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基礎

信息管理基礎

《信息管理基礎》是200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劍波。

基本介紹

  • 書名:信息管理基礎
  • 作者:岳劍波
  • 頁數:272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3-5-9
  • 裝幀:簡裝本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有效的信息管理是走向資訊時代的信息人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本書從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的綜合交叉點出發,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學科發展、信息管理的科學基礎和技術基礎、信息管理的基礎理論——信息行為和信息交流理論,以及信息管理的三個層次——微觀的信息產品管理、中觀的信息系統管理和巨觀的信息產業管理等等。作者力圖在社會信息化的大環境下構建全新的信息管理學科理論體系,並注意充分總結人類社會信息管理活動的歷史經驗和客觀規律,及時反映和評價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和方法的最新進展,尤其是網路化、數位化信息環境下信息管理手段的變革。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類專業、圖書檔案類專業、傳播學與編輯出版專業的教材,亦可供廣大信息管理工作者參考。

圖書目錄

1 信息管理的科學基礎
1.1 信息的定義及理解
1.1.1 信息的經典定義概述(如:申農(C.E.Shannon)、哈特萊(R.V.L.Hartley)維納(N.Wiener)對信息的定義)
1.1.2 △信息的概念體系及基本理解(本體論與認識論層次上所定義的信息含義,以及按照主體的認知層次的語法信息、語義信息和語用信息的含義,並能夠以簡單的實例說明上述的概念)
1.1.3 △知識、情報的含義及與信息的關聯
1.2 信息的特徵、類型與功能
1.2.1 信息與物質、能量的關係
1.2.2 △信息的特徵(對信息基本特徵理解的基礎上以簡單的實例加以說明)
1.2.3 信息的類型
1.2.4 △信息的功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以簡單的實例予以解釋)
1.3 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學基礎
1.3.1 從資訊理論到信息科學
1.3.2 △信息科學的基本內容(信息科學的含義、與一切傳統科學區別的特徵,以及信息科學產生的原因,信息運動模型,信息科學研究的內容)
1.3.3 △信息科學的核心方法——信息方法(一個方法和兩個準則的含義及理解)
1.4 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學基礎
1.4.1 信息與管理(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1.4.2 管理理論的演進與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信息科學對現代微觀管理學理論和巨觀管理學理論形成所起的作用)
1.4.3 △信息管理的意義與發展(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理解信息管理的意義,信息管理各個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徵)
1.4.4 △信息管理學及研究範圍(含義、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內容)
1.4.5 信息管理學的產生與進展(產生的原因、條件以及發展)
2 信息管理的技術基礎
2.1 信息技術概論
2.1.1 信息技術的概念範圍(含義、與人類信息器官功能對應的信息技術的類型,信息技術群的層次結構)
2.1.2 △信息技術的社會作用(在理解的基礎上予以實例說明)
2.1.3 △信息技術的發展規律(理解每個發展規律的含義並能夠進行案例分析)
2.2 信息處理技術
2.2.1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2.2.2 △計算機套用技術(人工智慧、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路、數據倉庫、在線上分析處理、數據挖掘、多媒體技術)
2.3 通信技術
2.3.1 有線通信
2.3.2 無線通信
2.3.3 電信網
2.3.4 △數據通信——計算機網(數據通信、數據通信網、區域網路、城域網、廣域網)
2.3.5 △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Internet的功能與套用)
3 信息行為論
3.1 信息需要與信息動機
3.1.1 △信息需要的產生(需要——動機——行為相互關係,信息行為的含義與主要的信息行為類型,信息需要的含義,信息需要的特徵)
