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察直升機(軍事武器)

偵察直升機(軍事武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偵察直升機,是現代陸軍航空兵必須裝備的一種航空偵察手段。偵察直升機擔任近距離或者是接近戰場地區的情報蒐集工作,和戰術偵察機一樣,主要是擔任軍方支援的偵察角色。由於直升機可以懸停在敵人探測不到的地方進行情報與資料蒐集, 偵察直升機現時仍是主要的情報與資料蒐集的軍用機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偵察直升機
  • 外文名:Reconnaissance helicopter
  • 作用:航空偵察
  • 性質:主要的情報與資料蒐集的軍用機種
  • 型號舉例:“地平線”“卡-31”偵察直升機
航空偵察,航空偵察系統的作用,航空偵察系統的優勢,國外航空偵察系統的總體能力,偵察直升機的發展現狀,外軍偵察直升機的發展歷程,俄羅斯“卡-31”偵察直升機,美國,OH-58奇奧瓦偵察直升機,RAH-66 Comanche 隱身偵察直升機,ARH-70A武裝偵察直升機,法國“地平線”偵察直升機,英國研發迷你偵察直升機只有香菸盒大小,

航空偵察

航空偵察是軍事偵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克服了地面偵察設備受地球曲率和地形障礙物對視線的限制,又可彌補衛星偵察的細節和時效不足,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的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偵察手段,在支持全球軍事行動和國家安全任務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航空偵察系統的作用

航空偵察系統能夠準確獲取目標的特徵參數,判定目標的屬性和類別,引導各種作戰平台和武器系統對目標實施準確的攻擊和有效的防禦;同時,航空偵察系統能夠迅速而準確地獲取空中、地面和海面的戰場信息,為各級指揮員的決策奠定信息基礎,並可以顯著提高武器系統的作戰範圍、攻擊精度和作戰效能,增強對戰場的感知能力和綜合處理能力,是現代戰場上的一種力量倍增器。

航空偵察系統的優勢

航空偵察與其它偵察手段相比,其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由於採用了升空平台實施偵察,克服了地面偵察設備受地球曲率和地形障礙物對視線的限制,實現了對戰場居高臨下的遠程監視;
(2)偵察時效性強,獲取的各種目標信息能實時或近實時地提供給指揮員和作戰部隊;
(3)具有較強的可信度,遂行光學圖像偵察時,直觀性強,目標圖像清晰,能夠直接發現目標外部形狀;利用雷達圖像,可以遠距離發現敵方後續部隊調動情況,使戰場指揮官可隨時掌握大範圍戰場的態勢,合理地調動兵力,阻止敵方第二梯隊的進攻,保證戰鬥獲得勝利;遂行信號情報偵察,可及時獲取敵方電子輻射源的信息、部署情況及其內涵情況,可為有關指揮員制定作戰規劃提供有力的情報保障;
(4)裝載量大,可同時裝載多種偵察設備,使各種偵察設備的性能可相互補充,達到目標數據準確度高,偵察能力達到全天候、全天時遠程偵察的目的;
(5)機動靈活性大,可隨時、多次出動,並可根據戰場情況、目標種類、時間與氣候等,選擇不同的偵察手段,並可快速抵達被偵察區域實施偵察;
(6)具有不間斷性,可對戰場目標實施連續偵察,以保證戰場隋報完整、連續、實時地傳送到指揮員手裡。

國外航空偵察系統的總體能力

國外航空偵察系統經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長期發展,已形成了擁有低影中空/高空的有人偵察機、無人偵察機、偵察直升機和偵察飛艇構成的多層次、立體配置的航空偵察體系,具有強大的偵察能力:
(1)具有實時偵察、監視、目標捕獲、戰損評估、作戰管理的能力;
(2)提供強大的通信情報和電子情報偵察能力,能夠偵收各種陸基、海基、機載輻射源信號,提供輻射源定位能力,並可測定各種軍事電子裝備的脈衝、功率、極化數據等信號參數;
(3)能夠提供高精度的圖像情報偵察能力,通過數傳/通信系統可實時傳輸靜止圖像和視頻運動圖像,並能與武器系統交換數據,提供戰場態勢圖;
(4)有人偵察機、無人偵察機和偵察直升機的作戰半徑分別可達4300km、925km和410km,對地面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250km,固定目標偵察有效率可達95%,動目標可達50%。

