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絕對主義

倫理絕對主義是一種用絕對主義觀點認識和解釋道德本質及其發展的倫理學理論。與“倫理相對主義”相對。認為人們的善惡觀念和道德規範是永恆不變的超歷史的範疇,否認它們的歷史性、階級性和民族性,否認道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進步性。主張建立一種適合於一切時代、—切民族的絕對的道德真理體系。古希臘柏拉圖把善作為一種永恆不變的真理,認為它具有絕對的價值。基督教倫理學把上帝的意志視為道德的絕對法則,康德把“絕對命令”看作是普遍的、先驗的、永恆不變的絕對原則,杜林從“兩個人意志的絕對平等” 出發去構築終極的道德體系,把道德視為宇宙,所有天體上“個人的和公共生活必須遵循”的一種模式, 是倫理絕對主義的代表。斯賓塞則從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出發虛構了一個他認為可以解釋一切自然和社會現象的綜合哲學公式。主張道德是進化的產物,凡有助於擴建和延續生命的,或適應環境的就是快樂、幸福,也就是善,反之就是惡,並認為這是普遍的人類進化而來的善惡標準。

在中國古代,董仲舒提出“天不變,道亦不變” ,也是倫理絕對主義的一種表現。倫理絕對主義把道德基礎歸結為所謂永恆不變的神性、理性與人的自然性,否定道德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聯繫,否認道德的歷史性。因此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恩格斯指出:“我們駁斥-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條當做永恆的、終極的、從此不變的道德規律強加給我們的企圖.這種企圖的藉口是,道德的世界也是 凌駕於歷史和民族差別之上的不變的原則。相反地,我們斷定一切已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而社會直到現在還是在階級吋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