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三儒

“天下之山聚於,其山之磊落峻拔”,這是清代康熙年間貴州巡撫田雯在黔書》中的兩句話,是對貴州甕安地靈人傑的最好解讀。

在清代乾嘉時期,黔中甕安出了一家三代大儒,文學巨擘,影響著貴州文壇。他們是傅氏三儒傅龍光、傅玉書、傅汝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氏三儒
傅龍光,傅玉書,傅汝懷,

傅龍光

傅龍光(生卒年月不詳),字壽德,號月川,乾隆中期諸生,後考中秀才。他是傅如勵先生之四子,清朝貴州甕安草塘下司人。傅龍光是貴州著名詩人傅玉書之父。平生喜愛程朱理學,為此篤行力學,至老不衰。由於傅龍光作文講究思想意義,不好華辭麗句和空話,因此科舉累試不中,但他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屢敗屢戰,從不氣餒,70歲時仍去參加鄉試對人言:“遇不遇,命也!不應試則不仕,無義矣!”雖然傅龍光科場失意’但他卻是一個飽學之士,不僅研究《倜易》《毛詩》,而且還是一位詩人。傅龍光一生未為官。潛心研究經義,以《禮經》為言行準則。著述宏富'有《易經淺說》12卷《學隱》2卷和《睛雨石》,《玉華捧月》、《鐘鼓石》、《螄子岩》、《甕安縣賦》、《師古堂詩稿》等詩詞。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公元1723—1795年)貴州知名學者和詩人。
據進士文瑄詩詞記載:傅龍光7歲時還不能說話,父親傅如勵將其帶到私塾中去聽他人誦讀,沒多久就會說話了,而且還能寫字20歲時,其母黃氏病重,傅龍光與其妻王氏到處焚香和求醫問藥,跪拜野外求禱神靈保佑其母早日康復,並挖割自己和妻子王氏的臂肉和藥,以給其母進食,其母居然病癒,人稱他們為雙孝。傅龍光74歲時因病而故,葬於甕安草塘桃子沖村潘家山,現墳瑩碑刻尚存。

