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最早的原始人,起初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後來在生活中實踐,出現鑽木取火,進而出現倕火一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倕
  • 筆順編號:3231212211 
  • 總筆畫:10
  • 部外筆畫:8
  • 部首::亻
  • 字音:chuí
漢字釋義,字音,字形,詳細字義,取火工具,古籍解釋,

漢字釋義

字音

chuí

字形

部首:亻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0
五筆86:WTGF 五筆98:WTGF 倉頡:OHJM
田字格中的“倕”字田字格中的“倕”字
筆順編號:3231212211 四角號碼:22215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015

詳細字義

1. 重。
2. 人名。相傳為中國上古堯舜時代的一名巧匠,善作弓、耒、耜等
漢字首尾分解:亻垂 漢字部件分解:亻垂筆順編號:3231212211筆順讀寫:撇豎撇橫豎橫豎豎橫橫

取火工具

倕是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裡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是為切《正韻》直追切,𠀤音垂。重也。
《正韻》殊偽切,音瑞。黃帝時巧人名。
唐虞共工名。《書·舜典》作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