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定價度量和管理

信用風險:定價度量和管理

《信用風險:定價度量和管理》 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ISBN是 9787564205607

基本介紹

  • 書名:信用風險:定價度量和管理
  • 作者:(美國)達雷爾·達菲(Darrell Duffie),(美國)肯尼思·J.辛格爾頓(Kenneth J.Singleton) 
  • 譯者:許勤,魏嶷杜鵑 
  • ISBN:9787564205607
  • 類別金融與投資
  • 頁數:311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8-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 書 名:漢譯經濟學文庫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信用風險很重要,然而人們對信用風險的理解並不透徹,更準確地說是並不深入。本書兩位原作者在信用風險的建模方面頗有建樹,因而本書也寫得頗有啟發性。
本書並不局限於介紹某種模型、某些做法或某些算法,而是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討論了各種可能性,也留下了很多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對於那些想把本書當做“菜譜”,然後依葫蘆畫瓢地開發一套信用風險管理系統的人來說,本書也許會令他們失望;但對於高效教師、研究生,以及富有進取心的實業界從業人員來說,本書卻非常值得一讀。

目錄

前言
致謝
1 導論
1.1 風險的分類
1.2 本書的結構
2 風險管理的經濟學原理
2.1 哪些風險是最重要的?
2.2 市場風險的經濟學原理
2.2.1 收益-損失的不對稱性
2.2.2 最低資本需求
2.2.3 委託代理效應
2.2.4 資本——一種稀缺資源
2.2.5 金融公司槓桿的作用和風險
2.2.6 分配資本還是分配風險?
2.2.7 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
2.2.8 績效激勵
2.3 信用風險的經濟學原理
2.3.1 逆向選擇和信用風險敞口
2.3.2 信用風險的集中
2.3.3 道德風險
2.4 風險的度量
2.4.1 在險價值
2.4.2 期望尾損
2.4.3 市場價值保險的價格
2.4.4 作為市場風險的度量指標的波動性
2.4.5 風險測度的一致性
2.5 信用風險的度量
2.5.1 信用風險的專門度量
2.5.2 信用風險的資本準則
3 違約事件:歷史模式和統計模型
3.1 概述
3.1.1 投機級別債券的結構變化
3.1.2 遠期違約機率
3.2 違約機率的結構模型
3.2.1 Black-Scholes-Merton違約模型
3.2.2 首次通過模型
3.3 從理論到實踐:用距離預測違約
3.4 違約強度
3.5 強度模型舉例
3.5.1 帶有跳躍的均值回歸強度
3.5.2 CIR強度模型
3.5.3 跳躍和CIR強度比較
3.5.4 仿射強度模型
3.5.5 HJM遠期違約率模型
3.6 違約-時間模擬
3.7 破產的統計預測
3.7.1 各個預測法的比較
3.7.2 違約和級齡效應
4 評級轉移:歷史模式和統計模型
4.1 平均轉移頻率
4.2 評級風險和商業周期
4.3 評級轉移和級齡
4.4 序次probit評級模型
4.5 評級的馬爾可夫鏈.
4.5.1 時變的轉移強度
4.5.2 Lando隨機轉移強度模型
5 違約風險估值的基本方法
5.1 概述
5.2 風險中性機率與實際機率
5.3 簡約定價模型
5.4 結構模型
5.4.1 Black-ScholeS-Merton債務定價模型
5.4.2 首次通過債務定價模型
5.5 模型隱含利差的比較
5.6 從實際強度到風險中性強度
5.6.1 簡約模型
5.6.2 結構模型
6 公司債券和主權債券定價
6.1 不確定性回收
6.2 有回收的簡約模型
6.2.1 面值的部分回收
6.2.2 條件期望回收
6.2.3 市場價值的部分面收
6.2.4 回收假設的比較
6.3 基於評級的信用利差模型
6.3.1 一般定價框架
6.3.2 用歷史數據標定模型
6.4 主權債券定價
6.4.1 主權債券的信用風險
6.4.2 主權利差的參數模型
7 可違約債券利差的實證模型
7.1 信用利差和經濟活動
7.2 利差的參考曲線
7.3 參數簡約模型
7.3.1 利差的平方根擴散模型
7.3.2 跳躍擴散利差
7.3.3 可觀測信用因素
7.4 結構模型的估計
7.5 主權利差的參數模型
8 信用互換
8.1 其他信用衍生品
8.1.1 總收益互換
8.1.2 利差期權
8.2 基本信用互換
8.3 簡單信用互換的利差
8.3.1 信用互換的利差:簡單情形
8.3.2 特殊回購利率和交易成本
8.3.3 應計信用互換費用
8.3.4 標的券的應計利息
8.3.5 標的券為固息券的情況
8.4 基於模型的信用違約互換利率
8.4.1 常強度情形
8.4.2 遠期違約率的期限結構
8.5 資產互換的作用
9 期權性信用產品定價
9.1 利差期權
9.1.1 定價框架
9.1.2 數值例子
9.1.3 期權估值的數值算法
9.1.4 結果
9.2 可贖回和可轉換公司債券
9.2.1 資本結構
9.2.2 違約和股票衍生品定價
9.2.3 作為股票衍生品的可轉換債券
9.2.4 贖回迫使轉換
9.2.5 推遲贖回的原因
9.3 可轉換債券的簡單定價模型
……
10 相關違約
11 債務抵押證券
12 場外違約風險及估值
13 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的綜合度量
A 仿射過程簡介
B 仿射期限結構的計量經濟學模型
C HJM利差曲線模型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本書完整地論述了信用風險建模的概念、套用和實證研究。我們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證券組合的風險測度,以及可違約債券、信用衍生品及其他具有信用風險的證券的定價。在金融學界,信用風險模型正在不斷地發展,但在業界,卻幾乎沒有成形的行業標準。鑒於此,我們論述了各種信用風險建模的可選方法,並對它們的相對優缺點做出我們自己的評價。
雖然信用風險是市場風險的一個來源,但信用市場所固有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所提出的挑戰卻是許多其他各種形式的市場風險所沒有的,至少程度是不一樣的。這導致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可靠的信用風險定價體系比前台交易和風險管理要重要得多。因此,本書將用很大的篇幅來討論違約及其回收過程的建模以及信用敏感工具的定價。
關於違約過程,我們在深入討論建模概念的同時也會廣泛地討論違約機率、回收和評級轉移的實證性質。最後,我們通過將違約機率區分為歷史違約機率和信用風險定價中所用到的所謂風險中性違約機率而結束本章的討論。
之後,我們將從公司債券和主權債券開始討論可違約工具的定價問題。可違約證券定價的結構模型和簡約模型都會談到,而且將會對比評價這些模型對於歷史數據的擬合優度。接著,我們將討論各種信用衍生品的定價,包括信用互換、債務抵押證券、信用擔保和利差期權。最後討論對目前信用風險定價和管理實踐的改進途徑,這將有助於金融機構應對金融市場未來的各種變化。
最後兩章將本書前面討論過的許多內容結合起來,綜合討論場外衍生品信用風險定價和金融機構綜合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度量。
在討論定價和風險測度時,我們努力將金融理論與制度因素、歷史事件結合起來。我們希望金融中介的風險管理者、學術研究者和學生們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