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羅剎

僧伽羅剎者。須賴國人也。佛去世後七百年。生此國出家學道。游教諸邦至揵陀越土。甄陀罽膩王師焉。高明絕世多所述作。此土修行大道地經其所集也。又著此經憲章。世尊自始成道迄於淪虛。行無巨細必因事而演。游化夏坐莫不曲備。雖普曜本行度世諸經載佛起居至謂為密。今覽斯經所悟復多矣。傳其將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僧伽羅剎
  • 出生地:須賴國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大唐西域記
概述,佛學大詞典 對“僧伽羅剎”解釋,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僧伽羅剎”解釋,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對“僧伽羅剎”解釋,

概述

我若立根得力大士誠不虛者。立斯樹下手援其葉而棄此身。使那羅延力大象之勢。無能移余如毛髮也。正使就耶維者當不燋此葉言。然之後便即立終。罽膩王自臨而不能動。遂以巨縆象挽未始能搖。即就耶維炎葉不傷。尋升兜術。與彌勒大士高談彼宮。將補佛處賢劫第八。以建元二十年。罽賓沙門僧伽跋澄。齎此經本來詣長安。武威太守趙文業請令出焉。佛念為譯。慧嵩筆受。正值慕容作難於近郊。然譯出不襄。余與法和對檢定之。十一月三十日乃了也。此年出中阿含六十卷。增一阿含四十六卷。伐鼓擊柝之中。而出斯一百餘卷。窮通不改其恬。

佛學大詞典 對“僧伽羅剎”解釋

【僧伽羅剎所集經】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譯。又稱僧伽羅剎所集佛行經、僧伽羅剎集經、僧伽羅剎集。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冊。記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後之行化事跡。其中,有關佛成道以後四十五年間安居處所之記事,為他書所無,於諸佛傳中堪稱為最珍貴之史料。據卷首之序載,本書為佛陀入滅後七百年出世之僧伽羅剎所編撰。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賓沙門僧伽跋澄攜至長安,因武威太守趙文業之請,與竺佛念共譯出,慧嵩筆受,道安、法和共為對檢。然現存版本中,高麗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又法經錄卷六載,本書為前秦曇摩難提所譯;開元釋教錄卷十五則依此而說本書有二譯,難提之譯為第二譯。[出三藏記集卷二、卷十、開元釋教錄卷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僧伽羅剎”解釋

【僧伽羅剎所集經】 (經名)二卷,符秦僧伽跋澄譯。說佛因位之行法至果後之化相。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對“僧伽羅剎”解釋

