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過程

儀式過程

本書是人類學經典著作之一,堪與列維-史特勞斯和伊里亞德的偉大作品同列。在本書中,特納通過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將儀式在這個群體中的地位進行了詮釋。特納拓展了“閾限”與“交融”的概念,發展了傳統的結構主義。與之同時代的范·傑內普、馬克斯·韋伯、涂爾幹等都曾經試圖把所有的文化行為統一在超級結構里,提出涵蓋全體的普遍化模式,特納則突破了傳統靜態的社會結構的研究,把儀式放在運動的社會過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會看作是交融與結構的辯證統一,從而有“分化-閾限-再整合”的過程,是結構與反結構的相互作用的結果。

基本介紹

  • 作者:維克多·特納
  • 譯者:黃劍波                       /            柳博贇
  • ISBN:9787300071534
  • 頁數:225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
  • 裝幀:平
  • 副標題:結構與反結構
  • 叢書: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人類學系列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作者介紹

維克多·特納(1920-1983)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相當活躍和多產的人類學家。他在恢復人們對比較宗教學的興趣及開創“符號人類學”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與格爾茲(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禮的象徵人類學家。
特納於1920年出生於蘇格蘭。1950年4月離開羅得西亞-利文斯通社會學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後,他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講師職務,一直到1963年。不過他著述最豐的那幾年是在美國度過的:最早是在史丹福大學,然後在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最後是在維吉尼亞大學。1983年他在維吉尼亞大學逝世。其代表作有:《一個非洲社會的分裂與延續》(1957)、《符號森林》(1967)、《苦難的鼓聲》(1968)、《儀式過程》(1969)、《戲劇、場和隱喻》(1974)等。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生死儀式中的分類層次
摩爾根與宗教
非洲中部儀式的研究
對恩丹布儀式的初期田野工作
伊瑟瑪儀式
神聖地點的預備
藥物的收集
治療過程
分類結構:三重組合
分類結構:二元組合
場景與分類
儀式象徵的認知與存在
第二章 恩丹布儀式中的雙胞胎困境
親屬和生活中的雙胞胎現象:一些非洲的實例
恩丹的雙胞胎儀式的結構
河流源頭儀式:藥物的收集
河流源頭儀式:水流和圓拱
在村莊裡建造雙胞胎神龕
性別間的對抗
性別之間和表親之間的玩笑
從夫居和母系制度之間的競爭:居住地的選擇
作為神秘荒謬的雙胞胎
恩丹布人對Wubwangu的看法
腳趾夾箭跳躍
第三章 閾限與交融
通過儀式的形式與性質
就職儀式的閾限
閾限實體的特徵
閾限與地位體系之問的對比
神秘的危險和弱者的力量
千禧年運動
嬉皮士、交融以及弱者的力量
親屬社會中的結構與交融
閾限、低下的地位與交融
第四章 交融:模式與過程
交融的形式
空想的交融與自生的交融
聖·方濟各修道士的清貧與交融
交融和象徵思維
聖·方濟各與永恆的閾限
屬靈派與傳統派的對抗:概念化與結構
擁有財產與支配財產
末世啟示的交融
孟加拉的Sahajiya運動
宗教詩人:才檀雅和方濟各
獻身主義者與保守主義者之間的分離
sahajiya和聖·方濟各主義的共性
拉達、“我的清貧夫人”以及交融
鮑勃·迪倫和鮑爾斯人
第五章 謙卑與等級:地位提升與地位逆轉的閾限
地位提升與地位逆轉的儀式
生命危機儀式與年度性儀式
地位的提升
地位的逆轉:面具的作用
地位逆轉儀式中的交融和結構
阿桑蒂人的Apo典禮
Samhain、萬靈節和萬聖節
性別、地位逆轉和交融
印度鄉村“愛筵”中的地位逆轉
謙卑和地位逆轉的宗教
南非分離主義中的地位逆轉
美拉尼西亞千禧年主義中的虛擬等級
地位逆轉和虛擬等級體系的一些當代實例
謙卑的宗教及其來自社會高位的創始人
地位提升和逆轉的一些問題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附錄:特納的主要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