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程(第7版)

信息技術教程(第7版)

《信息技術教程(第7版)》是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飛。

基本介紹

  • 書名:信息技術教程(第7版)
  • 作者:馮飛
  • ISBN:9787302200833
  • 定價:79.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6-4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信息技術教程》在新的第7版中,我們提出了另一個典範式的改動:新時代的學生雖然到了很容易接觸到數位技術的年齡,但是並不總是能夠了解各種計算機進程、可能性和責任。《信息技術教程(第7版)》繼續遵循與眾不同的實用性、可讀性和即時性,新添了許多對讀者非常有益的內容。 ◆ 關於個人技術的新章節:第7章描述了不斷快速改變的個人技術——從播客到智慧型手機。 ◆ 增加了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的學生問題:本書中添加了更多學生提出的問題,並且給出了相應的答案。 ◆ 擴展了通信方面的介紹:通信和網路學科正在不斷蓬勃發展,因此我們大...
《信息技術教程(第1版)》是第一本預見並定義數字融合(計算機和通信的融合)所帶來影響的書籍。本書的第4版第一次確認了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帶來的新的優越性,並且在後面的版本中都從開始部分就討論這些內容。

圖書目錄

第1章 信息技術導引——
您的數字世界 1
1.1 了解計算機常識如何給
實際的用戶帶來益處 3
1.2 信息技術和您的生活 4
1.2.1 IT的兩個部分:計算機與
通信 4
1.2.2 教育:更為互動式與個性化
的教育承諾 5
1.2.3 健康:健康生活方面的
高科技 7
1.2.4 財產:面向無現金的社會 9
1.2.5 休閒生活:娛樂與藝術方面
的休閒信息技術 10
1.2.6 政府與電子民主政治:參與
到市民的領域中 13
1.2.7 工作與職業 14
1.3 信息技術是平常的東西:手機、E-mail、網際網路與電子世界 17
1.3.1 電話的發展 21
1.3.2 “您有郵件?”:E-mail
的重大影響 22
1.3.3 實際操作提示:管理
您的E-mail 23
1.3.4 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以及
“計算機空間的管道” 24
1.3.5 大學生和電子世界 26
1.4 通用機:計算機的多樣性 26
1.4.1 計算機的大小:計算機
的種類 27
1.4.2 巨型計算機 27
1.4.3 大型機 29
1.4.4 工作站 29
1.4.5 微型計算機 30
1.4.6 微控制器 31
1.4.7 伺服器 32
1.5 了解您的計算機:如何定製
(或組裝)您的個人計算機 33
1.5.1 計算機如何工作:3個
關鍵概念 34
1.5.2 訂購(或者組裝)一台定製的
桌上...
1.5.3輸人硬體:鍵盤和滑鼠 37
1.5.4處理器和記憶體:位於機箱內部 38
1.5.5存儲硬體:軟碟驅動器、硬碟驅動器和CD/DVD驅動器 40
1.5.6輸出硬體:顯示卡、音效卡、顯示器、音箱、印表機 42
1.5.7通信硬體:數據機 43
1.5.8軟體 44
1.5.9用戶是否值得定製計算機 46
1.6信息技術向何處發展 46
1.6.1計算機發展的3個方向:小型化、速度與可購性 46
1.6.2通信的3個發展方向:連通性、互動性和多媒體性 47
1.6.3當計算機和通信結合起來:集中性、便攜性和個性化 48
1.6.4“E”還代表道德規範 49
1.7本章考察 61
第2章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探索計算機空間 69
2.1連線到網際網路:窄帶、寬頻和訪問提供商 73
2.1.2高速電話線:更貴但在很多城市中使用 76
2.1.3電話網際網路連線的問題:最後一英里 77
2.1.4纜線數據機:DSL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77
2.1.5衛星無線連線 79
2.1.6其他的無線連線:Wi-Fi與3G 79
2.1.73種類型的網際網路訪問提供商 82
