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灣古鎮

倒灣古鎮

倒灣古鎮,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鳳雛村,地處白馬關景區內。白馬關,因三國時期劉備軍師龐統乘白馬攻打雒城於此中箭身亡而得名,白馬關內,還有龐統祠墓,因此,白馬關鎮就因境內的三國古蜀遺蹟而聞名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倒灣古鎮
  • 別名:落鳳坡倒灣古戰場
  • 位於:四川省德陽市
  • 地處白馬關景區內
位置簡介,名稱由來,建設背景,古鎮新貌,旅遊看點,倒灣八卦谷,金牛古道,落鳳坡,白馬關,龐統祠墓,旅遊條件,

位置簡介

倒灣古鎮就位於三國古戰場“八卦谷”以西,金牛古道以南,鳳雛湖、龐統祠以東,居於景區“三國蜀漢文化旅遊”開發核心區。古鎮充分利用歷史遺留下來的景點,利用山體周邊的天然植被,將村莊融入到歷史、商業、人文和自然之中,使整個古鎮在原有的環境中滋生。
倒灣古鎮倒灣古鎮

名稱由來

倒灣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大約兩萬年前,也就是地質時代稱為更新世的時候。當時天地洪荒,白馬關所在地形成奇異的海底世界,礫岩被衝擊成無數溝壑,婉如這些岩石被海流逼到進退兩難的境地。後大海消逝,便形成一個屏障。與其說白馬關有一個倒灣,不如說因為有倒灣才有白馬關,至少按事物溯源的推論是這樣。
倒灣古鎮全貌(規劃圖)倒灣古鎮全貌(規劃圖)
倒灣是白馬關古戰場遺址之一,其全稱為“落鳳坡倒灣古戰場”。為什麼叫“倒灣”呢?公元263年,魏國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鐘會、雍州刺史諸葛緒等分三路伐蜀。鄧艾率一批精兵強將從無人小道偷渡姜維防守的陰平關(甘肅文縣),隨後破江油關,直逼成都。
諸葛亮長子諸葛瞻臨危率軍到鹿頭山綿竹關(即白馬關)布兵防守。鄧艾攻進涪縣(今綿陽市涪城區),派人送書信引誘諸葛瞻說:“如果你投降,我肯定向魏王上書請求封你為琅琊王。”諸葛瞻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斬了鄧艾的使者,登上鹿頭山指揮蜀軍與鄧艾率領的曹魏軍隊進行決戰,白馬關前鑼鼓鏗鏘、戰馬嘶鳴,殺聲震天。雖然諸葛瞻占據有利地形,但由於倉促應戰,加之蜀軍很多士兵從參加過戰鬥,沒有實戰經驗,因此,在魏軍的凌厲攻勢下,蜀軍漸漸不敵,白馬關上血流成河,屍橫遍野。諸葛瞻、張遵(張飛之孫)先後被魏軍砍下頭顱,蜀軍將士大部殉難,白馬關失守。而這裡,也因蜀漢將士的不斷倒下而得名“倒灣”。

建設背景

為依託三國文化資源,打造白馬關景區,2007年底,在整合村組資源時,白馬關鎮將原白馬村、七里村、鳳鳴村撤併成立了鳳雛村。在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的過程中,羅江縣又結合“三國蜀漢文化旅遊區”的特點,在鳳雛村規劃建設了集“文化旅遊、拆遷安置、創業就業”為一體的旅遊景點——“倒灣古鎮”。
倒灣古鎮徽派建築倒灣古鎮徽派建築

古鎮新貌

古鎮建設占用鳳雛村8、9組土地總計80餘畝,安置農戶107戶,333人。被拆遷農戶舊房拆遷後,政府按人均35平方米的新房建設面積給予安置補償,根據現行建房成本折價補償。被安置農戶根據宅基地劃分抓鬮取得的順序號後,按照鎮政府統一提供的設計圖自行修建,並通過倒灣古鎮建房業主委員會全體成員和農戶代表投票決出農戶心中值得信賴和滿意的施工隊伍進行修建。房屋建設堅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築風格風貌要求、統一管理、統一完成“三通一平”。
古鎮徽派建築古鎮徽派建築
為使安置點與白馬關景區旅遊資源相協調,安置點建設最終以“迷宮式”徽派布局落成。區域道路寬度從6米—8米,建設布局有“—”字型、L型、H型、T型、四合院等多種布置形式。古鎮建設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具備旅遊價值,反映出歷史文化,集休閒,遊覽,購物、居住為一體的旅遊古鎮。
古鎮農房建設現已完工,基礎設施建設亦已完善,10餘家商鋪紛紛開業。據了解,倒灣開發總投資20多億元人民幣,它與白馬關、龐統祠墓、落鳳坡、點將台一起,成為四川省三國旅遊熱線的景點之一。每天都有來自成都、德陽、綿陽等地的遊客。

