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

《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歌行體古詩。第一段十六句,概贊徐州幕中同僚、幕主以及自己入幕經過;第二段四十句,按時間順序敘述詩人與幕主盧弘止的交誼以及自己的仕宦經歷;第三段十六句,主要讚美同僚和祝頌幕主,並抒寫自己的性格和抱負。全詩主要是敘述詩人和盧弘止之間的交往情誼以及回憶自己過去的生活,既表達了對同僚的讚美之意,又展示了自己的抱負和性格並抒發了對自己遭遇坎坷、懷才不遇的辛酸與憤慨之情,風格豪邁,筆力雄健,用典精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歌行體古詩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
沛國東風吹大澤,蒲青柳碧春一色。1
我來不見隆準人,瀝酒空餘廟中客。2
征東同舍鴛與鸞,酒酣勸我懸征鞍。3
藍山寶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玕。4
武威將軍使中俠,少年箭道驚楊葉。5
戰功高后數文章,憐我秋齋夢蝴蝶。6
詰旦九門傳奏章,高車大馬來煌煌。7
路逢鄒枚不暇揖,臘月大雪過大梁。8
憶昔公為會昌宰,我時入謁虛懷待。9
眾中賞我賦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輩。10
公事武皇為鐵冠,歷廳請我相所難。11
我時憔悴在書閣,臥枕芸香春夜闌。12
明年赴辟下昭桂,東郊慟哭辭兄弟。13
韓公堆上跋馬時,回望秦川樹如薺。14
依稀南指陽台雲,鯉魚食鉤猿失群。15
湘妃廟下已春盡,虞帝城前初日曛。16
謝游橋上澄江館,下望山城如一彈。17
鷓鴣聲苦曉驚眠,朱槿花嬌晚相伴。18
頃之失職辭南風,破帆壞槳荊江中。19
斬蛟斷璧不無意,平生自許非匆匆。20
歸來寂寞靈台下,著破藍衫出無馬。21
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22
手封狴牢屯制囚,直廳印鎖黃昏愁。23
平時赤帖使修表,上賀嫖姚收賊州。24
舊山萬仞青霞外,望見扶桑出東海。25
愛君憂國去未能,白道青鬆了然在。26
此時聞有燕昭台,挺身東望心眼開。27
且吟王粲從軍樂,不賦淵明歸去來。28
彭門十萬皆雄勇,首戴公恩若山重。29
廷評日下握靈蛇,書記眠時吞彩鳳。30
之子夫君鄭與裴,何甥謝舅當世才。31
青袍白簡風流極,碧沼紅蓮傾倒開。32
我生粗疏不足數,梁父哀吟鴝鵒舞。33
橫行闊視倚公憐,狂來筆力如牛弩。34
借酒祝公千萬年,吾徒禮分常周旋。35
收旗臥鼓相天子,相門出相光青史。3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沛國:即沛郡(在今江蘇徐州一帶),東漢時稱沛國。漢高祖劉邦是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在此地起兵,稱沛公。他年少時有一次乘醉夜行大澤中,拔劍斬殺攔路的大蛇。統一天下後,他曾回到故鄉,召父老子弟共飲,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 隆準人:指劉邦。《漢書·高帝紀》說他“隆準而龍顏”。隆準:高鼻子。瀝酒:即濾酒。廟中客:詩人自指。廟:高祖廟。
  3. 征東:漢代設有徵東將軍。這裡借指坐鎮徐州的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止。同舍:指幕府同僚。鴛與鸞:鴛鴦和鸞鳳。此以喻同舍,讚美他們才高品潔。懸征鞍:把馬鞍掛起,不再前行。意謂勸詩人留下。
  4. 藍山:藍田山的簡稱,在今陝西藍田縣,是產玉之地。寶肆:出售珍寶的鋪子。琅玕(gān):似玉的美石。玉中:一作“玉山”。