偵察直升機的發展現狀

在偵察直升機方面,仍然是法國的“地平線”和俄羅斯的“卡-31”雷達型偵察直升機提供著外軍最強大的直升機載偵察監視能力。“地平線”直升機上的MTI都卜勒雷達作用距離為150~200km。距離精度為20m,目標解析度為10m,速度解析度為2m/s,可探測運動中的車輛、低飛的直升機和游弋中的艦船。俄羅斯的“卡-31”偵察直升機實際上是俄羅斯海軍航空母艦用的一種對海監視直升機,以保護艦隊免受敵方飛彈、低飛戰鬥機以及其它艦船的攻擊。“卡-31”機載雷達在3000m的高度上對戰鬥機類目標的探測距離為110~115km,對水面艦隻的探測距離可達200km,並可同時跟蹤20個空中或者水面目標。
此外,俄羅斯還在米-8、米-17直升機上配備通信情報(COMINT)系統,將其改造為通信偵察直升機。該通信情報系統的工作頻段為30~2 000MHz(測向僅在30~1200MHz子頻段)。
美國為替代老化的OH-58D偵察直升機,啟動了ARH-70A武裝偵察直升機項目,主要偵察感測器是AN/AAQ-22D“亮星II型”(BRITE Star II)綜合式全天候光電感測系統。該系統整合了前視紅外、低光度電視、雷射測距/指示器。其中前視紅外採用第三代凝視陣列,解析度可達640×480,足以清楚地辨識5~8 km外的車輛目標或3 km外的人員目標。但該項目由於成本上升被終止,正在進行重新招標。結合之前“科曼奇”隱形偵察直升機失敗的教訓,可以看出,偵察直升機的性價比仍是其發展中需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外軍偵察直升機的發展歷程