旅遊看點

倒灣八卦谷

倒灣八卦谷石奇、林幽,古木鬱鬱蒼蒼,巨石形態各異,置身其中,仿佛進入原始森林。

金牛古道

倒灣古鎮有一段金牛道,這段古驛道寬約2-3米,長約2公里左右,為四川保存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起點自白馬關,終點至落鳳坡。這條道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牛古驛道。開鑿於公元前三世紀的古蜀國開明王朝時期,與長城以及靈渠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被稱為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相傳公元前334年,秦惠王當上國王以後,繼續了秦國對外的擴張。他首先想要解決他的後顧之憂——蜀國,以求得在爭霸天下時不會腹背受敵。但是,他卻畏懼於蜀道的艱險,遲遲不敢發兵。後來,秦國大將司馬錯獻計,讓秦王謊稱和蜀國交好,並以金牛和美女作為禮物送給蜀國以表誠意,希望蜀國能夠修建一條路來接納這些禮物。據晉代《華陽國志》記載:古蜀王杜宇派了五個能夠開山劈地的大力士來修建這條道路,五丁開山的傳說也就由此而來。據說,秦蜀金牛古道北至長安(西安)910公里,南至益州(成都)90公里。
金牛古道金牛古道
後來的結果,早已成為今天的歷史,偽裝成運送禮品人員的大軍政占了蜀國,歷時700多年的古蜀國被滅亡。差不多500年以後,劉備和龐統所率領的軍隊,通過這條道路攻打益州,墊定了蜀漢政權之基。而又一個50年後,魏國的征西大將軍鄧艾再一次通過這條道路占領白馬關逼迫蜀後主劉禪投降,因此這條古道不僅加速了古蜀開明王朝的覆滅,也佐證了三國時期蜀漢政權50年的興亡。
旅遊道路是在古驛道的基礎上加寬的,上面用玻璃罩護,玻璃之下,才是古驛道。

落鳳坡

距白馬關約2公里的落鳳坡,是當年龐統戰死沙場的地方,如今是新恢復的古驛道終端,兩旁是鄉村家舍,是個守關打埋伏的好地方,難怪龐統會戰死在此。落鳳坡旁,有當年為龐統而建的真墓,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落鳳坡落鳳坡

白馬關

沿著古驛道,就到了白馬關北關樓,關樓前,是一座牌坊——掛鏡台。
白馬關,是秦入蜀的最後一道關隘,是整個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有“南臨益州開千里沃野,北望秦嶺鎖八百連雲,東觀潼川層巒起伏,西眺岷山銀甲皚皚”之勢。它是有漢以來劍南五關的最後一關,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後將經過五關——葭萌關、劍門關、涪城關、江油關和白馬關。清朝羅江才子李調元曾以詩句“江鎖雙龍合,關雄五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來形容此關,從詩當中我們也不難想像在古代白馬關對於整個四川在戰略意義上的重要性。
歷史上,白馬關曾經三次易名。東漢時,因其地處於古綿竹城的東北面,所以被稱為綿竹關;唐代改名為鹿頭關,這是由於關樓地處鹿頭山;公元907年,朱全忠於長安篡奪唐朝政權以後,盤據四川的王建,乘機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權,他移鹿頭關到黃許鎮的綿遠河畔,依水建立關隘,隨之借用歷史上漢高帝騎白馬路過此地、龐統和劉備曾經在山下互挽坐騎這兩段歷史,而將此關正式定名為白馬關。
白馬關白馬關
關樓上“白馬關”的關名,則是宋朝大文豪、眉山先賢蘇軾的墨寶。
走進城門,正中是古驛道,右手邊就是龐統祠。

