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傷寒指掌

《傷寒指掌》是一部論述傷寒、溫病的專著,4卷,清代嘉慶年間吳貞(坤安)所著。吳氏於傷寒、溫病學說兼收並蓄,融傷寒溫病於一家,結合自己治療外感病證三十餘年的經驗著成《傷寒指掌》一書,意在將正傷寒與類傷寒分別辨治,創“六經自感說”,強調採用綜合辨證的方法辨治外感病,並對傷寒、溫病的舌象變化有較詳細的記載。

基本介紹

  • 書名:《傷寒指掌》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校注、整理,作者簡介,書評、序言,章節目錄,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傷寒學派與溫病學派是中醫治療外感熱病的兩大學術流派,經過長期的發展,到了清代中期兩大學術流派出現了相融合的趨勢,《傷寒指掌》就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

流傳版本

《傷寒指掌》於1796年著成,現存最早刻本為嘉慶十二年(1807年)刻本。

校注、整理

《傷寒指掌》刊刻後,經清代醫家、吳貞的同鄉邵根仙評點,再經何廉臣重訂並加按語,更名為《感症寶筏》刊行於世。

作者簡介

吳貞,字坤安,烏程(現浙江吳興)人。清代醫學家,曾經親聆葉天士、薛生白等大家的教誨。吳氏少多疾病,遂究心於醫,上自《靈樞》 《素問》,下迄金元明清諸家醫書,無不悉心研求。吳氏認為方中行之《條辨》、喻嘉言之《尚論》、柯韻伯之《來蘇集》、王晉三之《古方注》都能獨出心裁,別開生面;對薛生白、葉天士等將溫熱之治不混於傷寒,則極為贊同。行醫三十年,對診治外感病頗有心得,於1796年著成《傷寒指掌》一書。