外軍偵察直升機的發展與套用,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已形成了兩代裝備,目前正在發展第三代偵察直升機。
第一代偵察直升機是在20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裝備部隊,主要採用目視偵察的方式,同時還採用穩像望遠鏡、照像機、電視等晝用偵察手段,無夜間偵察能力,不能實現全天候晝夜偵察,而且獲取戰場信息的視場有限,捕獲遠距離目標就更無能為力了。這一代偵察直升機缺乏超低空飛行能力,且平台本身必須暴露在掩蔽物( 如樹叢)外進行偵察,生存力很低。
第二代偵察直升機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服役的偵察直升機。這一代偵察直升機最突出的特點是:
(1)偵察手段從以目視偵察為主發展成為以光電偵察為主,使偵察直升機具有晝夜偵察能力;
(2)採用潛望式偵察艙設備,使偵察直升機能夠利用山脊與叢林隱蔽自己,減少平台本身暴露的時間;
(3)採用了超低空通信和導航設備,使偵察直升機能夠作超低空貼地飛行。由於現代高技術戰爭呈現強突發性、大縱深、全方位、寬正面、地/空/天一體化的作戰特點,再加上現代作戰武器射程增遠、部隊移動速度加快、敵對雙方地/海面防空武器和空/空武器威力日益強大,使得上述兩代偵察直升機已遠不能滿足21世紀作戰的需要,所以偵察效能好、生存能力強的第三代偵察直升機也就應運而生了。
第三代偵察直升機是在吸取前兩代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偵察直升機不但要更好地完成高技術條件下陸/海戰場偵察任務,而且面臨更大的地/ 空威脅。其中生存力的保證,成了偵察直升機充分發揮其作戰效能的前提。
因此,為了滿足21 世紀作戰環境的需要,世界各主要軍事大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根據自身國情特點和戰略思想的需要,逐步考慮發展第三代新體制的先進偵察直升機,並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陸續裝備部隊。
這一代偵察直升機的發展途徑主要有2種,即光電型偵察直升機和雷達型偵察直升機。光電型偵察直升機是美國人走的路子。因為雖然光電型偵察直升機的作用距離不是很遠,但是,美軍由於發展了著名的“E-8”遠程戰場偵察飛機和各種載荷能力很強的遠程無人偵察機,因此,光電型偵察直升機作用距離的延伸,可以依靠數據鏈與“E-8”遠程偵察雷達飛機和無人偵察機組成一體化的戰場情報蒐集系統,獲取大範圍全面的戰場態勢信息。美軍第三代偵察直升機的典型代表主要是RAH-66“科曼奇”偵察直升機,其機載前視紅外感測器的作用距離為15km,目標識別距離為5km;機載“ 長弓”雷達是一部工作頻率為35GHz的小功率、低截獲機率雷達,對固定目標的探測距離為6km,對活動目標和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為8km。
“科曼奇”是美軍一種“跨世紀的高技術偵察直升機”,其生存能力的提高,依靠的是全面隱身,其熱、電、聲和雷達反射面積都非常小。1996年1月4日,第一架樣機試飛結果表明,“ 科曼奇”正面的雷達截面積是“阿帕奇”直升機的1/400,是OH-58D偵察直升機的1/250,而且,由於其渦輪發動機和旋翼的噪聲都很小,因此,其聲響級別僅為“ 阿帕奇”直升機的40%。1999年10月11日,第二架樣機進行測試,結果也表明“ 科曼奇”的紅外特徵比“ 阿帕奇”低25%。這種隱身特性,使“ 科曼奇”可悄然無聲地逼近敵方目標,實時地將紅外圖像和雷達圖像傳送給後方部隊。
雷達型偵察直升機利用偵察雷達作用距離遠的特點,可在敵方地空飛彈射程之外安全地進行遠距離偵察,從而實現在遂行戰場偵察的同時,確保平台自身的生存能力。這是法國、英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等非超級大國的國家走的發展路子。其中,尤以法國“地平線”偵察直升機最為突出。

