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史

儒林新史

《儒林新史》為邵洵美作品系列之一,回憶錄卷。《儒林新史》收錄了邵生平創作的回憶性短文十餘篇,以半小說半回憶的筆法,記錄了當年文壇上各種文人的眾生相,既有閱讀趣味,亦不乏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儒林新史
  • 作者:邵洵美
  • ISBN:9787806787847
  • 頁數:191頁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8年1月1日)
  • 開本:32開
  • 叢書名: 邵洵美作品系列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序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叢書名: 邵洵美作品系列
平裝: 1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6787847
條形碼: 9787806787847
尺寸: 20.6 x 14.8 x 1.4 cm
重量: 259 g

作者簡介

邵洵美,(1906-1968),中國現代詩人,出版家。曾留學英倫,是獅吼社、中國筆會等諸多團體的重要成員。早期主編有《獅吼》、《金屋》等雜誌,1933年創辦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出版的《論語》、《時代》等九大刊物及〔新詩庫叢書〕、〔自傳叢書〕等,其影響延續至今。抗戰期間,主編《自由譚》,寄情方寸間,體現了中國人的氣節。詩人一生,有風流倜儻,意氣風發,更多的乃坎坷波折。今日文集出版,是我們對詩人的最好紀念。
邵洵美作品系列第一輯共分五卷,分別為:詩歌卷《花一般的罪惡》、隨筆卷《不能說謊的職業》、文藝閒話《一個人的談話》、小說卷《貴族區》和回憶錄《儒林新史》。

內容簡介

《儒林新史》為邵洵美作品系列之一,回憶錄卷。《儒林新史》收錄了邵生平創作的回憶性短文十餘篇,以半小說半回憶的筆法,記錄了當年文壇上各種文人的眾生相,既有閱讀趣味,亦不乏史料價值。

目錄

巴黎的春天
兩個偶像
偶然想到的遺忘了的事情
感傷的旅行
在牧師家中
我和孟朴先生的秘密
附錄一:“劉舞心”女士與孟朴先生的往來信箋
附錄二:邵洵美與劉舞心曾虛白
我的書齋生活
曬書的感想
出門七件事
儒林新史
(一)徐志摩是黑龍江人
(二)我們全是狗
(三)張道藩解釋天狗會
(四)第一句切口
(五)羅家倫的貢獻
(六)國際裝飾美展
(七)謝壽康做廚子
(八)建築與國家性
(九)巴黎女人
(十)雪白的身形
(十一)泰戈爾的干女兒
(十二)藍小姐談詩
(十三)志摩的日記
(十四)劉紀文考察市政
(十五)語言學校
(十六)別離咖啡館
(十七)他鄉逢故知
(十八)我們的夜鶯
(十九)希臘文學專家
(二十)黑貓洞
(二一)青年會詩人
(二二)一種的熱情
(二三)二百法郎富翁
(二四)活銀行
(二五)大哥回來了
(二六)一品香
(二七)猴子王
(二八)鄭振鐸的小骨董
一年在上海
(一)指出了“最後關頭”
(二)一批新到的舊書
(三)第三次遷移
編後小言邵綃紅
附錄:邵洵美(1906—1968)著譯年表

