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聽偏信:私房音話

《偏聽偏信:私房音話》就是作者在該領域的散文作品集,分“撿拾歌魂”、“減去一天”、“春風驢耳”三個部分,記錄了聽者心路歷程,闡發了音樂精神幽微。安徽省作家莫幼群繼時尚學隨筆《人在時尚里容易發獃》、植物學隨筆《草木皆喜》之後,又將文化散文的觸角伸及音樂領域。

基本介紹

  • 書名:偏聽偏信:私房音話
  • 出版社: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0頁
  • 開本:16
  • 定價:25.00
  • 作者:莫幼群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002632
  • 品牌: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偏聽偏信:私房音話》是一本記錄聽者心路歷程,闡發音樂精神幽微的隨筆集,分為“撿拾歌魂”、“減去一天”、“春風驢耳”三個部分。既有對流行風尚和熱點現象的獨到分析,也有對中外歌星的曼妙評說,還包括對古典音樂的零星感悟。觀點奇警,語言秀致。

作者簡介

莫幼群,筆名老末、莫契,1969年生人。祖籍江蘇贛榆,出生地安徽銅陵。在貴池懂事識字,在合肥讀書工作。現任某雜誌社編輯,業餘從事散文與雜文寫作,先後在多家報刊開設專欄。飯碗和愛好統一為文字匠,常引以為幸。

圖書目錄

序:臨終之耳
第一輯 撿拾歌魂
馬不停蹄的致敬
中國製造
永遠的同志
生命的質感
那些夏天
蜻蜓與花兒
艾菲爾鐵塔
停下的鐘
血色搖滾
溫柔得不夠
芳萱芸茹
白紙包的情愫
一輩子與一下子
甜膩的悠遠
當你為了我把手掌拍痛
上帝最偏愛甲蟲
楊梅成熟時
輕快的憂傷
非常2+1
上帝收集相愛的人
從流亡到流行
五色聖誕節
你多久沒合唱了
撿拾歌魂
陽光下的灰雨衣

第二輯 減去一天
十年
那些快被忘掉的人
Jay的智慧
直把蒼白當水晶
童話的翻過
減去一天
北京“滾爺”
有一種流行叫“流氣”
超級女聲VS超級歧途
曾軼可:一隻寫詩的小貓
誰都不過是一塊磚
天下何處不“排行”
向誰脫帽
收音機里的小人
鮮花曾告訴我你曾經走穴
背景音樂與校園歌曲
僅有showman是不夠的
再見,《國際歌》
從奧運主題歌說起

第三輯 曾經驢耳
曾經驢耳
我願是莫扎特生命那粗鄙的一半
貝多芬的秘密花園
玻璃心
雨一直下
冬之祭
肉聲的力量
情慾的高蹈
“空中飛人”的下落
等靈魂趕上來
大悲泣聲
西肥東瘦
人間有味是輕歡
良辰美景何日重現
溫柔的畫像
是誰為你脫的“大衣”

序言

臨終之耳
音樂像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車,永遠向前行駛。它從不主動招呼你上去,但無論你在哪一個時刻從哪一個站點以哪一種方式上車,你立刻會被音樂的霧氣包圍。在濃濃的霧氣中,你看不清其他乘客的表情,只知道是無限滿足吧;你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曲子,只知道是無限豐富吧。然而你只能聽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就得下車了。而音樂列車繼續向前行駛,好像從來沒有你這個人上車一樣……
有位樂評家說,真希望自己死去後能再活一次,好再次體驗第一次聽到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時的新鮮感。照這樣的說法,為了音樂,我也得再活一次。而在這多出來的一次生命中,我至少安排三次重溫:第一次,重溫初次聽到格里格《索爾維格之歌》的感覺;第二次,重溫初次聽到維瓦爾第《四季·冬》廣板的感覺;第三次有點俗了,重溫初次聽到王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的感覺——那時我正騎著破腳踏車,在街上亂轉,歌聲從一家路邊音像攤的磚頭收錄機里傳來,聽在了我的耳朵里,19歲的我正一無所有……再說下去,就顯得有些貪了。
人活在世間,終究有一種貪吧。愛因斯坦有句名言,離開人世,就意味著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這個人不慕權位——曾拒絕出任以色列總統,不追時尚——甚至在接受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都戴著舊草帽,卻對音樂流露出孩童般的貪戀。
世上有兩樣東西要與死神起舞時才越發顯出它的珍貴,一樣是愛情,一樣就是音樂。
據說,人在臨終時,眼前會像放電影一樣重現自己的一生,這樣說來,最後消亡的該是視覺了。但我卻固執地認為,最後消亡的不是視覺,而是聽覺,就像我們進入每一次日常的睡眠那樣。日本作家總愛嘮叨他們的“臨終的眼”:芥川龍之介說,“自然的美,映現在我臨終的眼”;川端康成則說,“一切藝術的奧秘,臨終的眼都可看出”。有“臨終之眼”,也會有“臨終之耳”。“臨終之耳”會聽到什麼呢?讓我來想像一下:有樂音,也會有噪音。樂音與噪音、有序與無序相交替,最後歸為一種奇妙的聲響——就像托馬斯·曼的那篇短篇小說,那個患了不治之症的男青年,聽到了“隔壁幾個房間一種無以名狀的聲音,一個輕快的、透明的、金石般的音符。但這可能是個幻覺。就像一枚金戒指掉進銀瓶里”。而這之後,是無邊無際的靜默……
就像金戒指掉進了銀瓶里,那么清脆、那么玲瓏、那么輕柔,這個“輕快的、透明的、金石般的音符”。多美啊,請為我停留一下!可惜從浮士德到托馬斯·曼筆下的男青年,到無論哪個誰誰誰,說這話時都已經遲了。
音樂列車繼續向前,不招呼任何人,也不為任何人停留。
PS:就像那部催人淚下的電影《附註我愛你》一樣,通常出現在附註裡面的都是最想說的話,卻因為羞澀而安靜地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因為這本書,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她們給我提供了一個安逸的生活環境;要感謝我的編輯部同事,她們給我提供了寬鬆的工作空間;要感謝我的朋友,她們用耐心和酒精與我分享傾聽和談論音樂的快樂;要感謝潘小嫻、錢紅麗、劉睿、陶妍妍等編輯,文集中的許多作品是在她們主編的報刊版面首發的。
以上全用了“她們”,其實裡面涵括了“他們”——不僅是因為女士優先,更是因為在這樣一個“她世紀”,我們願意被她們涵括。
還有一個她:謹以此書獻給我故去的外婆趙慶蘭女士。
莫幼群
2010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