3.1.2 △信息需要的結構分析(按照層次劃分的結構、按照內容劃分的結構)
3.13 各類用戶的信息需要特點(科學研究人員、管理決策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市場行銷人員各自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其各自信息需要的特點或表現)
3.14 △信息動機的形成與轉化(理解並能夠闡述其中的機理)
3.2 用戶的信息行為
3.2.1 △信息查尋行為(含義,影響因素,信息查尋的路徑與規律)
3.2.2 △信息選擇行為(含義,包含的選擇問題,選擇的標準及含義)
3.2.3 △信息利用行為(含義,問題類型,解釋與信息利用之間的關係)
4 信息交流論
4.1 信息的表述——符號與編碼
4.1.1 △符號(含義、特徵)
4.1.2 編碼(編碼的功能,初始編碼與二次編碼的含義)
4.2 信息交流模式
4.2.1 拉斯韋爾模式(特點)
4.2.2 申農—韋弗模式(特點)
4.2.3 施拉姆模式(特點)
4.2.4 △米哈依洛夫模式(特點,組成,模式結構圖)
4.2.5 △蘭開斯特模式(特點,組成,模式結構圖,作用)
4.2.6 △維克利模式(特點,組成,模式結構圖,作用)
4.3 社會信息流
4.3.1 △人際信息流(理解含義及其具體內容)
4.3.2 △組織信息流(理解含義及其具體內容)
4.3.3 △大眾信息流(理解含義及其具體內容)
5 信息產品的開發
5.1 信息採集
5.1.1 △信息源(理解含義及其具體內容)
5.1.2 信息採集的原則
5.1.3 △信息採集的途徑(理解具體內容)
5.1.4 信息採集的方法(了解常用的方法)
5.2 信息整序
5.2.1 △信息整序的目的與要求(信息整序的含義、目的及基本要求)
5.2.2 △信息整序的方法(掌握其中包括的具體方法,並能夠進行案例分析)
5.3 信息分析
5.3.1 △信息分析的工作程式(掌握工作流程中具體環節包括的內容)
5.3.2 △信息分析的方法(掌握其中包括的具體方法,並能夠進行簡單的案例分析)
5.3.3 △內容分析法(含義、步驟、類型和套用)
6 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
6.1 信息服務
6.1.1 信息服務的原則(信息服務的含義,開展信息服務的基本因素、目的,信息服務的原則)
6.1.2 △信息服務的主要類型(掌握其中包括的具體類型,並能夠進行案例分析)
6.2 信息市場
6.2.1 信息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信息市場含義,信息產品的特性,信息商品化的條件)
6.2.2 △信息市場的結構與運行機制(信息市場的客體結構、主體結構,信息市場的特徵,信息市場的運行機制)
6.2.3 信息市場行銷(影響信息市場的行銷戰略目標的因素,包括的主要產品策略、銷售策略和價格策略)
7 信息系統管理
7.1 信息系統工程
7.1.1 系統論與系統工程基礎(系統的含義、共性與特徵,系統方法,系統工程的實質,霍爾系統工程三維結構中邏輯維包括的主要內容)
7.1.2 △信息系統的結構(信息系統的含義,信息系統的物理結構、邏輯結構)
7.1.3 △信息系統開發(開發的策略,開發原則,開發的方法)
7.2 信息系統資源管理
7.2.1 △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制度,信息系統的評價體系)
7.2.2 △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研究的三個發展階段,信息系統的安全需求,安全的綜合治理)
7.2.3 △信息主管——CIO(CIO的地位、職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
7.3 現代信息系統管理的發展
7.3.1 組織信息管理模式的變革(面向技術的信息管理模式和面向競爭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主要類型和特點)
7.3.2 △戰略信息系統的形成與發展(戰略信息系統形成的原因,SIS的結構和功能特徵,戰略信息規劃的含義)
8 信息產業管理
8.1 信息產業理論
8.1.1 信息產業的形成(信息產業的定義,信息產業化的含義)
8.1.2 信息產業理論的提出(信息產業理論的主要倡導者及主要的理論觀點)
8.1.3 △信息產業的結構與測度(波拉特的信息產業結構的劃分,信息產業的巨觀結構及投入產出分析)
8.2 信息產業管理基礎
8.2.1 △信息產業的特徵與作用(特徵,地位與作用)
8.2.2 △信息產業的內部結構與外部關聯(信息產業的內容結構包括的主要內容,外部關聯包括的主要內容)
8.2.3 信息產業的管理體制
8.3 信息產業的政策
8.3.1 △制定信息產業政策的原則
8.3.2 △信息產業政策體系
8.3.3 國外的信息產業政策
8.4 信息化
8.4.1 △信息化的內涵(信息化的含義,信息化的發展階段)
8.4.2 △信息化水平測度(社會信息化指標體系結構,社會信息化植樹的計算方法)
8.4.3 我國信息化的現狀與挑戰
8.4.4 我國信息化的對策探索
(註:△的為重點掌握的內容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