傅玉書

(1746~1812),字素余,號竹莊,清朝貴州甕安草塘下司人。貴州著名詩人。生於學者之家,祖父傅如勵,曾師從明朝監軍御史錢邦芑。傅玉書的父親傅龍光,系乾隆中期秀才,平生喜愛程朱理學,一生著有學術著作數種。由於家風薰陶,傅玉書走上了鑽研學問的道路。
傅玉書繼承了祖父與父親的氣質和天分,從小聰明過人,6歲開始吟詩作對。陽春三月,他隨父親傅龍光以及私塾先生在其家門前的小河橋上遊玩,塾師以“河邊漁翁停停釣”為上聯考之,傅玉書以“橋頭學子抱抱袍”為下聯相對。塾師對傅玉書小小年紀就有這種文學功底很驚訝,認為他將來一定有出息。
傅玉書為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 765年)舉人。一生坎坷,先後6次進京會試'均名落孫山,直到48歲時才得選為江西安福知縣,署瑞州府銅鼓同知,3年後罷歸故里。
儘管官場失意’官運欠佳,才華橫溢的傅玉書迅速調整了自己的人生方式'轉向了空間更大、更容易施展自己才華的事業上來。雖然官場失掉了一位平庸的官吏,然而文壇上卻增添了一位明星。
返鄉後’年逾半百的傅玉書先後在黃平星山書院、龍淵書院、鎮遠漭陽書院、貴陽正習書院主講。由於他才高學博,道德高尚,深受學子歡迎。當地士人亦慕其大名’無不以與其交遊為幸事。從教多年,傅玉書為貴州培養了大批人才。這些學子中的不少人,不僅成為當地的中堅力量,而且為貴州乃至華夏作出了貢獻。
教學之暇,傅玉書潛心著述,由於長於經史詩斌,其著作大都與此有關:他蒐集鄉邦文選編成,《黔風錄》24卷,是貴州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成為貴州文化的大功臣之一。他工詩文,善作曲,著作宏富,稱盛一時,著有《竹莊詩文集》40卷,顯示了他的實力和造詣。其劇本《鴛鴦鏡傳奇》,是清代貴州僅有的兩部傳奇之一,首開貴州戲曲創作之先河。還有桑梓述聞》1 0卷,記載了甕安縣各方面史料,成為縣境私人撰志之始。還有《讀書拾遺》10餘卷、象數蠡測》4卷、《漢箋詩》4卷和《古今詩賦文抄》等等廣為流傳。民國《貴州通志》稱:“時海內學子無不知有竹莊者。”
傅玉書對傳統戲劇有著特殊的興趣,尤其對南曲戲文的南劇情有獨鐘。他的創作意圖十分明確,就是歌頌忠臣烈女,鞭笞奸佞邪惡。他“嘗感天人之變”,以“明邪正之分”,為此特“撰為《鴛鴦鏡》,以當口誅筆伐之義”。經過對明未歷史及軼聞的研究,他將自己創作的題材鎖定在明末忠臣楊漣與左光斗的遺事上。《鴛鴦鏡》以楊漣、左光斗的兒女婚姻的悲歡離合為主線,以東林黨人反對魏忠賢的閹黨為暗線,真實反映了明末政治的黑暗,閹黨的橫行,社會的動亂及人民大眾的水深火熱,塑造了一批忠孝節義、品行端方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
傅玉書的《鴛鴦鏡》傳奇撰寫完成,但未刊行。直至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其孫傅達源將《鴛鴦鏡》校訂出版,才使世人得以欣賞傅玉書的才華。百餘年後,禮部尚書李端棻身處戊戌變法失敗後謫戍新疆之逆境,受《鴛鴦鏡》傳奇中忠臣烈女之精神激勵,“猶求索不遺餘力”。由此可見《鴛鴦鏡》對後世影響之大。
傅玉書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一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壯美的河山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加之其師法王維、孟浩然、錢起、劉長卿的詩歌風格,傅玉書的詩充滿了幽奇、沖淡、沉雄多變的藝術風格。如(震天動》一詩,描繪了貴州烏江驚濤駭浪、破峽而出、搏擊江石的景象,令人讀後如臨險境,有驚心動魄之感。詩曰:
遙指前灘落冰霰,雪花如手隨風旋。
群龍破峽走東海,眾鶴出浴沖蒼煙。
怒風震霆一時作,神色慘澹心俄延。
又如描繪揚州一帶風光的《春日登廣陵郡西浮圖》,則另是一番境界。詩曰:
春色滿淮揚,倚欄瞰大荒。
樓台明雪霽,楊柳媚煙光。
水接吳門白,天連海浦黃。
平山勝跡,載酒一徜徉。
又如關心災民苦況的《荒村》一詩,傅玉書繼承了杜甫“窮年憂黎元”的思想,愛憎十分鮮明。詩日
草木炊羹缶盂碧,榆皮作粉唇齶乾。
從來此地稱富庶,何為粒糧珍琅?
去年無禾且無麥,雖有陳粟皆輸官。
他的《清江水》一詩,曾被《黔詩選》收錄出版,現錄於後:
去江十里許,僕夫遙指望;
江聲千樹中,河霧叢嶺上。
雖無萬頃濤,鑿空下清浪。
夾岩颯陰風,聲勢生激宕。
由來通蜀江,三峽在想像。
舟子戒穩坐,支撐心震盪。
對岸絕攀躋,削壁森相向。
石徑梯層雲,鳥路詫開創。
進疑捫青天,退卻入無量。
傅玉書是乾嘉時期貴州的一代才子,是甕安文化的領軍人物。他以才華學識飲譽黔中’名揚華夏’更以自己在文學藝術上的求索精神贏得了後人的欽仰。在他的影響下'甕安人文蔚起,人才輩出,成為黔中腹地的一枝奇葩
傅玉書創造了貴州文化史上四個第一的奇蹟:輯貴州第一套詩歌集成、撰貴州第一個劇作、寫貴州第一部私家方誌、為貴州第一個詩文兼擅者。
公元1812年,傅玉書因病逝世,終年66歲,後葬於貴陽三橋阿江河。

傅汝懷

(生卒年月不詳),字淵伯,號確園,清代甕安草塘人,傅玉書之子。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76~1820年)貢生。主講於貴州黔西萬松書院,晚年以貢生選校官。著有確園詩稿》10餘卷。整理其父所輯黔詩,編成《黔風舊聞錄》6卷和《黔風鳴盛錄》18卷,並增輯《黔風演》數卷。《黔風舊聞錄》、《黔風嗚盛錄》、《黔風演》為明清兩代貴州詩歌最早的集成書籍。
傅汝懷死後葬於貴陽三橋阿江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