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光實驗

偏振光實驗是為了掌握分光計的工作原理,熟悉偏振光的原理和性質。驗證馬呂斯定律,並根據布儒斯特定律測定介質的折射率所作的一系列實驗。需要光源、起偏器和檢偏器(步進電機帶動)、1/4波片、光電探測器、微機及其接口、專用軟體等實驗儀器和設備。 當自然光經過起偏器後,可獲得線偏振光,再入射到1/4波片上,被分解為兩個振動分量(o光和e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偏振光實驗
  • 釋義:掌握分光計的工作原理熟悉偏振光
  • 實驗目的:產生及檢驗方法了解偏振光的套用
  • 儀器和設備:1/4波片、光電探測器
實驗目的,實驗用儀器和設備,實驗原理,實驗程式,參考文獻,

實驗目的

1. 觀察光的偏振現象,加深對其規律認識。
2. 了解產生和檢驗偏振光的光學元件及光電探測器的工作原理。
3. 掌握一些光的偏振態(自然光、線偏振光、部分偏振光、橢圓偏振光、圓偏振光)的鑑別方法以及相互的轉化。

實驗用儀器和設備

1. 光學麵包板(600´600´80mm)、He-Ne雷射器、光電探測器及探頭;
2. 光學調整架,桿架、接桿、桿架底座、叉式壓板;
3. 光學元件:偏振片、1/4波片、1/2波片。

實驗原理

1、自然光與偏振光
麥克斯韋指出光波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是橫波。由於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過程中反應比較明顯的是電矢量E,故此,常用E表征光波振動矢量,簡稱光矢量。一般光源發射的光波,其光矢量在垂直於傳播方向上的各向分布幾率相等,這種光就稱為自然光。光矢量在垂直於傳播方向上有規則變化則體現了光波的偏振特性。如果光矢量方向不變,大小隨相位變化,這時在垂直於光波傳播方向的平面上光矢量端點軌跡是一直線,則稱此光為線偏振光(平面偏振光),光矢量與傳播方向構成的平面叫振動面如圖1(a)。圖1(b)是線偏振光的圖示法,其中短線表示光矢量平行於紙面,圓點表示光矢量與紙面垂直。如果其光矢量是隨時間作有規律的改變,光矢量的末端在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軌跡是圓或者橢圓,這樣的光相應的被稱為圓偏振光或者橢圓偏振光,如圖1(c)。 介於偏振光和自然光之間的還有一種叫部分偏振光,其光矢量在某一確定方向上最強,亦即有更多的光矢量趨於該方向,如圖1(d)。任一偏振光都可以用兩個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相位有關聯的線偏振光來表示。
2、雙折射現象
當一束光入射到光學各向異性的介質時,折射光往往有兩束,這種現象稱為雙折射。冰洲石(方解石)就是典型的雙折射晶體,如通過它觀察物體可以看到兩個像。當一束雷射正入射於冰洲石時,若表面已拋光則將有兩束光出射,其中一束光不偏折,即o光,它遵守通常的折射定律,稱為尋常光。另一束髮生了偏折,即e光,它不遵守通常的折射定律,稱為非常光。用偏振片檢查可以發現,這兩束光都是線偏振光,但其振動方向不同,其兩束光的光矢量近於垂直。晶體中可以找到一個特殊方向,在這個方向上無雙折射現象,這個方向稱為晶體的光軸,也就是說在光軸方向o光和e光的傳播速度、折射率是相等的。此處特彆強調光軸是一個方向,不是一條直線。只有一個光軸的晶體稱為單軸晶體,如冰洲石,石英,紅寶石,冰等,其中又分為負晶體(o光折射率大於e光折射率,即no>ne)和正晶體(no<ne)。有一些晶體有二個光軸方向,此種晶體稱為雙軸晶體,如雲母、藍寶石、橄欖石、硫磺等。
3、二向色性
光在某些晶體中傳播時,晶體對o光和e光的吸收是不一樣的,此特性稱為二向色性。例如電氣石的礦石晶體,對o光有強烈的吸收作用,而對e光則吸收很少。當自然光通過電氣石晶片時,在很短的路程中o光就被全部吸收,因此通過的光是與晶體內e光相應的線偏振光,利用這一性質可以用來產生線偏振光。
4、起偏和檢偏
根據晶體的二向色性,可製作偏振片(定義:偏振片允許透過的光矢量方向為其透光軸),它能將自然光變為線偏振光,此時偏振片稱為起偏器;當偏振片用於檢驗偏振光的狀態時,稱為檢偏器。
5、馬呂斯定律
1808年,馬呂斯實驗中指出,強度為Io的線偏振光透過偏振片後,透射光的強度為:
I=I0cosq (1)
式中,q是兩個偏振片透光軸之間的夾角,第1個偏振片用於將光源變為線偏振光,第2個則是用於檢偏。顯然兩個偏振片平行放置,透過的光強最大;垂直時,處於消光狀態。
6、波片-位相延遲器
波片也稱位相延遲器,是由雙折射晶體製成的平板狀光學元件,其厚度為d且光軸平行於表面。當一束單色平行自然光正入射到波晶片上時,光在晶體內部便分解為o光與e光。o光電矢量垂直於光軸;e光電矢量平行於光軸。o光和e光的傳播方向不變,但由於傳播速度不同,兩束光的相位差可表示為,
d=2p(no-ne)d/l (2)
式中l為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長。通過調節雙折射晶體的厚度,可以製作不同的波片,如下
1/4波片:d=±(2k+1)p/2 (k=1,2,3……)
1/2波片:d=±(2k+1)p (k=1,2,3……)
全波片:d=±2kp (k=1,2,3……)
一般來說,不論是任何波片都是相對一定波長而言。假如選擇不同波長的光源,需要採用消色差波片,它是由幾層不同的聚合物或晶體精確對準層疊而成的,其優點是在一定的頻寬之內延遲量對波長的變化不敏感。波片按材料分,常見的有各種晶體波片,和聚合物波片,液晶波片。常用的晶體包括雲母,方解石,石英等。另外液晶波片(液晶相位延遲器)是一種新型的可控相位延遲器,通過控制加在液晶兩邊的電壓,可以改變液晶的雙折射係數,從而改變通過液晶波片光的相位差。
本實驗中採用雲母波片,其適用的波長為632.8nm。
(1)當線偏振光通過全波片時,其偏振態不變;
(2)當線偏振光通過半波片時,仍然為線偏振光,但其光矢量的振動面轉動了2q;
(3)當線偏振光通過1/4波片時,變為橢圓偏振光,當偏振片的透光軸與波片光軸夾角為45時,為圓偏振光。
7、橢圓偏振光通過檢偏器後的光強
圖2
我們以圖2為例說明橢圓偏振光通過檢偏器後的光強變化。如圖P1為起偏器,C為1/4波片,P2為檢偏器。當一束光通過P1後,變為線偏振光,其振幅為A,當P1透光軸與C光軸夾角q不為0, 45, 90時,通過波片C後即為橢圓偏振光。波片C是雙折射晶體,分解為o光和e光,其振幅分別為:Ao=Asinq,Ae=Acosq,這裡,Ao和Ae會產生相位差d。當o光和e光通過檢偏器P2時,顯然只有與P2透光軸平行的分量才能通過。設P2透光軸與C光軸夾角為j,則o光和e光通過P2後的振幅為,
Aee=Aecosj=Acosqcosj (3)
Aoe=Aosinj=Asinqsinj (4)
這裡需注意,Aee和Aoe反向,故兩者的相位差除了p/2,還要附加一個相位差p。這兩束光的方向和頻率相同,相位差恆定,合成之後的振幅為,
A2=(Aee+Aoe+2AeeAoecosd¢) (d¢=3/2 pÞ cosd¢=0) (5)
光強為I= Aee+Aoe= A (cosq cosj+ sinqsinj)

