簡介】
陳彥軍,湖北棗陽人,1972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儒教方向研究生畢業,現為三亞學院南海書院研究員、學術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儒學儒教與大學教育,在《原道》、《儒學與古典學評論》、《國家治理》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主編出版《民辦大學的理念》(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等。
【圖書目錄】
■第一編從儒學到儒教
政治哲學視野下的正始玄學——重建政治秩序的努力 /3
儒臣與神明之際 /23
走出韋伯的“儒教”迷幛 /56
理解儒教的途徑——讀葛蘭言《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65
■第二編儒教與祠廟:閩南蕭太傅信仰研究
■第一章導言 /75
一、現代中國反思 /75
二、祠廟 /78
■第二章泉州富美宮蕭太傅信仰 /83
一、泉州、理學與祠廟 /83
二、泉郡富美宮 /87
三、蕭太傅信仰狀況 /90
■第三章蕭望之:儒臣與神明的遞嬗 /96
一、漢代儒臣蕭望之 /96
二、神明蕭太傅 /100
三、蕭太傅信仰諸問題探索 /104
■第四章蕭太傅信仰與宋明儒教重建 /109
一、儒教重建的漢宋之別 /109
二、儒教重建視野里的蕭太傅信仰 /113
三、蕭太傅信仰的歷史功能 /117
■第五章祠廟轉型 /123
一、祠廟的逝去與歸來 /123
二、從民間信仰中救出祠廟 /125
■附錄 /130
■第三編孔教:近代以來的儒學重建
化民成俗與共和肇造——讀《康有為全集》札記 /135
文明再造——啟蒙與救亡之外的胡適思考 /176
呼喚新孔子——從“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覺” /187
黃昏的起飛——評陳明《文化儒學:思辨與論辯》/204
一個人的文化復興——陳明:儒學、儒家 /211
儒生任重——一人之行而儒門所望 /223
■後記/230
柒.《經世三論》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4477-6
作者:齊義虎
出版日期:2016-09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18
字數:212千字
裝訂:平裝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什麼是好的生活?文明與野蠻的界限在哪裡?荀子真的主張君主專制嗎?西方真的文明嗎?歐美政治模式真的不可超越嗎?……本書作者以赤誠的情懷,憑藉古典智慧的啟迪,以究天人、通古今的氣魄和格局,帶給您不一樣的分析和回答。
【作者簡介】
齊義虎,男,字宜之,居號四毋齋,1978年生於天津。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教師,復旦大學政治學碩士。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制度史。曾在《哲學門》《原道》《復旦政治學評論》《儒學與古典學評論》《天府新論》等書刊上發表文章十餘篇。
【圖書目錄】
■上篇政理思索
從文明與野蠻談起 /3
什麼是好的生活 /9
兩種政治概念 /17
荀子政治思想辯白 /29
政治美學與美學政治 /89
古今中西之政治得失 /95
自由與自知 /109
自由主義批判 /124
自由主義與國家主義 /127
一樣卻又不一樣的死 /134
■中篇儒學致用
“一”與“多”和“言”與“意” /141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評蔣慶先生之《儒學的時代價值》 /145
離奇的到底是誰 /152
現代化困境下的儒法調和——評熊十力先生的《韓非子評論,與友人論張江陵》 /160
再論儒家安頓女性 /167
鄉賢制的定位 /172
從富人走向貴族——君子的投資之道(一) /174
賭場還是道場——君子的投資之道(二) /178
■下篇文教諫言
彼此尊重才有文明和諧 /185
關於文明寬容 /187
民間讀經教育的問題與出路 /189
百姓和政府需要什麼樣的官 /191
祭祀與踏青偕行 /195
我無為而民自正 /198
當羸弱的心遭遇威猛的龍 /201
一次跪拜引發的口水戰 /203
拆了孔廟,何以“文昌” /206
祭祀孔子,重振斯文 /208
“孔子”的位置在哪裡 /210
■後記 /212
捌.《漢學讀本》
儒生文叢
【圖書信息
ISBN:978-7-5130-4717-3
作者:吳飛
出版日期:2017-04
叢書名稱:儒生文叢(第三輯),儒家網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版次:1-1
開本:16
頁數:227
裝訂:平裝
圖書狀態:上架
【圖書簡介】
本書側重漢魏經學及其運用。漢學篇,接續古學,以漢魏為源,借朱子為術,以申漢學義理。公羊旁議篇,自外近世公羊,重述漢朝家法。教育篇,開周禮學書單及學科構想。本書價值在考據與問難。如《孝經》鄭司農注的論證,大一統、七等、進爵的考訂,及文文山、方希直等節義問題的反覆辯論。《周禮學大綱》是中西匯通的嘗試,期待同道的重視與協作。
【作者簡介】
吳飛,字笑非,濟南人,號經禮堂。幼承庭訓,業鄭學,兼左傳,略通公谷。長而結友,慕朱子,稱陸王,矢志皇明。深衣撫琴,無愧鄭君;幅巾錦帶,不輸緇黃。唯身短一尺,腰減一圍,或不足為聖人執鞭。然讀書竟日,隱几經年,尚得與前賢周旋耳。重要著作有《論語鄭註疏》《孝經鄭學疏》《春秋胡傳比義》,現在朱子家禮研習會講授《禮記鄭注》《春秋四傳》《大明律集解附例》。
【圖書目錄】
■漢學
大學及親民論 /3
漢魂略說 /7
天下說 /22
漢學基礎 /26
天人 /29
王心說 /30
後王說 /32
受命說 /34
君父 /39
君師長 /40
道學之變 /42
五倫疏 /45
經典中的五倫提綱 /49
古學治國說 /57
三世說正論 /59
通三統紕繆 /61
公羊非唯夫子說 /63
公羊尊王說 /65
公羊學說 /67
會盟結言辯 /70
公羊有成法說 /72
《春秋》、“三傳”例說 /75
公羊學:功績和經驗 /77
趙氏孤兒義理分析 /81
文山晚節說 /90
春秋復仇說問答 /92
答方希直死節事 /97
答秦論 /99
天下為公說 /101
儒家非血緣宗族主義論 /103
蒙民氓 /107
文物 /109
述學 /110
學薄 /115
自述 /117
心學·理學·禮學·春秋學 /124
漢宋學說 /126
學則 /128
《五經正義》以降總評 /130
本孝 /132
《孝經》鄭學疏的補充 /135
學經次第 /140
學理 /146
周禮學大綱 /152
古典義理提要 /166
官學與私學 /169
■公羊旁議
大一統疏 /173
七等疏 /177
通三統以救弊說 /181
秦朝非正,秦則諸夏 /182
君子德稱 /184
■教育
取譬 /187
儒生 /188
也論幸福 /189
論抽象幸福 /193
古典學對親職教育的啟發 /195
周禮學重要著作提要 /202
禮樂精神與治學方法 /208
/22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