書評、序言

花氏原序
上古之人,察天地渾穆之氣以生,壽永而無病。中古自神農氏嘗百草、分經絡,始知有藥,始知有病。岐伯氏通脈理,辨病因,始知有醫。聖人懼後世疾痼而不求治,則著《靈樞》、《素問》兩書以垂後。後人宗之,代有名醫,各有著論,隨時施治,無非救世之苦心。然而病情多端,其變幻叵測,而速於死者莫如傷寒一證。藥一誤投,病不可挽。諸名家述傷寒,略而不周。惟張仲景先生定一百一十三方,治分六經,可謂約而賅矣。後學誤以類傷寒作正傷寒,治而不分手足經,無怪乎病之淺者深,深者危,危者莫救。浙西吳坤安先生,親炙吳中葉天士、薛生白兩先生,深探傷寒、類傷寒之秘旨,應世三十年。凡遇感證,在經治經,在腑治腑,在髒治髒。無論虛實,數劑即愈,使病者不傷元氣而易痊。其仁心妙手,聞之耳熟。惜先生安於家居,不肯輕出,余羈職守,南北間隔,徒欣慕焉。乃弟友石,輯先生平日所著書為四卷,名之日《傷寒指掌》,北來就正於余,並囑序。余讀其自序,觀其門類及論證、用藥、處方,分條析理,古今來治傷寒之法,莫能越其範圍。知先生得力於仲景者深矣。而前後條辨諸書,俱成渣滓。故余樂為之序,以公諸世。學者獲此書讀之,循序而進,以治傷寒能分六經之法,即治雜證,亦無不應手以盡其妙,豈獨能治傷寒、類傷寒哉!
嘉慶十有二年歲次丁卯中秋
太醫院院使愚弟花映墀拜題
吳氏自序
僕少多疾病,薄弱無能,遂究心於醫,以求衛生之道。無如質性愚魯,醫理深奧,曾將仲景《傷寒論》反覆研求,不得其旨。乃旁索諸家之書,以求其理。惟《準繩》匯集諸賢之大成,非操明敏之資,不能溯流窮源。余皆獨抒所見,別開徑竇,不無與聖訓相悖謬,徒滋心中之蠱惑。迨觀方中行之《條辨》、喻嘉言之《尚論》,雖彼此互異,均可謂獨出新裁,發明古訓,揭叔和之偽,明仲景之真,不使魚目混珠、玞珷亂玉,非方、喻慧眼靈心,誰能及此?更閱柯韻伯之《來蘇集》、王晉三之《古方注》,尤能得仲景之深心,別開生面,故其發明方義,兩賢如出一揆。至若辨六日傳經之妄,辟三方鼎立之謬,改服麻桂於太陽未衄之前,移系白散於太陰誤下之後,千古疑團,一朝打破。又謂仲景傷寒已兼六氣,六經主病已賅雜證,非專指傷寒立言。柯氏以前,孰能指出厥旨?金劉河間,叔季人也。擾攘之世,炎火統運,見仲景傷寒,每詳於寒而略於溫,特著醫書四種。其《直格》一書,每多發明溫熱之理,雜於正傷寒內,在乎明眼擇取。厥後《紺珠》一書,亦宗河間之法,但以雙解散用代麻黃、桂枝等湯,以治傷寒,則竟以傷寒為溫熱矣。不知仲景麻黃、桂枝等湯,原治傷寒;河間雙解、通聖等法,原治溫熱。兩不相侔,不可移易。一經倒施,禍如反掌。嗟乎!寒溫之證,判若天淵;寒溫之治,反如冰炭,何矇混若此。賴周禹載、薛生白諸先生出,見世之傷寒正病絕少,類證殊多,寒病絕少,熱證殊多,恐人誤以傷寒正法施治,乃作《溫熱暑疫全書》濟世。夫溫熱暑疫,皆熱病也。其雲:傷寒自表達里,溫熱自里發外,溫病發於少陽,熱病發於陽明。仲景黃芩湯治少陽溫病,白虎湯治陽明熱病,並非傷寒之方。此真發前人所未發,其覺迷救世之功,誠非淺鮮。近又出《傷寒第一書》云:仲景傷寒,治分九州,此書專主揚州分野。雖其說不足憑信,然觀其用藥,遠熱投涼,以透癍解毒為主,亦治溫熱之良法也。第求其六淫之治,未免寡陋。獨葉天士先生所留治案,每寓傷寒於六氣之中,妙法精義,無不畢備。其云:仲景傷寒先分六經,河間溫熱須究三焦,此即先生分治寒溫之大法,明示人不可以足經之藥混治手經之病。只此二語,已得傷寒之肯縈。奈世人不察,反憾《葉案》無傷寒。甚矣,傷寒之難明也!仆自矜管窺之見、一割之能,述六經本病二卷,變病、類病二卷,先古法,次新法,古法悉本《準繩》《金鑒》《選注》《來蘇》等集,新法則參葉、薛、張、周諸名家心得,酌古斟今,以求切用。書成,尚不敢出而問世,姑存之,以就有道之教政云爾。
嘉慶元年仲秋吉日苕南吳貞坤安氏識

章節目錄

傷寒指掌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傷寒指掌卷之二 正傷寒六經證
傷寒指掌卷之三 傷寒變證
傷寒指掌卷之四 傷寒類證

內容簡介

本書卷一首先以“類傷寒諸感證”為名,論述溫病所屬的冬溫、春溫、濕溫等十九病及辨舌察目法。卷二與卷三論六經本病及變證。卷四再次以“傷寒類證”為名論述風溫、溫熱、瘟疫、暑證、濕證、霍亂等溫病所屬各病。
吳氏在書中學術觀點多有發明。如創“六經自感說”以補《傷寒論》三陰表證之未逮;在辨證方法上,吳氏主張綜合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來辨治外感熱病;並詳細描述了外感熱病的舌象變化。

影響評價

《傷寒指掌》是寒溫統一的代表著作,對後世外感病治療影響廣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