實驗程式

1)觀察雷射光源的偏振態
要求:光源等高傳播,與偏振片、光電探測器同軸(通過其中心),正入射,旋轉偏振片,每隔10記錄光強,旋轉一周,極坐標作圖光強I與角度的關係(I-q),推薦origin軟體。
2)驗證馬呂斯定律,研究透過兩偏振器後的光強I與它們透光軸間夾角q的關係
要求:光源等高傳播,與兩個偏振片P1P2、光電探測器同軸,正入射,旋轉P2,觀察光強變化及隨角度變化的對稱性,最佳化光路後,每隔10記錄光強,,旋轉一周,極坐標作圖I-q,直角坐標作圖I-cosq。
3判別1/4波片與1/2波片,寫出依據。
要求:測量當線偏陣光通過1/2波片後,其透光軸變化的角度,至少測量5組數據,根據原理自行設計。
4)通過1/4波片產生圓偏振光,最佳化光學元件的調節,記錄結果。
要求:光源等高傳播,與兩個偏振片P1P2、1/4波片、光電探測器同軸,正入射。
程式:P1與P2正交,保持消光狀態;在中間插入1/4波片,轉動波片使得光強最小(消光狀態),再轉動波片45;旋轉P2觀察光強變化範圍;最佳化調節,儘量使得P1、P2、波片接近平行狀態,觀察光強變化範圍(調到你認為較好的狀態);旋轉P2一周,每隔10記錄光強,極坐標作圖I-q的關係。
5)測量橢圓偏振光通過檢偏器的光強
根據原理自行設計,極坐標作圖I-j的關係,與理論公式比較。

參考文獻

楊曉雪等,大學物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
熊永紅等,大學物理實驗,科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