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米格人

俾米格人

俾格米人(Pygmies,單數作Pygmy)並不是一個種族,而是泛指所有全族成年男子平均高度都少於150厘米或155厘米的種族。對於身高稍長的人種,又稱作“類俾格米人”(pygmoid)。比較知名的俾格米人都生長於非洲中部,例如:Aka、Efe及Mbuti等民族;在泰國、印尼、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巴西及玻利維亞[2]亦有俾格米人。這些棕種人是東南亞最早定居的人種。此外還發現至少有25個小型人類個體,大約於1000到3000年前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帛琉群島生活。

現時“俾格米人”這個名詞一般被用來專指在非洲的相關人種,不過“俾格米人”這個名詞一般被認為帶有貶義,但由於現時未有一個較好的詞語來形容這班在非洲中部的人種。Hewlett建議採用他們的自稱“森林的兒子”("Forest people"或"Forest forager"),而他們比較喜歡其他人以他們實際所屬於的種族的名稱,例如:阿卡族(Aka,又名姆邦加族/Mbenga)、巴卡族(Baka)、木布提族(Mbuti)和特瓦族(Twa)。在中非洲,有時會用“阿卡”的眾數形式“巴雅卡”來表示當地的所有俾格米人。相同地,在剛果語裡亦有類似的名詞“巴姆邦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俾米格人
  • 成年人身高:1.30—1.40米
  • 稀有的種族:俾格米人頭大腿短,長得精瘦
  • 生活在桃花源:俾格米人用芭蕉葉、棕櫚葉作衣料
簡介,稀有種族,生活習性,

簡介

俾格米人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身高1.30—1.40米。他們體力過人,自食其力,自稱是“森林的兒子”。

稀有種族

俾格米人頭大腿短,長得精瘦,人人都腆著大肚子,肚臍眼凸起雞蛋大小的肉疙瘩。男女都一絲不掛,婦女偶爾在下身兜一塊樹葉或獸皮遮羞。俾格米人臉上畫著簡單的花紋,身背自製的長弓短箭,出入熱帶原始森林。俾格米男子擅長打獵,喜歡集體圍捕大象;女人在家采野果,挖樹根。氏族是俾格米人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男人以氏族為單位進行活動,沒有私有觀念,過著原始穴居生活。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沒有數字和時間概念。
和其他黑人相比,俾格米人膚色較淺,呈深棕色,頭髮不像其他黑人卷得那么厲害。因此,俾格米人受到其他黑人部族的歧視。
人類學家研究證實,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繼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他們不是長得畸形,是特殊的人種。

生活習性

俾格米人用芭蕉葉、棕櫚葉作衣料,用象骨、甲蟲、羚羊角、龜背殼等做項鍊、手鐲等。他們將採集到的各種野果子搗碎,把汁液與婦女的乳汁混合在一起做化妝品。因野果種類不同,顏色各異,所以,配製出的化妝品五顏六色。俾格米婦女喜歡濃妝艷抹。她們在臉部繪上幾何圖形,以增加美感,驅妖祛邪,用來表示吉祥美好。
俾格米人蓋房不用磚瓦和沙石,他們就地取材用芭蕉葉或棕櫚樹的枝葉,搭成高約1.5米的橢圓形簡陋茅屋。
茅屋按小群落整齊有序地搭建,各家獨立又戶戶相連形成一個圓圈,長老的住房位於圓圈的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