序言

“我與邵洵美先生的相識,純然是偶然的機遇,雖然從30年代初以來,通過報刊等傳播工具已對他相當熟悉了。”這是我在上世紀80年代末撰寫的題為“我的難友邵洵美”一文中的一段話。文章敘述了我與邵洵美從相識到相知的三次見面經過。其中,第一次是1952年在南京路新雅酒家韓侍桁做東的宴會上,同席的有李青崖、施蟄存、劉大傑、余上沅、羅玉君等。邵洵美是出身於名門的世家子弟,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唯美派詩歌的主將和新月社的重要成員之一,他創辦過金屋書店,出版過《金屋月刊》,主編過《人言周刊》、《論語》半月刊等期刊。記得那天眾人已經入座舉杯,邵洵美才匆匆趕來。他身材高大,一張白潤的臉上,一隻長長的大鼻子尤其引人注目。他穿了一件古銅色又寬又長的中式絲綢舊棉襖,敞著領口,鬚髮蓬亂,頗有些落拓不羈而又泰然自若的神氣。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
第二次相見是在1954年秋天的一個晚上,也是在韓侍桁做東的一個聚會上,這次是在侍桁兄家裡,也是在大家吃到中途時,邵洵美撞進來,匆匆入座就食。後來知道,他雖然經夏衍推薦,作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社外編輯,每月可以預支200元的稿費,但生活已經人不敷出了。總之,這兩次相見,儘管沒有什麼深入的交往,但他給我的印象總是匆匆忙忙而又落拓不羈。
第三次與邵洵美的相見是出乎意料的。那時我因胡風案被捕入獄已有5年之久了,地點是在上海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時間大約是1960年冬天。他是1958年繼續“肅反”時被捕入獄的,理由是曾與國民黨南京政府的要員張道藩、謝位鼎磕過頭,拜過把子。坐獄再加上哮喘病,使邵洵美衰老了許多,也逐漸陷於渺茫和絕望之中,他甚至鄭重其事地拜託我,希望我有朝一日如果能出獄,撰文澄清一些世人對他的誤解,說“這樣我就死而瞑目了”。哪知一言成舛,自1961年初夏我被調押至另一個監房後,我再也沒有見到他。
1966年3月底,我以“胡風骨幹分子”的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因為實際已經關押了12年時間,因此判決後旋即押回原單位復旦大學“監督勞動”。期間的一天,我問與我一起被“監督”的潘世茲先生,是否知道邵洵美的情況,因為他們都是早期的留英學生,潘先生調來復旦大學外文系之前,是聖約翰大學的校長,他和邵洵美的家又都在滬西一帶。他告訴我,他們已經多年沒有來往了。但聽說他似乎已經從“裡面”出來了,日子過得非常艱難,聽說連睡覺的床也賣了,睡在地板上。我聽了,一邊慶幸他終於能夠活下來,一邊又不免為他的處境擔憂。而我當時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更談不上對他有什麼幫助和關心了。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我平反之後才知道,邵洵美在“文革”前就被釋放,和大兒子邵祖丞擠在一間小房裡艱難度日,挨到1968年,便在貧困交加中去世了。
與邵洵美的這些交往史實,我曾撰文《我的難友邵洵美》。發表於《上海灘》1989年第5期,後來在我的回憶錄《獄裡獄外》里也有相關的敘述。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書店策劃出版一套大型資料叢書《中國現代文學史參考資料》叢書,共100多種,我作為該書的顧問參與策劃編輯,在我的建議之下,其中就有一本邵洵美的詩集《花一般的罪惡》以內部發行的形式問世。邵洵美曾翻譯過的英國唯美派作家喬治·摩爾的《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憶》一書,但沒有譯完,前幾年,我建議我的年輕朋友同濟大學孫宜學教授將全文譯出,該書由廣西師大出版社於2001年出版了。
在《我的難友邵洵美》一文的最後,我這樣寫道:“我現在寫這篇文章。一方面為了履行27年前邵洵美先生在獄中對我的委託,一方面也藉此表示我對這位在中國現代文學界和出版界有一定影響和貢獻的詩人、翻譯家和出版家的一點紀念的微忱。因為多年來,在“左”的文藝思潮和路線的統治下,他的名字和作品久已從文學史和出版物中消失了,被遺忘了。這個歷史的失誤,我想也到應該糾正的時候了。”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最近幾年以來,一些關於邵洵美的著作相繼出版,如《海上才子——邵洵美傳》(林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花一般的罪惡——獅吼社作品、評論資料選》(張偉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年版)、《盛氏家族——邵洵美與我》(盛佩玉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和《我的爸爸邵洵美》(邵綃紅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版)以及《項美麗在上海》(王璞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等,這些著作為我們了解和研究邵洵美的生平及其多方面的貢獻提供了便利和初步成果。我又聽說,有一些年輕的朋友以邵洵美為研究對象,所有這些都是令人欣慰的事。
今年是邵洵美先生誕辰100周年,《新文學史料》春季號還為此特辟“邵洵美專輯”,並刊發了邵洵美的紀實體散文《儒林新史》。而上海書店出版社準備編輯出版多卷本“邵洵美作品系列”,系統地整理出版邵洵美的詩歌、隨筆、藝文閒話、小說和回憶錄。其中這個題為“儒林新史”的專編,彙輯邵洵美的《儒林新史》等自傳性文字,其中涉及林語堂、徐志摩、曾孟朴、曾虛白、郁達夫、朱維基、丁玲、巴金、徐遲、卞之琳、廬隱、張若谷和蕭伯納、弗麗茨夫人、項美麗、珂佛羅皮斯(墨西哥畫家)和正宇光宇三兄弟等中外文化人士的交往記錄。邵洵美一生交遊廣泛,南北中西都有他的朋友,這些文字一方面反映他熱情風雅、富有才情的個性,也為現代文壇的交往留下一組生動的記錄。總之,這套書系的出版,對於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和研究邵洵美這位集詩人、翻譯家和出版家於一身的人物的歷史貢獻,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這對於我這個90多歲的老人,一個曾經與他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行當里工作生活,並曾經在特殊年代裡共同受難的朋友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邵洵美的大女兒邵綃紅女士、二女兒邵陽女士和女婿吳立嵐先生,還有三女婿方平教授,或者來信來電,或者登臨寒舍,幾次囑我為這些書的出版說幾句話,我儘管年邁體弱,每天只是看書讀報,久已不寫東西了,但還是很願意為難友邵洵美著作的出版表達我的欣慰和祝賀,是為序。
2006年4月15日於上海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