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卵葉報春

倒卵葉報春

倒卵葉報春(學名:Primula rugosa Balakr.)是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短,葉片矩圓形至矩圓狀倒卵形,先端圓形,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稀呈淺心形,邊緣圓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網脈稍隆起,葉柄具極狹的翅,花葶自葉叢中抽出,高可達18厘米,總狀花序頂生,苞片線形至狹披針形,花萼鐘狀,花冠粉紅色,裂片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3-4月開花,7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於雲南南部。生長於林下濕地和石上,海拔1100-1900米。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子,扦插,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向下發出多數鬚根。
葉通常3-6枚自根莖抽出,葉片矩圓形至矩圓狀倒卵形,長4-10(14)厘米,寬2-5厘米,先端圓形,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稀呈淺心形,邊緣具波狀淺圓齒,乾時堅紙質,上面深綠色,網脈隆起,形成明顯的網孔,下面淡綠色,網脈稍隆起,但不如上面明顯;葉柄長0.5-1厘米,具極狹的翅,初被稀疏短柔毛,漸變無毛。
花葶1-4枚自葉叢中抽出,高5-18厘米,稍纖細,被褐色糠粃狀腺毛,老時僅基部和頂端被毛;總狀花序8-12花,頂生,因為花序軸極短而成傘形花序狀;苞片線形至狹披針形,長3-5毫米,無毛;花梗長5-10毫米,直立,無毛;花萼鐘狀,長3-4毫米,具5肋,分裂近達中部,裂片窄三角形,銳尖;花冠粉紅色,冠筒長6-8毫米,喉部具不明顯的環狀附屬物,冠檐直徑10-12毫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長花柱花:雄蕊著生於冠筒中部,花柱長達冠筒口;短花柱花:雄蕊接近冠筒口,花柱長約達冠筒中部。花期3-4月,果期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100-1900米的林下濕地和石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於雲南南部(屏邊一帶)。據原始記載,模式標本采自蒙自東南部,應在屏邊境內。

繁殖方法

種子

播種是培育報春花的技術難點,因種子細小,壽命短,隔年陳種多不發芽或發芽率極低。所以適時採集種子是實現種子繁殖的前提。當年產種子萌發持續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種後7-10天就開始萌發,一般在萌發開始2-3天內進入萌發高峰期。當然,種子萌發的具體情況還要視其種類、播種期而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最好,一般7-10天后開始萌發,元旦至春節期間處於盛花期,而且植株營養期長,生長健壯,但如果秋季播種,萌發率較低,且植株矮小,冠徑較小,嚴重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
倒卵葉報春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情況,重種子萌發率高而且萌發速度快,播種後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量多等。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酶系統,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率和發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

扦插

可以進行扦插繁殖。分根時間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響第二年開花,而且植株生長健壯。

植物文化

花語:初戀、希望、不悔
送花對象:朋友、戀人、情人
贈花禮儀:用素色的大淺盤裝入各種色彩的小盆報春,包上玻璃紙,再將緞帶打成十字花結做配飾。
南宋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留有詞作《嘲報春花》:嫩黃老碧已多時,騃紫痴紅略萬枝。始有報春三兩朵,春深猶自不曾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