  5. 武威將軍:指盧弘止。使:節度使。俠:形容性格豪爽,有俠肝義膽。箭道驚楊葉:《戰國策》載:楚國有神射手養由基,“去楊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唐代人多用穿楊比喻在科舉考試中得手。數:數一數二之意。一說數文章指善於鑑別文章,選拔文士。
  6. 秋齋夢蝴蝶:《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此以莊周自喻,言懷才而困頓。幸得盧賞識並延請到幕府任職。
  7. 詰(jié)旦:明早。天門:皇宮之門。傳奏章:指盧在給皇帝的奏章中請求批准李商隱入幕府。高車大馬來煌煌:言盧派車馬迎接李商隱去徐州上任。
  8. 鄒枚:鄒陽枚乘,都是西漢文人,曾為梁孝王的賓客,住在粱園。這裡借指汴梁一帶的文士。大梁:即汴州(今河南開封市)。
  9. 公:對盧弘止的尊稱。會昌宰:會昌是昭應縣的舊名,即今陝西臨潼縣。宰:縣令。盧弘止在大和八年(834)曾任昭應縣令。虛懷待:以謙虛的胸懷待人。
  10. 高唐:戰國時楚人宋玉作《高唐賦》,此借指自己的詩賦作品。回看屈宋由年輩:說盧弘止認為李商隱之才可上比屈原與宋玉。
  11. 武皇:指唐武宗李炎。鐵冠:御史的代稱。古代御史戴的官帽用鐵作帽骨。歷廳:穿過廳堂。相所難:幫助解決疑難問題。
  12. 憔悴:指失意。書閣:即秘閣,秘書省,古代皇家藏書之地。芸香:一種香草,古人藏書,常用它來驅蟲。闌:盡。
  13. 辟:徵聘。昭、桂:昭州(今廣西平樂縣)、桂州(今桂林市)。兄弟:指詩人之弟李羲叟,這一年剛中進士,正在長安,故到東郊送別李商隱。
  14. 韓公堆:驛站名,在陝西藍田縣南。跋(bá)馬:勒馬迴轉。秦川:關中平原,此指長安一帶。薺:薺菜。
  15. 陽台云:宋玉《高唐賦》序云:“昔先王嘗游高唐,夢見一婦人,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鯉魚:一作“紅魚”。
  16. 湘妃廟:娥皇和女英的廟,在湖南湘陰縣北。虞帝城:在桂林。桂林東北有虞山,下有舜祠。曛(xūn):炎熱。下:一作“中”。已:一作“江”。
  17. 謝游橋、澄江館:一說在桂林,一說在長沙。謝指何人,其說亦不一。馮浩認為是謝靈運,他居廣州時可能曾游桂林。一說認為是謝朓,他可能也到過桂林。又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澄江靜如練”,澄江館之名或緣於此。
  18. 朱槿:指開深紅色花的木槿,含苞欲放之時恰在晚上,古謂之“晚相伴”。
  19. 頃之:不久。失職:失去職務。大中二年(848)二月鄭亞被貶為循州刺史,李商隱只好去職北歸。荊江:指長江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一段。
  20. 斬蛟斷璧:斷,一作“破”。晉張華博物》載:傳說古時有個名叫澹臺子羽的人,帶著價值千金的玉璧渡河,遇大風浪,兩條蛟龍纏繞著船,不能前行。他左手持璧,右手揮劍,殺死了蛟龍。過河之後,三次投璧入河,河神三次跳出水面,把璧送還治他。他毀璧而去。平生自許非匆匆:言自己夙有雄心大志,並非一時衝動。
  21. 靈台:即司天台,古代設在首都的天文台。漢代第五頡作諫議大夫時,家無田產房宅,寄居在靈台中(見《後漢書·第五倫傳》注引)。詩人以之自比。藍衫:青袍。唐代規定八、九品的官穿青袍。詩人回長安後,任周至縣尉,級別低,是正九品下階,所以穿青袍。
  22. 天官:即吏部。補吏:補選官吏。
  23. 狴(bì)牢:監獄。傳說龍生九子,其一名狴犴,古代在牢門上畫它的形狀。屯:聚集。制囚:皇帝詔令扣押的犯人。直廳:在府廳值夜班。印鎖:鎖門。