俄羅斯“卡-31”偵察直升機

俄羅斯直升機控股公司研製出可用於偵察的新型無人直升機,這兩款無人駕駛直升機為卡-135和老鷹,均為兩用型。這兩種新一代直升機型無人機是在創新形式下研製的。其中,老鷹無人駕駛直升機將以偵察型、攻擊型和運輸型向強力部門推介。老鷹無人機屬於中程無人機,活動半徑達300km,最大起飛質量大約500kg,不算燃料的有效載荷質量為150kg,可在偵察區域工作3h。
“卡-31”偵察直升機實際上是俄羅斯海軍航空母艦用的一種對海監視直升機,以保護艦隊免受敵方飛彈、低飛戰鬥機以及其它艦船的攻擊。該項目的發展,已經列入了俄羅斯武裝部隊2001-2010年的武器發展計畫中。
俄羅斯”卡-31“偵察直升機俄羅斯”卡-31“偵察直升機
由於“卡- 31”偵察直升機與法國著名的“地平線”偵察直升機系統相似,因此,“ 卡-31”的露面,引起各國軍方的關注。西方對其的評價是:“‘ 卡-31’天線的工作方式與西方同類型的系統(如‘地平線’系統)相比,顯得更加有效,更加巧妙”。“ 卡-31”直升機載的“ 霍克”(Hawk)雷達( 型號為E-801M)由俄羅斯下新城無線電技術研究所研製,工作波長為10cm(S波段)。天線也是平面陣列天線(天線重量為200kg),長6m,寬1m。在直升機飛起和著陸時,天線摺疊緊貼在直升機腹下,與機身齊平。在巡航偵察時,用作動筒以液壓的方式使天線往下旋轉90 ,垂直展開在機身的左下方,每10s轉動一次。為了使天線有足夠的空間作360°掃描,直升機將直落架的前輪縮進機身側面的整流罩內,並將主輪支柱提升到鉸接外伸支架支桿處。直升機上只需2名乘員,一名是直升機駕駛員,一名是導航員。作戰時,只需導航員將天線放下來,選擇工作模式,然後,其餘的動作就可以由雷達系統自動執行。雷達獲取的目標數據(包括目標的坐標、速度、航向和國別等)可通過保密數據鏈自動傳送到艦載指揮中心進行處理,而導航員只需要關注其機上的MFI-10多功能顯示器的狀況就可以了。
“卡-31”機載雷達可在3000m的高度上,對戰鬥機類目標的探測距離為110-115km,對水面艦隻的探測距離可達200km,並可同時跟蹤20個空中或者水面目標。“ 卡-31”偵察直升機是由俄羅斯的“卡-27”反潛直升機發展過來的,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8年開始在航空母艦上試飛,1995年8月首次在莫斯科航展中展出,1996年11月完成最終性試飛。這種直升機的飛行結構採用共軸反轉雙旋翼的型式,與法國“地平線”偵察直升機採用單旋翼( 有4片槳葉)和尾槳( 有5片槳葉)的型式相比,當攜帶平板天線時,其飛行穩定性的保證可能比後者的要容易一些。
目前,俄羅斯共生產了2架“ 卡-31”偵察直升機(即“031”與“032”號),裝備在“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
印度海軍分別在1999年8月和2001年2月與俄羅斯簽訂了兩份採購9 架“卡-31”偵察直升機的契約,總經費為2. 008 億美元(平均每架為2231萬美元),準備將其中幾架裝備在從俄羅斯引進的3艘“克里瓦克”(Krivak)!型旗艦上。目前,2架“卡-31”已於2002 年年底在俄羅斯卡莫夫飛機設計局試飛中心完成了試飛,所有9架“卡-31”將在2003年底提供完畢。美刊稱,印度海軍裝備了“ 卡-31”直升機以後,其作戰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有能力對付該地區的幾乎任何一國的海軍力量,包括中國的海軍和日本的海軍。
此外,“卡-31”偵察直升機並不是僅僅用於海軍的對海預警探測用,而且,還可以用於其它用途。俄羅斯卡莫夫飛機設計局正在開展研究,準備推出一種新的“ 卡-31 ”偵察直升機,其型號稱作為“23D2”,可以作陸軍和空軍的戰術預警直升機用,可以探測低飛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和巡航飛彈等目標,同時,還可以將“ 卡-31”偵察直升機改造成一架用於轉發偵察數據的直升機,即將其它直升機或者無人機獲取的偵察數據轉送到地面,也可以將目標數據直接傳送到“ 卡-50”攻擊直升機。而且,“卡-31”偵察直升機的雷達研製廠家俄羅斯下新城無線電研究所同樣也把“ 霍克”雷達改造成一種車載式的對地偵察雷達。

美國

OH-58奇奧瓦偵察直升機

OH-58D的原型是貝爾直升機公司的406型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原本是民用機種,越戰結束後,為適應新的情況,美國陸軍對輕型偵察直升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貝爾公司將OH-58系列直升機改進後增強了偵察和火力支援能力,參與軍方招標中被美陸軍選中,序列號命名為OH-58D,綽號則定為“奇奧瓦勇士”。
OH-58奇奧瓦偵察直升機OH-58奇奧瓦偵察直升機

