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硤石縣病叟

《硤石縣病叟》是唐代著名詩人杜荀鶴的作品,以此揭露戰亂、兵役、重賦對社會生產的摧殘,給民眾帶來的苦難:人財兩空而賦稅不減,還和平時一樣徵稅;百姓無以為生,只有找野菜飢;而桑樹被砍去修營寨,耕牛被徵發勞軍,生產資料遭到徹底破壞,使筒再生產也難以維持。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傷硤石縣①病叟
無子無孫一病翁,將何筋力事耕農。
官家不管蓬蒿地②,須勒③王租出此中。

注釋譯文

①硤石縣:本崤山縣,治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移峽石塢(一名硤石堡),因更名硤石,治今河南新安縣西。硤,亦作“峽”。
②蓬蒿地:耕地長滿了雜草。
③勒:強制,強迫。

作品賞析

《傷硤石縣病叟》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主旨卻完全相同。
杜荀鶴公元846年(會昌六年)生,公元907年(天祜四年)卒,一生主要在懿、僖、昭、哀四朝度過。這是唐王朝政治最黑暗、各種矛盾最尖銳、社會動盪最劇烈的悲慘時期。
杜荀鶴早年在離他家鄉(今安徽石台縣)不遠的九華山(在今安徽青陽縣西南、石台縣東北)隱居,與友人一起苦讀論文,直到公元891年(大順二年),他46歲及第之前,除因科考外出若干次外,多數時間留住於此。
九華山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李白曾有詩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山。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九)。就是這樣的地方,戰亂也未能倖免。這裡的前三篇,就是描繪九華山一帶亂後農村殘破的慘烈景象。
民眾家破人亡。有的家庭丈夫在戰亂中死去,只剩孤獨一寡婦;有家兒孫服役在外,僅存一老翁;還有的民戶,財物被搶光,一點不剩。
這是九華山一帶的情景,反映南方農村的慘狀;在北方,硤石縣的悲愚觀照一般。硤石當東西二京通道,兵連禍接,在所難免。老人無子無孫孫病在身,哪有精力從事耕種,這顯然不是一家一戶雜革,還要逼迫重病在身的老人繳納租賦,只是將以為生之日,也是封建王朝傾覆之時。杜荀鶴的詩了喪鐘。

作者簡介

杜荀鶴,字彥之,池州人,有詩名。自號九華山人。公元891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