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甲龍

倍甲龍(學名Dyoplosaurus)意為“雙倍裝甲的蜥蜴”,是甲龍下目的一屬恐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倍甲龍
  • 拉丁學名:Dyoplosaurus
  • 甲龍下目
  • :恐龍屬
物種學史,分布範圍,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很多學者認為倍甲龍其實就是包頭龍。不過,包頭龍的尾錘上有長刺,而倍甲龍的卻沒有。雖然有這些的不同,但倍甲龍曾被認為是包頭龍屬的一個種,稱為Euoplocephalus acutosquameus,或者是包頭龍模式種(E. tutus)的異名。在2009年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雜誌,倍甲龍被認為是個有效屬,並認為包頭龍正模標本與其他標本多為破碎,是倍甲龍、包頭龍被判定為相同物種的原因。

分布範圍

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艾伯塔省的雷德迪爾河流域,地質年代屬於上白堊紀。倍甲龍是由威廉·帕克斯(William A. Parks)在1924年敘述、命名。

形態特徵

倍甲龍的身長約有6-7米長,約1.7米寬,而頭顱骨約有35厘米長。如同大部份的其他甲龍類恐龍,倍甲龍的身體覆蓋者裝甲,尾巴末端有錘狀物。尾錘是由四根癒合的骨頭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