RAH-66 Comanche 隱身偵察直升機

預計2006 年服役的RAH-66隱身直升機,與AH-64D Apache Longbow 一樣都屬於第四代武裝直升機,AH-64D為重型攻擊直升機,RAH-66為武裝偵察直升機。兩者的最主要差別在於RAH-66 是一種隱身直升機,其雷達信號特徵比Apache小約300倍,其紅外排氣輻射特徵是Apache 和Black Haw k 的四分之一,低可探測度可以躲過雷達的搜尋跟蹤,低紅外輻射特徵可以對付熱尋的飛彈攻擊。RAH-66 所裝備的電子設備有:第2代FLIR(觀察的距離是現役FLIR的兩倍);圖像增強型電視(IITV);改進型Longbow小型雷達。與AH-64D相比,RAH-66偵察了兩倍的距離,四倍的戰場區域,更具有遠距離偵察能力。機上的感測器可在10s內對戰場實施偵察,計算機通過FLIR,II TV,第2 代Longbow雷達進行電子掃描,遠優於現役AH-64D使用的機械天線。RAH-66 的大小和質量分別是AH-64D 的一半。這些特徵結合其低可觀察能力和電子掃描技術,使RAH-66 具有在敵人探測到它時,已接近輻射源飛了85%的距離。直升機機組還可利用機上裝備的某種干涉儀,了解到敵方雷達掃描該機的時間,由於雷達信號很弱,敵方不會收到雷達回波,可稱為“知道你在看,就讓你看不到” 。
RAH-66 Comanche 隱身偵察直升機RAH-66 Comanche 隱身偵察直升機
RAH-66還攜帶有複雜的飛機可生存能力設備(ASE),現代通信與導航系統以及數據鏈路。最重要的是RAH-66可稱為地面指揮官的眼睛,它能顯示出敵方的位置、部隊兵力如何。RAH-66還攜帶有足夠的自衛武器,一旦發現目標,可以執行輕度的攻擊任務。
該直升機將於2000年3月通過國防獲取委員會的審議,然後進入演示/評估階段,樣機研製階段,如果順利,將在2 架樣機基礎上,再批量生產13架進行飛行試驗(5 架屬研製計畫,8 架由試驗小組進行試驗)。