【僧伽羅剎所集經】
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譯。又稱《僧伽羅剎所集佛行經》、《僧伽羅剎集經》、《僧伽羅剎集》。收在《大正藏》第四冊。
本經正文之初敘述佛陀在因位中之種種修行,其次敘述佛陀之降生、出家,以及成道後之行化事跡。其中,有關佛成道以後四十五年間安居處所之記事,為他書所無,在佛傳史料中,頗具學術價值。
據卷首之序文所載,本書為佛滅七百年後之僧伽羅剎所撰。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賓沙門僧伽跋澄攜原典至長安。因武威太守趙文業之請,與竺佛念共同譯出。在現存版本中,麗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然依《法經錄》卷六所載,本書為前秦·曇摩難提所譯;《開元釋教錄》卷十五則依此說而謂本書有二譯本,並以難提之譯本為第二譯。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二、卷十;《開元釋教錄》卷三。
【僧伽羅剎】 (梵Sam!gharaks!a)
僧伽羅剎所集經僧伽羅剎所集經
僧伽羅剎
又作僧伽羅叉,意譯眾護。須賴國(即《大唐西域記》中的蘇剌佗國,Sura^st!ra)人。出家學道,尤善禪觀之法,為說一切有部初期的大瑜伽師。嘗游化諸邦,至犍馱羅國,成為甄陀罽貳王(迦膩色迦王)之師。述作頗多,有《修行道地經》、《大道地經》、《僧伽羅剎所集經》等。
關於其出生年代,〈僧伽羅剎所集經序〉說是佛滅七百年。若其所撰《大道地經》,即系後漢·安世高所譯出(160年左右)之《大道地經》,則其出生年代當在西元二世紀以前。僧祐《薩婆多部記》以之為禪家第二十九祖,《佛大跋陀羅師宗相承略傳》認為是第二十六祖。
◎附︰印順〈大瑜伽師僧伽羅叉〉(摘錄自《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八章第三節)
瑜伽與瑜伽師,傳來中國,一向泛稱之為禪與禪師。初期傳入中國的禪學,屬於說一切有部中,譬喻系的禪──瑜伽。其中最傑出的,是大瑜伽師僧伽羅叉的禪觀。僧伽羅叉,或作僧伽羅剎,譯義為眾護。這位大瑜伽師的著作,主要為《修行道地經》,西晉·竺法護(284)全譯為八卷。早在漢末(160年頃),安世高略譯為一卷,名(大)《道地經》。又有《道地經中要語章》,又名《小道地經》,或以為是漢·支曜譯的。西元403年頃,鳩摩羅什集出《坐禪三昧經》三卷,磧砂藏本誤作僧伽羅叉造,但也確乎含有僧伽羅叉禪經的成分。如《出三藏記集》卷九〈關中出禪經序〉說(大正55·65a)︰
‘蒙鈔撰眾禪要,得此三卷。(中略)其中五門,是婆須蜜,僧伽羅叉,漚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馬鳴,羅陀禪要之中,鈔集之所出也。(中略)初觀淫恚痴相及其三門,皆僧伽羅叉之所撰也。’
僧伽羅叉的禪集,從西元二世紀起,到五世紀初,不斷的傳譯來中國,可見僧伽羅叉的禪風,在西方是非常盛行的了。安世高從安息來;鳩摩羅什曾到罽賓去修學;傳譯《僧伽羅剎所集(佛行)經》的僧伽跋澄,也是罽賓比丘。僧伽羅叉的禪集與著作,在罽賓、安息一帶,流行得非常悠久。雖然阿毗達磨論師──毗婆沙師沒有說到他,但僧伽羅叉,確是說一切有部中,初期的大瑜伽師。
道安從罽賓學者得來的訊息(西元四世紀末),僧伽羅叉是一位不可思議的菩薩,如〈僧伽羅剎(所集)經序〉說(大正55·71b)︰
‘僧伽羅剎者,須賴國人也。佛去世後七百年,生此國,出家學道,游教諸邦。至犍陀越土,甄陀罽貳王師焉。高明絕世,多所述作。(中略)傳其將終︰我若立根得力大士誠不虛者,立斯樹下,手援其葉而棄此身。使那羅延力大象之勢,無能移余如毛髮也。正使就耶維者,當不燋此葉。(中略)尋升兜術,與彌勒大士,高談彼宮。將補佛處,賢劫第八。’
道安所作〈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大正28·721a)也說︰‘如彈指頃,(婆須蜜)神升兜術;彌妒路,彌妒路刀(屍)利,及僧伽羅剎,適彼天宮。斯二三君子,皆次補處人也。(中略)僧伽羅剎者,柔仁佛也。’
僧伽羅叉是須賴國人。須賴,就是《大唐西域記》的蘇剌佗國(Sura^s!t!ra)。西臨大海,一向是出海貿易的海港。他游化到犍陀越,就是犍陀羅。從他的禪學與著作,為北方佛教所奉行來說,游化犍陀越,這應該是可信的。他是禪者,富於宗教情緒的教化者,與馬鳴、鳩摩羅陀們的作風相近;當然,僧伽羅叉是更重於的。傳說的︰‘立斯樹下,手援其葉而棄此身’,活像中國禪者‘坐亡立脫’的模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