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套期保值理論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契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準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現貨和期貨市場的走勢趨同(在正常市場條件下),由於這兩個市場受同一供求關係的影響,所以二者價格同漲同跌;但是由於在這兩個市場上操作相反,所以盈虧相反,期貨市場的盈利可以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品種相同、數量相等、方向相反”是市場對於套期保值的整體印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套期保值理論
  • 外文名:Traditional hedging theory
  • 性質:經濟學名詞
  • 適用:企業
給你,基本觀點,

給你

傳統套期保值理論認為套期保值的功能是減少和轉移價格風險,因而套期保值必須“數量相等、方向相反”,而具體如何進行有效地操作,傳統套期保值理論沒有作出過多的界定,從而使套期保值套用者在交易手法上機械而缺乏靈活性,排除了許多合理利用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的機會,套期保值的功能往往難以有效發揮。

基本觀點

金融期貨的主要經濟功能之一就是風險轉移。期貨市場的存在使得價格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與正常經濟運營中的風險能夠分離開來。這些風險被分離出來後就能進行重新的組合,並由盡力避免他們的套期保值者轉移給那些追逐風險的投機者。
價格變動風險是無所不在的,它意味著必須承擔的成本。在競爭性環境下,這些成本被轉嫁給消費者。比如說,如果抵押銀行必須承擔風險,它就會通過減少對投資者的支付或在出售時要價提高等辦法來抵補這部分風險。然而,如果它能通過套期保值將風險轉移給別人,它就可降低經營的成本。
因此,風險的存在就產生了對套期保值的需要。套期保值是成本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及其經濟功能之一。
傳統的套期保值理論正是強調了期貨市場的風險規避功能,認為減少風險是套期保值者從事期貨交易的唯一動機。套期保值者在期貨市場上的頭寸與其在現貨市場上的頭寸,無論是相關的金融工具還是交易的數值,都必須完全相等,且在方向上是正好相反的。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投資人持有1000萬美元的政府債券,他要防止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損失,必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1000萬美元的政府債券期貨。在所持債券賣出時,應將期貨契約購回,解除其在期貨市場上的賣出頭寸。
傳統套期保值理論認為,現貨價格在期貨價格的變動大致同步,因此,在期貨市場上的收益或虧損將被現貨市場上的收益或虧損所沖抵。
在傳統的套期保值理論中,基差的概念——也就是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差額——是最重要的。如果基差的變動為零,或者預期的基差與現實一致,則套期保值為完全的套期保值。
實際上,完全的套期保值是幾乎不存在的。而且,根據適應性預期理論,如果期貨價格反映市場的預期,則一般來說期貨價格不會與現貨價格的變動相一致。因此,現貨市場的任何變動只會帶來一部分的期貨價格變動,而不一定能使期貨價格產生相同幅度的變化。也就是說,基差很可能會發生變化。在現實中也叮以看出,基差確實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因此,傳統的套期保值就不是完全的。傳統的套期保值理論往往以假設的例子進行說明,在這些例子中,買進或賣出的期貨契約的價格變動幅度與現貨價格變動幅度完全一致,這只是給人以一個錯誤的概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