ARH-70A武裝偵察直升機

貝爾直升機公司研製的ARH-70A武裝偵察直升機在2006年7月20日成功實現首飛,它標誌著美國陸軍的武裝偵察直升機(ARH)計畫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該項目從正式簽訂契約到完成樣機首飛,僅用了不到11個月,充分顯示了將現有商業平台改裝為現代軍事作戰武器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ARH-70A武裝偵察直升機ARH-70A武裝偵察直升機
美國陸軍規定ARH具體任務是進行武裝偵察,獲取作戰信息,支持機動作戰,並突出城市作戰能力,要求ARH的航程能覆蓋一個師的作戰區域,約300平方千米;作戰半徑150千米,在目標上空的滯留時間達到1小時;能在海拔1219米、35℃條件下起飛,進一步的目標是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條件下起飛。美國陸軍還要求ARH容易空運,卸下飛機後15分鐘內恢復到飛行狀態。
在作戰方面,要求ARH能在現有的紅外飛彈威脅和潛在的未來威脅環境中生存;可以裝備複雜的感測器,配備衛星通信系統、戰場態勢感知系統、Link 16數據鏈攜帶改進的武器系統,配備可以應對地對空威脅的主動對抗系統。
ARH-70A的結構特點
ARH-70A換裝了霍尼韋爾公司的Ts900渦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採用經過驗證的T800渦輪軸發動機的技術和設計,特別是採用了雙余度全許可權數字式發動機控制(FADEC)系統,大大增加了飛行安全性能,減少了飛行員工作負荷,延長了大修間隔時間,降低了直接作戰成本。
ARH-70A直升機採用了主旋翼帶尾槳的常規布局,旋翼有4片全複合材料槳葉。由於換裝了新型發動機,機排氣的熱量,增加敵方探測難度。同時,貝爾直升機公可能利用多年研製經驗,在該機的機頭、風擋和旋翼等雷達波強反射部位採用雷達吸波材料或吸波塗層,以低雷達反射截面積。
針對美國陸軍關鍵要求一的部署能力,貝爾直升機公司在ARH-70A直升機設計中採用了可摺疊的旋和可拆卸的武器掛架、垂直尾翼及水平尾翼。這樣,兩架ARH-70A直升機可以由一架C130運輸機直接運輸到作戰地點,地勤人員在15鐘內就可以快速將其恢復到飛行狀態,迅速起飛並投入戰鬥。
ARH-70A系統特點
貝爾直升機公司還選擇FLIR系統公司研製的BRITE Star II(R)多感測器系統,作為ARH-70A直升機的目標截獲感測器設備(TASS),其中包括第三代熱成像儀、微光電視攝像機、雷射指示器和雷射測距器等感測器。憑藉著這種先進的前視紅外系統,ARH-70A直升機無論是惡劣天氣還是晝夜等條件下,都可以在作戰中發現任何目標,將實時作戰信息提供給聯合作戰部隊,同時還可以精確使用聯合感測器和火力。
與現役OH-58D直升機所採用的旋翼主軸瞄準具(MMS)明顯不同,ARH-70A直升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將TASS轉塔懸掛在了機頭下方。從結構角度來講,這種設計更為簡單,無需考慮旋翼旋轉和振動的影響,不僅減輕了重量,還相應降低了成本。更為重要的是,貝爾直升機公司主要考慮到了美國陸軍轉型後的任務重點,即ARH-70A直升機不再更多地承擔0H-58D直升機通常肩負的野外戰場觀測任務,而是轉變到更加注重城市戰。在城市戰中,飛行員需要更多的是下視觀察,而非前視探測。
此外,該機還可以根據作戰需要進一步升級,加裝自動跟蹤儀、MIL-STD-1553B、RS-232/422等。ARH-70A直升機採用一種非常先進的數字式駕駛艙,從中似乎還能看到“科曼奇”的一些先進設計理念,座艙前方裝有多功能顯示器。改進後的玻璃座艙提供了更好的人機互動界面。