  24. 赤帖:寫賀表的紅紙。嫖姚:西漢霍去病,曾任嫖姚都尉。此借指當時打退吐蕃侵擾的有功將領。收賊州:《舊唐書》:“大中三年(849)正月,吐蕃宰相論恐熱以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軍民歸國。詔靈武節度使朱叔明、邠寧節度使張景緒等各出兵應接。”
  25. 舊山:指詩人故鄉懷州附近的王屋山,這是當時的道教聖地。詩人少年時曾在此求仙學道。扶桑:神話中的海上神樹,是太陽棲息的地方。
  26. 去未能:想離職歸隱但還不能。白道:白石砌的山路。
  27. 燕昭台:戰國時燕昭王建黃金台以招納人才。此喻盧弘止出鎮徐州,求賢如渴。挺身東望:當時詩人在長安供職,徐州在東。
  28. 王粲從軍樂:漢末,王粲在荊州避亂,依附劉表,很不得志,後來投歸曹操,作《從軍詩》:“從軍有苦樂,但問所從誰。”淵明歸去來:陶淵明作《歸去來辭》,表示辭官歸隱之志。此言欣然願往盧幕,故不言歸隱。
  29. 彭門:徐州古名彭城。
  30. 廷評:即大理評事官。唐代的幕府官常帶有“試大理評事”的官銜。握靈蛇:古代傳說有一靈蛇,含珠以報隋侯相救之恩。曹植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比喻掌握了高超的文章秘訣。書記:指節度使幕府中的掌書記。吞彩鳳:傳說晉人羅含有一次夢見一隻五彩鳳鳥飛進他的嘴裡,從此文思日新。
  31. 之子夫君:《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夫君:《楚辭·九歌·雲中君》:“望夫君兮未來。”這裡借指美好的人。何甥:指東晉的何無忌。他是劉牢之的外甥,很像他的舅舅,驍勇善戰。甥,一作“生”。謝舅:東晉的謝安。他是宰相,曾籌畫淝水之戰。羊曇是他的外甥,很受他器重。鄭、斐、何、謝是他們四人的姓。
  32. 青袍白簡:幕府官的級別低,按規定是穿青袍,拿竹木笏板的。碧沼紅蓮:南齊的王儉任吏部長官時,用庾杲之(又名景行)作長史。蕭寫信給王儉說:“景行泛綠水,依芙蓉,何其麗也。”這裡詩人用“碧沼紅蓮”來比喻盧弘止幕府中的同事。傾倒開:開得十分美麗,令人為之傾倒。
  33. 梁父哀吟:《梁父》是漢代樂府歌曲名,聲調悲涼。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愛唱《梁父吟》。鴝(qú)鵒(yù)舞:東晉宰相王導聘請謝尚作幕僚,見面時,王導說:“聽說你會跳鴝鵒舞,大家想看一看。”謝尚於是當場起舞,旁若無人。此以諸葛亮和謝尚比況自己。
  34. 倚公憐:全靠盧弘止愛惜人才。牛駑:牛駑是用牛筋為弦、牛角為裝飾做成的駑。這裡藉以形容文筆雄健有力。
  35. 周旋:緊緊跟隨之意。收旗臥鼓:指凱旋歸朝。
  36. 相:輔佐。相門出相:范陽盧氏在唐代是世家大族,好幾代出過宰相。詩人以此祝願盧弘止將來能當上宰相。

白話譯文

沛國颳起了東風,此時已是春天,極目四眺,蒲青柳碧,滿眼鬱鬱蒼蒼。
我來到沛地,卻沒有發現像劉邦那樣有雄才大略的人,失望之餘,只好獨自在廟中斟飲自遣。
盧弘止將軍手下的幕僚無不是品學高尚,人中龍鳳。他們酒酣之餘勸說我留在此地,不要再東奔西走。
然而,盧府中有如玉山寶肆,人才濟濟,像我這樣的一塊青石,怎能混雜在其間呢。
盧將軍是節度使中頗有豪俠義氣的人,少年時代即登進士第。
他曾於沙場立下過赫赫的戰功,然而又很關心文事賞識我的才華,同情我此時的處境,在給皇帝的奏章中,請求辟我為幕僚。
奏章傳入朝廷,便很快有高車太馬來接我去徐州上任。
由乎急於趕路,行色匆匆,路過梁國故地時竟來不及去拜會一下相識的文人學士。臘月里,我頂著大雪走過了太梁。
回想當初,盧公任昭陽縣令時,我前往拜謁,他虛懷若谷以禮相待。
眾人之中,唯賞識我的詩文,認為我可以與屈原、宋玉相提並論。
會昌年中,盧弘止任御史,還經常與我切磋討論學問。
想我當時任秘書省正字,校正圖書的時候,十分不得志,每每夜靜更深的時候只能獨自品味幽幽的芸香。
第二年,我被桂管觀察使聘為幕僚南下任職,在城東郊與兄弟灑淚而別。