龐統祠墓

龐統祠墓前,矗立著一座節孝坊——白馬關堯氏節孝坊。清道光六年(1826年),羅江堯氏婚後不數載,夫喪,守節不嫁,捐家產維修古驛道,知縣請旨後在白馬關建坊表賢,惜在“文革”中被毀。
龐統祠和龐統墓,坐落在白馬雄關之巔,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它是四川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不僅是三國蜀漢政權興亡的見證地,而且也是全國唯一紀念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龐統的專祠。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龐統祠墓龐統祠墓
龐統,生於公元179年,字士元,號鳳雛,湖北襄陽人,自幼勤學,才智超群,品質出眾,被司馬徽視為“士之冠冕”。
赤壁之戰,龐統、諸葛亮、周瑜聯計擊敗了曹軍,龐統才華初顯。劉備乘勢奪取了荊州,並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身份被劉備委派到湖南耒陽試任縣令,因政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致書劉備,評價龐統“才非百里”,應予以重用。同時諸葛亮也向劉備保薦龐統:“士元之才勝亮十倍”。當劉備重召龐統時,龐統就時局縱橫等諸方面向劉備作了精闢論述,並客觀的分析了優劣比勢,認為“以荊州為根本,以蜀川定天下,形成三角鼎立,相互鉗制的戰略格局,方能一統天下”。這一論斷,給劉備集團的發展方向作了一個準確的定位。
龐統卓越的軍事才智和富有遠見的政治謀略深受劉備器重,被委以治中從事,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由此正式登上了東漢的歷史舞台,演繹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攻取長安後,欲繼續攻占漢中,而漢中張魯卻意在益州,益州牧劉璋惶惶無計,別駕張松別有用心的進勸劉璋請劉備助守益州,這就埋下了引狼入室的禍害。劉璋遣法正出使荊州,法正卻給劉備獻策:“明助劉璋,暗奪益州”,但劉備卻猶豫不決。龐統也向劉備進言:“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一席話說得劉備茅塞頓開,最終採納了法正和龐統的意見。劉備命諸葛亮留守荊州,親率龐統領兵沿江入蜀。至涪城,也就是今天的綿陽市,劉璋設宴為劉備接風,席間,龐統向劉備獻策“藉機軟囚劉璋,不需一兵一卒便可智奪益州”,但劉備卻以“恩信未著,此不可行”而放棄了大好良機。
龐統龐統
劉備受劉璋之託駐守葭萌(xiá méng)關,也就是今天的廣元市昭化古鎮,在那裡廣樹恩德,收買人心,為以後奪取益州作準備。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出兵廬江,攻吳郡。劉備認為奪取益州的機會已到,請龐統授計,龐統獻給劉備上、中、下三策,劉備認為上計太急,下計太緩慢,於是擇用其中計,誘殺了劉璋的兩位名將楊懷、高沛,並相繼攻占了梓潼、涪城、綿竹,一路勢如破竹,直取成都。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龐統隨劉備兵分兩路攻取雒城(今廣漢市),龐統身先士卒,中流矢而亡,時年36歲。真可謂“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劉備倍感痛惜,將龐統厚葬在白馬關古驛道旁。
隨即劉備急召諸葛亮入蜀,加緊了軍事進攻,次年五月,攻陷雒城後又奪取了成都,開創了蜀漢基業。劉備稱帝後,追封龐統為關內侯。後來劉禪謚龐統為靖侯,並在龐統墓前建祠祭祀。
龐統祠隨歷史的變遷而飽經滄桑。明代崇禎末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之部將孫可望在白馬關之戰中燒毀龐統祠;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王屏藩亂蜀,龐統祠再次毀於戰亂。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川巡撫能泰重建了龐統祠,雍正、乾隆、嘉慶年間相繼進行了修繕或改建,落成了如今的規模。龐統祠墓的主體結構分為門廳、二師殿、棲鳳殿和墓園四大部份。祠主體為石木結構,建築風格獨特,在四川古建築中堪稱一絕。
龐統墓龐統墓
穿過棲鳳殿,便是龐統墓園,也就是龐統長眠之地。其墓頂為石雕鏤空寶頂,下壓八角鳳尾,墓體為石箍圓柱實體,周長33米。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川巡撫能泰重立墓碑,龐統墓整體宛如一頂巨大的將軍頭盔。墓前燕窩牆上嵌有《龐靖侯傳》碑文,清乾隆十年(1745年)羅江縣尉劉定立,縣令沈潛篆額,江南貢生周文麟書。
墓前兩側根據“劉龐易馬、龐統盡忠”的故事分別建有“的盧”馬亭和“胭脂”馬亭。
祠墓四周,古柏森森,碧綠盡染。遠望之,如黛色城堡;近觀之,似翠屏高聳;側視之,猶雄兵方陣,千姿百態,把雄關裝點得蔚為奇觀。龐統祠西側,還有張飛殿,內塑威猛張飛坐像。
古鎮夜景古鎮夜景
龐統祠墓以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靈秀而稱著,譽響海內外。千餘年來,眾多的遊客到此懷古尋蹤、祭祀先賢、填詞作對、飽覽美景……

旅遊條件

倒灣古鎮以“迷宮式”徽派布局落成,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些民居都對旅遊開放,住宿條件較好。
晚上,在古鎮廣場上,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歌舞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