通信與識別設備包括“藍軍跟蹤者”(BFT)設備、保密的數字式機內通信(SDI)系統、升級的數據機、衛星通信設備、UHF/Have Quick/VHF/SINCGARS、二級UAV控制、無線電發射機應答器。導航設備包括H-76 ACE全球導航系統、VOR/ILS、數字式地圖、雷達高度表、ARN-153-V4“塔康”(TACAN)、EGI。
為了增強自我防禦能力,ARH-70A直升機在機頭兩側均安裝了AN/APR-39B(V2)雷達告警接收機和AN/AAR-47(V2)飛彈逼近告警設備,機身上則安裝了AN/ALE-47紅外對抗干擾裝置。
ARH-70A使用特點
ARH-70A直升機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平台的更大空間和更大載重特點,提供更多的使用靈活性。原有的標準座艙布局設有5個旅客座椅,根據作戰需要,該機可以改裝用於承擔運送作戰人員的任務,或者可以在座艙中增加輔助燃油箱,可用燃油量為75升,從而增加續航時間。
ARH-70A直升機將配備各種空對地和空對空武器。它在機身兩側將分別安裝一個懸臂式武器掛架,可以根據作戰需要掛載各種輕型武器,可供選擇的武器包搖七聯裝7厘米空射火箭發射器、二聯裝AGM-114“海爾法”反坦克飛彈發射架和二聯裝的“毒刺”飛彈發射架。同時,機身上將安裝一挺GAU-17(7.62毫米)或GAU-19(12.7毫米)機槍,射速2000發/分。除此之外,該機還有可能根據使用發展需要,攜帶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APKWS)和聯合通用飛彈(JCM),以進一步增強陸軍部隊的殺傷效能。
ARH-70A直升機具有很好的低空盤旋性能,可以在敵方上空具有更快、更敏捷和更好的機動性,從而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的“觀察-知曉-行動”中,扮演獵殺先鋒的角色。
由於具備攜帶各種武器的能力,ARH-70A直升機將向美國陸軍提供執行多種任務的能力,利用一種直升機就可以靈活地實現武裝偵察、輕型攻擊、兵力投放和特種作戰任務。它的主要任務包括野戰炮兵觀測、為雷射制導炮彈提供目標照射以及向反坦克部隊、空降兵提供偵察和目標搜尋等。
此外,它還可以利用自身的觀測瞄準裝置,進行目標坐標計算和測距,再經由衛星通信設施傳輸目標信息,使地面炮兵能實時精確地發起攻擊。
ARH-70A直升機還可以為其它飛行器提供偵察觀測支援,如與AH-64D武裝直升機組成“獵-殲”小組,以互補不足,完成支援地面進攻的任務。必要時,該機也可以用攜帶的武器擔當起攻擊任務,以自身火力清除敵方部隊,甚至可以利用“毒刺”飛彈攻擊敵方直升機。
作為美國陸軍新一代武裝偵察直升機,ARH-70A直升機在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作戰系統中,成為陸軍未來目標部隊的“眼睛”和“耳朵”,無疑將逐步占據著偵察、前導和指揮協調的重要地位。
ARH-70A計畫進展
ARH-70A直升機的成功首飛標誌著ARH計畫達到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將開始美國陸軍航空兵的一個新紀元。這也是自1983年以來,美國陸軍首次明確採購和裝備的第一種新型有人駕駛飛機。
在超過1.5小時的首飛過程中,ARH-70A先後完成了多種機動動作,實現了空中盤旋和地面效應狀態下的盤旋,在152米高度下,飛行速度達到了80節,傾斜姿態達到30度。
目前,研製人員正在繼續完成其餘3架試驗機的製造和功能試驗,為成功地通向“有限的用戶訓練”(LUT)階段掃清道路,並最終完成生產設計。
根據契約要求,貝爾直升機公司將製造368架ARH-70A直升機。如果研製工作順利,該機將在2007年3月獲準投入小批生產,從2009年開始全速率生產。預計,首批38架直升機將在2008年第4季度開始裝備部隊,直到2009年夏天完成交付,其中30架用於作戰,8架用於訓練。