在韓公堆上調轉馬頭回望秦川大地,一切是那樣渺茫,參差的樹木伶仃細小,有如薺菜。
依依難捨,我離開了長安,此生有如鯉魚吞食了餌鉤,又像失了群的猿猴那樣困頓迷茫。
此次南下,我穿越了山川湖泊,湘水畔、虞帝城在晚春的時節里暖意融融。
謝游橋、澄江館地勢高遠,站在此處俯瞰山下,那座山城竟如小小的彈丸一樣。
日子是淒清的,鷓鴣從黑夜悲啼到黎明,讓人難以安穩地睡上一覺。朱槿花開花落,與人朝夕相伴。
沒過多久,我就辭去了幕府的職務回到長安,一路上風塵僕僕,歷盡了艱辛。
我也有那種在大風大浪中斬蛟破璧的豪情壯志,並常常以此激勵自己,希望能建功立業,轟轟烈烈有一番作為。
然而回到長安後,家徒四壁,困苦不堪,穿著破舊的九品官服,出門無車馬可乘。
為一個小小的補缺乏職還不得不在京兆府中奔走,形容憔悴,伶仃孤苦,恍若枯骨一具。
我做著看管皇帝命令囚禁的犯人,在府廳值班夜宿這種瑣碎的事務工作,心中十分愁苦。
有一次我用紅色紙帖為京兆府尹修表上書,恭賀嫖嬈將軍收復了被異族侵占的三州七關。
猛然間想起少年時求仙學道的王屋山萬仞青霞繚繞,站在山巔可以遙望日出東海。
我的歸隱之意油然而生,只是因為愛國憂君,我終於沒能棄官歸隱。
在艱難的忍耐和等待中傳來了盧弘止將軍廣納賢才的訊息,我挺身向東望去,內心十分欣喜。
於是吟唱著王粲的《行軍樂》前往投奔,再也不想那歸隱田園之事了。
盧弘止將軍治軍有方,避免了軍中禍亂,德功望重,因而贏得了兵眾的尊敬愛戴。
幕府之中與我共事的幕僚都掌握了高超的文章秘訣,無不文采斐揚。
與我共事的鄭、裴、何、謝四位同事無不是文採風流,人品高潔。
雖然穿著青袍,拿竹木製的笏板,但是風華芷茂,志同道合。
我雖然粗俗不堪,難以和同僚相比,但也有諸葛亮、謝尚那樣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在盧府中,我無所拘束,可以橫行闊視,速全倚仗盧公您的美愛憐惜。
今天借杯中酒祝盧公身體健康長寄,我輩願永遠追隨你,哪怕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希望你能像世家大族范陽盧氏那樣,再立新功凱旋還朝,世代為相。

創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春,李商隱到徐舟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止幕中任節度判官時,寫下了這首長篇七言古詩,贈給幕府中的四位同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帶有自敘性質的七言歌行,敘寫了詩人從會昌末到入盧幕前這段期間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詩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從開篇至“路逢鄒枚不暇揖,臘月大雪過大梁”,寫盧弘止奏請詩人入幕的經過。在入幕之前,詩人非常失意,唐宣宗即位後,李德裕等有功將相受到打擊,政治癒趨腐敗,詩人的境遇也日益困窘。詩一開始就慨嘆“我來不見隆準人”,即寫他對時局感到失望,同時引出友人及同僚對他的勸解,即“征東同舍鴛與鸞,酒酣動我懸征鞍”。這一段描述,為其後入幕出仕做了鋪墊。不久之後,盧弘止“詰旦九門傳奏章”邀請詩人入幕,並用“高車大馬”來迎接他,描寫了詩人對同僚舉薦及對幕主盧弘止知遇之恩的感激。
