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之路:我國信用治理的經濟學研究

信用之路:我國信用治理的經濟學研究

《信用之路:我國信用治理的經濟學研究》是2008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曉安。

基本介紹

  • 書名:信用之路:我國信用治理的經濟學研究
  • 作者:李曉安
  • ISBN:7509602351, 9787509602355
  • 頁數:266頁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李曉安,1963年出生,現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學位。擔任教育部法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精品譚程評審專家。北京市社會科學百人工程學者,北京市優秀教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學名師。主持教育部、法務部課題,出版《信用規制論》、《信貸申辦指南》、《現代企業法律規範與約束》、《中國契約法律實務》等著作,主編《首都法學論壇》1、2、3輯和教材《經濟法實務》、《經濟法教程》等。在《中國當法》、《法學》、《政治與法律》、《當代經濟科學》、《人民日報理論版》等權威、核心期刊、報紙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內容簡介

《信用之路:我國信用治理的經濟學研究》主要內容:信用是勞動分工的基礎,是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貿易向深度和廣度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實現經濟金融化與虛擬化,有效配置經濟資源的關鍵途徑。《信用之路:我國信用治理的經濟學研究》以我國當前信用綜合治理的機制為研究對象,以經濟學相關理論為基本研究方法,以對大量學術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信用綜合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
《信用之路:我國信用治理的經濟學研究》對信用和作用治理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國社會信用與經濟發展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係問題;採用系統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強化政府信用、金融中介信用、保護智慧財產權和完善信用市場是最為基礎和關鍵的信用綜合治理措施;對信用綜合治理的四個槓桿的套用現狀、所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政府所採取的關鍵治理措施以及未來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與探討。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基本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2章 相關文獻評述
2.1 作為道德的信用
2.2 作為能力的信用
2.3 作為貨幣的信用
2.4 作為金融的信用
2.5 作為信息的信用
2.6 作為組織的信用
2.7 信用研究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2.7.1 偏重於實體經濟領域
2.7.2 信用管理理論尚未形成完整體系
2.7.3 關於我國信用治理機制的系統性研究不足
第3章 現代經濟社會中信用概念的發展
3.1 信用的傳統內涵
3.2 虛擬經濟時代的信用特徵
3.3 虛擬經濟時代中信用概念的延伸
3.4 信用的本質??經濟要求權
3.5 關於信用內涵的補充說明
第4章 信用治理的經濟學分析
4.1 識別與度量
4.2 風險與定價
4.3 分隔與組合
4.4 自留與轉移
4.5 控制與治理
4.6 效率與公平
第5章 我國的社會信用與經濟發展
5.1 “中國之謎”
5.2 “中國奇蹟”的關鍵成功要素
5.2.1 穩健的改革進程
5.2.2 堅持保護國有企業
5.2.3 不斷加大的開放力度
5.2.4 靈活的政策與策略
5.3 信用風險的化解
5.3.1 信用風險的構成
5.3.2 信用風險的化解
5.4 信用問題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5.4.1 經濟安全
5.4.2 經濟效率
5.4.3 社會公平
第6章 信用治理的槓桿體系與我國信用綜合治理
6.1 關於信用綜合治理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6.1.1 系統科學概述
6.1.2 信用綜合治理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6.2 信用治理的槓桿體系
6.2.1 經濟槓桿再認識
6.2.2 政府信用
6.2.3 金融中介機構信用
6.2.4 保護智慧財產權
6.2.5 完善信用市場
……
第7章 政府信用治理
第8章 其他信用綜合治理槓
第9章 研究結論及創新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