法國“地平線”偵察直升機

這是1996年6月24日正式提供的直升機載雷達系統,是世界上首架裝載有遠程戰場偵察雷達的偵察直升機。法國陸軍輕型航空兵(ALAT)共裝備了4架,2002年3月1日宣布正式進入服役階段,並在其新組建的航空機動化旅中,專門成立了第四團“航空機動化情報團”( 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地平線’偵察直升機中隊”,共60人)。這個團配發有2個“地平線”偵察系統(即4架“地平線”偵察直升機)。在“地平線”偵察直升機系統參戰科索沃戰爭獲得成功以後,法國陸軍輕型航空兵正在考慮訂購第5 架,但平台在新型的NH-90 直升機面世以前,將仍然採用“ 美洲獅”AS532UL型直升機。
“地平線”系統的雷達有MTI、自動目標跟蹤和對海監視功能。用直升機作戰場偵察雷達的空中平台,美國和英國曾有類似考慮,但均未成功。法國也出現過一段彎路:當時因對機載遠程戰場偵察雷達的作用認識不足,曾於1990年9月取消該項目的研製。正是經過海灣戰爭的實戰考驗及其經驗教訓,才使法國包括國防部長以及陸軍指揮人員在內的軍方認識到直升機載偵察雷達系統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作用與地位,繼續完成該系統的研製。
法國“地平線”偵察直升機法國“地平線”偵察直升機
“地平線”偵察直升機系統由法國國防部武器裝備總署(DGA)負責管理,歐洲直升機(Eurocopter)公司負責系統總體的研製,法國泰勒斯(ThaieS)公司機載系統分部負責雷達、數據鏈和地面站的研製。
“地平線”系統的核心直升機載“ 塔爾蓋”雷達是一部全數位化的MTI 脈衝都卜勒雷達,工作在X波段,採用寬頻頻率捷變發射機以及超低旁瓣的平面天線( 俯仰掃描採用電掃,方位掃描採用機掃,掃描速度可選,即分別為8/S、4/S 和2/S 等)。雷達的總重量為750kg(其中,天線重量為170kg,尺寸為5X3.5X0.8m),作用距離在晴天時達200km,在有雨和雲時,也可達150km,距離精度為20m,目標解析度為10m,速度解析度為2m/s。該雷達可探測運動中的車輛、低飛的直升機和游弋中的艦船( 即使這些目標的運動速度很慢也能發現出來)。法國陸軍的指揮官和專家驕傲地稱之為“北約最好的機載MTI 雷達”。
“地平線”偵察直升機曾參加過1991 年的海灣戰爭(當時是以“蘭花”演示系統的形式參戰的)和1999 年的科索沃戰爭。
“地平線”系統雖然是從1993 年開始研製的,但它卻是根據“蘭花”系統直接演變過來的,其設計基礎仍然是20 世紀80 年代的技術,因此,法國陸軍決定從2002 年至2008 年對已服役的4 架“地平線”偵察直升機進行改進,使其能夠工作到2020 年。改進的內容主要有:
(1)增加保密VHF 話音通信電台以及敵我識別器(具體型號不明);
(2)增加除冰系統,使直升機能夠在雲層中隱蔽飛行,減小被發現機率;
(3)改進後的平台採用新型的渦輪發動機和可除凍的五槳旋翼,從而一方面可以提高有效載荷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機上的震動;
(4)系統中的機載雷達、機載操作台(1個)和地面站操作台(2 個)也將進行全面的改進。在雷達方面,主要是在信號處理方面進行改進,且10 S 掃描1 次的範圍從20 000 km2 擴大到160 000 km2(等於科索沃的面積)。此外,改進後的偵察雷達系統仍然保留MTI 的工作方式( 這種方式在100 km 以內的解析度達到3 m),同時還將增加SAR 和對海監視的功能,以為將來發展成海軍用的對海監視直升機作準備( 同時也正在考慮發展艦載型的“ 地面站”)。
對第一架“ 地平線”偵察直升機的改進是從2003 年中期到2005 年年底完成,另3 架的改進分別在2007 年(1 架)和2008 年(2 架)完成。
此外,法國泰勒斯公司正在積極想將“ 地平線”偵察直升機系統推出國外,其出口型稱作為“ 作戰掃描”(Battie Scan)系統,其機載雷達可適合裝在多種類型的直升機上(如俄羅斯的“米- 8”、“米- 17”直升機以及EH - 101 等其它型號的直升機)。目前,法國泰勒斯公司正在積極作工作,向國外推銷該系統。

英國研發迷你偵察直升機只有香菸盒大小

這種納米直升機被命名為“PD-100黑黃蜂”,但是這種微型直升機卻存在著弊端,它不能像正常直升機那樣進行加速和減速,還無法在空中盤旋。據悉,PD-100黑黃蜂的核心技術源自一種微型飛行器,該飛行器配備著世界上最小、最輕的伺服傳動裝置。這部分伺服傳動裝置僅重0.5克,由此PD-100黑黃蜂要比玩具電動直升機還要小。它採用電動機進行驅動,這個微型直升機有4英寸大小的發動機葉片,可攜帶一個微型數位照相機,飛行速度達到20英里/小時。目前,它已順利通過內部和外部輕風環境下的測試飛行。該微型飛機製造商是挪威ProxDynamics公司,該公司主管彼得-穆倫(Petter Muren)說:“這個直升機可裝入口袋之中,短短數秒內即可起飛,很快就能通過遙控抵達即定的位置。它對於接近敵對位置或是進入遭受污染的建築物內進行勘測十分有益。”如果微型飛機出現電池耗盡、出現碰撞等問題,都將很快得到解決,這種微型飛機所使用的組件很容易進行更換。
”PD-100黑黃蜂“”PD-100黑黃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