第二段從“憶昔公為會昌宰,我時入謁虛懷待”到“且吟王粲從軍樂,不賦淵明歸去來”是詩人回憶其入幕前的遭遇。從“憔悴在書閣”到“赴辟下昭桂”,從“失職辭南風”到“補吏府中趨”,可以看到一個有才能有抱負的文人遭到種種不公平的待遇以及他對現實政治的不滿與怨恨。儘管境遇極為坎坷,詩人仍然表現出豪邁的胸襟抱負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愛君憂國”之志、“斬蛟破璧”之慨不因此而減退。“此時聞有燕昭台”四句,報國從戎之情溢於言表;“我生粗疏不足數”四句,豪縱不羈之慨如在眼前。詩中所塑造的詩人自我形象,與史籍中所稱的李商隱其人大異其趣,也與通常印象中多愁善感的詩人形象顯有區別。“頃之失職辭南風”四句,象徵性地表現了不畏人生道路上的險風惡浪,敢於與命運搏鬥的胸襟氣概。接下來“歸來寂寞靈台下”一節,先敘述回到長安後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困頓,心情的寂寞,正在遙想舊山,萌發出世之想的時候,忽又轉入“愛君憂國去未能”的表白和“且吟王粲從軍樂,不賦淵明歸去來”的高唱,表現了詩人雖處困境卻直面現實、樂觀熱情地面對未來。特別是“且吟”二句,既是巧妙的敘事,又是成功的抒情,讀來有一種豪縱之氣流注於筆端。這一段,以自敘手法塑造了豪情滿懷的詩人形象。可見,他並非只懂讀書著述的遷腐詩人,也有著從戎衛國的豪情。
第三段從“憶昔公為會昌宰,我時入謁虛懷待”到最後,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在盧幕中的生活,來讚美志同道合的同條和對自己有著知遇之恩的幕主,並抒發出自己的胸襟和抱負。“彭門十萬皆雄勇,首戴公恩若山重是對同僚的稱讚以及對盧弘止的感激。“我生粗疏不足數,梁父哀吟鴝鴿舞。橫行闊視倚公憐,來筆力如牛弩”生動地勾畫出詩人自身的形象,並在最後表達出自己的願望,希望同僚和幕主能協助天子保衛祖國,名垂青史。
這首詩在構思上以自敘生平經歷、性格抱負為經線,以敘述與幕主盧弘止及同舍的交誼為緯線,二者交錯分合,相互映襯,錯綜複雜,而線索清晰,於敘述流暢中時見波瀾起伏。全詩語言鮮妍穠麗,富於文采,並將這種華采與詩人那種豪縱不羈、深沉凝重的感慨融為一體,從而使這首詩具有一種既豪邁奔放而又鮮妍明麗的風格。全詩共七十二句,每四句一換韻,結尾兩句一換韻,且一平一仄,使音節變得急促,用典雖多,而一氣呵成。

名家點評

清代張謙宜《緄齋詩談》:夭矯如龍,換韻處陡健,當學。
清代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前後皆言徐州,中間追及於王茂元、鄭亞,自敘其生平之閱歷耳。
清代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此篇音節殊類高岑,其曰“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者,蓋語多豪邁,頗覺自誇,制題亦寓得意之態。
清代紀昀《玉溪生詩說》:此詩直作長慶體,而沉鬱頓挫之氣,時時震盪於其中。故挨敘而不板不弱,覺與盛唐諸公面目各別,精神不殊,蓋玉溪骨法原高耳。起手蒼蒼茫茫,磊磊落落,是好筆法。“路逢鄒枚”二句,“韓公堆上”二句,“斬蛟斷璧”二句,俱筆意雄闊,為篇中筋節。“舊山萬仞”四句,一縱一收,攬入本題,筆意起伏,尤是筋節處也。
清代田蘭芳《逸德軒文稿》:傲岸激昂,儒酸一洗。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宣宗大中五年(851)入蜀,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的節度判官。在四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幕府生活的四年間,曾一度對佛教有著很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人交往,並捐錢刊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為僧。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有《李義山詩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