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強(浙江省特級教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志強,洞頭一中老師,洞頭縣首位省特級教師。

倪志強老師畢業於溫州師範學院物理系,中學高級教師,曾榮獲“浙江省優秀教師”、“溫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溫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優秀科技輔導員”和“洞頭縣第五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倪志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務:浙江省特級教師
個人簡介,個人生活,

個人簡介

從教26年來,倪老師愛崗敬業,虛心好學,治學嚴謹,以誠待人,積極撰寫教科研論文。近五年有20篇論文在全國和省級核心期刊上發表,曾獲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舉辦的全國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
2010年第十批“浙江省特級教師”評選,洞一中倪志強老師獲此殊榮,這是洞頭縣近幾年來通過上課、論文答辯、業績考核等層層評選脫穎而出的首位省特級教師。
據悉,在4年一次的浙江省特級教師評選中,今年全省共有153名教師被授予省特級教師稱號,溫州市獲此殊榮僅22人。

個人生活

讀書苗子,師範畢業回家鄉
理性而不失機敏的思維,淳樸而不失風趣的談鋒,倪志強的身上兼具漁家子的憨厚和理科生的邏輯。
倪家祖輩都是漁民,父親出海打魚,母親操持家務。志強排行老三,在兄弟姐妹五人中,從小就是一棵讀書苗子,國小中學都是學習尖子。每個星期,他都搭乘小舢板到洞頭本島上學。小舢板承載著漁家的期望,倪志強考上了溫州師專(今溫州師範學院)。1984年,他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別人都以為他會留在溫州,沒想到他又坐著小舢板回到了洞頭。“那時年紀小,沒什麼想法,一心只想回家。”倪志強成了母校洞頭一中的物理教師,一晃就過去了26年。這26年中,他自始至終都是一介平民教師,守著那份海島教育的理想。  身染沉疴,痛失講台入低谷
師範畢業後的倪志強,住在學校的單身宿舍,一日三餐吃在學校,趁著年輕、熱血、有幹勁,百分百地投入到工作中,經常深夜還在挑燈備課。
花下去的工夫沒有白費,“頭幾年書教得挺好,學生都很喜歡我。”倪志強說,“可是沒過幾年就發生了變故……”由於長期操勞透支體力,倪志強患上了風濕熱——一種結締組織頑症,由咽喉發炎累及心臟,俗稱為“舔過關節,狠咬心臟”。任是再好的身體素質也扛不住,瓣膜病變伴隨心臟擴大,隨後炎症又轉移到眼睛,他的右眼差一點失明。“一連三年生了好幾場大病”,住院、打針、吃藥,來回折騰,藥物激素讓人變得很胖。最讓他痛心的是,再也不能走上心愛的講台了。學校給他安排了一個實驗設備的管理工作,不在一線的教學圈子中,他漸漸被同行、學生,也被講台遺忘了……
倪志強走到了一生的谷底,那時已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光景,還有多少歲月可以被閒擲?他又是怎樣絕地反擊,從灰燼中重生的呢?
厚積薄發,重執教鞭露頭角
倪志強身體稍稍康復之後,學校正好缺物理教師,他就請求兼職代崗。“以前的功底還在,備課備得很詳細。學生聽得明白,學得輕鬆。”倪志強又找回了前進的動力。評“中教一級”職稱的時候,他的公開課獲得罕見的高分,弄得評審們都很疑惑:這個小伙子是搞後勤的,課怎么上得這么好?學校終於讓他重回講台。
倪志強就是這樣一個勤奮、悟性又特別好的人,可他謙虛地說:“只是我當時運氣好,正好思考對了,走的彎路少了些。”他在課堂上給學生設計大量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時還不知道什麼叫‘問題驅動式’,只覺得這樣講課,學生學得挺順溜。”
現在除了弟弟還在外海捕魚,他的愛人、大姐、姐夫、妹夫,還有幾個堂兄弟都是教師,一個漁民家庭已經發展成教師世家,平時大家湊在一塊兒就談論教育問題。“別人打麻將玩牌,我都不會。”倪志強笑道。
倪志強自費訂閱了數種最權威的物理教學期刊,不想漏掉一點點有用的學科信息。“別人那裡有好東西我都努力去學,不管對方是不是比我年紀輕。”然而,在這窮鄉僻壤,最缺乏的就是名師資源。沒有名師點撥,“很可能因為方向錯了勞而無功。”倪志強感嘆。
珍惜機緣,黏緊名師上台階
“欲登冰峰頂,仙人來指路。”倪志強生命中的“仙人”終於出現了。2000年左右,倪志強率學校物理組到毗鄰的玉環縣,參加玉環中學的一次教研活動,恰逢全國勞動模範、浙江省功勳教師、玉環縣教科所所長鄭青岳來該校講學。通過這次難得的機緣,倪志強不僅學到了“探究式教學”的真傳,更重要的是結識了這位物理教學界的前輩,實際上成了他的一名“編外弟子”,每當遇到難題,就以書信、電話、網路等方式向他求教,寫的教案和論文請他過目,還被邀請擔任鄭青岳主編的物理選修教材的編委。
大師坦誠的指引,讓倪志強如沐春風,科研水平迅速提高。2006年,倪志強用新學到的理念,備了一堂《薄膜干涉》的課,獲得了第七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
機會太稀有,因此逮到的每一個機會,倪志強都會用足用好。就在這次大賽上,倪志強除了自己比賽,連續聽了3天的課,沒有拉掉一節,還跟身邊的一位教師討論,點評爭論每一節課。那位教師叫“陶昌宏”,倪志強沒放在心上,回來後一查才發現,這是一位全國知名的大人物,現任北京市物理教研室主任。從此,他又多了一位良師益友,雖然兩人睽隔萬里,聯繫卻從未間斷。
姜水根、吳加澍、梁旭……一個個閃亮的名字進入了倪志強的通訊錄,倪志強也仿佛進入了一個高手組成的學術圈子。“成為名師,‘愛生’是前提,‘勤奮’、‘好學’是兩大要素,而‘名師’的指點是催化劑。”倪志強總結道,“沒有名師,並不是說你不會成功,只是成功會來得晚一些。”
不驕不喜,誓將成功作起點
2002年倪志強評上中學高級職稱以後,事業發展可以用“加速度”來描述。“從此我進入了一個思考、教學、科研相結合的過程,把以前的積累慢慢寫出來了,2005年開始發表文章。”他僅在國家級期刊發表的文章已達20篇。
“一個成熟的想法不會一下子冒出來,”倪志強想告訴年輕教師,“平時想到哪怕一小點也是有用的,每一點想法都記錄成文的話,有了更深的思考就可以升級成論文,讓它不斷生枝發芽。”倪志強說,他的文章寫好以後,投給那些不認識的編輯,居然都在雜誌上刊出了。這更讓他有了自信:“文章受到人家的肯定,證明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2007年,他主持《新課程高中物理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一年後被立項成為浙江省規劃課題,2009年在全國物理年會上交流推廣。他的課已上得爐火純青,精彩之處信手拈來。有一次突然有人來聽課,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他只用了一把彈簧秤,外加一個砝碼,就開發了7種探究方式,從生活轉化到學科,深入淺出,簡單明了,讓學生上得舒服,老師聽得受教。
“接下來,我應該還能再上一個台階,‘特級’肯定不會是我的終點。”評上了“特級”倪志強很開心,並不是醉心於這個耀眼的光環,而是覺得今後自己學習的平台多了,可以拜見的名師多了,課自然會上得更好了。一個以“倪志強”命名的工作室正在籌備中,旨在於全縣範圍內培養優秀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