2.2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 83
2.2.1網際網路連線:POP、NAP、主幹線和Internet2 83
2.2.2網際網路通信:協定、數據包與地址 85
2.2.3運營網際網路的人 86
2.3全球資訊網 87
2.3.1網路的表面:瀏覽器、網站和網頁 87
2.3.2瀏覽器如何查找內容:URL 90
2.3.3網路的具體細節:HTML與超連結 93
2.3.4使用瀏覽器漫遊網路 94
2.3.5入口網站:尋找信息的起始點 99
2.3.6搜尋服務與搜尋引擎以及兩者的工作原理 101
2.3.8智慧型搜尋:3種普通策略 104
2.3.9多媒體搜尋工具:圖像、音頻以及視頻搜尋 107
2.3.10桌面搜尋:搜尋計算機硬碟的工具 108
2.3.11標記:保存連結以方便後面進行檢索 108
2.4電子郵件與網路上的其他通信方式 110
2.4.1傳送與接收電子郵件的兩種方式 111
2.4.2如何使用電子郵件 112
2.4.3排序電子郵件 115
2.4.4附屬檔案 116
2.4.5即時訊息 118
2.4.6FTP——用於複製所需的所有免費檔案 119
2.4.7新聞組——針對專門主題的網路討論 120
2.4.8Listserv:基於電子郵件的討論組 121
2.4.9實時聊天——線上參與者之間以文字方式進行的討論 122
2.4.10網路禮節:適當的網路行為 122
2.5網路金礦:電話技術、多媒體、網播、部落格、電子商務以及其他資源 123
2.5.1電話技術:網路電話與視頻電話 124
2.5.2網路上的多媒體 125
2.5.3網路自動提供查詢服務:網播、部落格與播客 128
2.5.4電子商務:B2B商務、線上金融、拍賣以及網上求職 130
2.7本章考查 151
第3章軟體——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工具 159
3.1系統軟體:核心功能的軟體 160
3.2作業系統:它有何作用 161
3.2.1啟動 162
3.2.2CPU管理 163
3.2.3檔案管理 163
3.2.4任務管理 165
3.2.5安全管理 167
3.3其他系統軟體:設備驅動程式與實用程式 167
3.3.1設備驅動程式:運行外設 168
3.3.2實用程式:服務程式 169
3.4用戶界面的共性 172
3.4.1使用鍵盤與滑鼠 172
3.4.2GUI:圖形用戶界面 174
3.4.3幫助命令 180
3.5常見的作業系統 181
3.5.1Macintosh作業系統 182
3.5.2MicrosoftWindows 184
3.6套用軟體:初步了解 195
3.6.1套用軟體:銷售、免費獲得或者租借 196
3.6.2使用指南與參考資料 198
3.6.3檔案的一些相關術語以及導入導出的用處 199
3.6.4套用軟體類型 199
3.7字處理 200
3.7.1創建文檔 201
3.7.2編輯文檔 202
3.7.3使用模板與嚮導以製作文檔格式 204
3.7.4輸出選項:列印、傳真或者傳送文檔郵件 207
3.7.5保存文檔 207
3.7.6跟蹤修改和插人評論 207
3.7.7製作Web檔案 208
3.8電子製表軟體 208
3.8.1基本要素:電子製表軟體是如何工作的 208
3.8.2分析曲線:製作圖表 211
3.9資料庫軟體 212
3.9.1資料庫軟體的優點 212
3.9.2基本要素:資料庫是如何工作的 213
3.9.3個人信息管理器 215
3.10專業軟體 219
3.10.1圖形演示軟體 219
3.10.2財務軟體 221
3.10.3桌面出版系統 223
3.10.4製圖和繪畫程式 225
3.10.5視頻/音頻編輯軟體 226
3.10.6動畫軟體 226
3.10.7多媒體創作軟體 228
3.10.8網頁設計軟體 228
3.10.9項目管理軟體 230
3.10.10計算機輔助設計 230
3.11本章考查 244
第4章硬體:CPU與存儲器——如何選擇多媒體計算機系統 251
4.1微型片、小型化和靈活性 251
4.1.1從電子管微晶片到電晶體微晶片 252
4.1.2小型化的奇蹟:微晶片、微處理器與微機械 258
4.1.3靈活性 258
4.1.4購買便宜的個人計算機:了解計算機廣告 258
4.2系統單元:基本概念 260
4.2.1二進制系統:使用通電/斷電狀態來表達數據與指令 260
4.2.2校驗位 263
4.2.3機器語言 263
4.2.4計算機機箱:隔間、按鈕與底板 264
4.2.5電源 265
4.2.6主機板與微處理器晶片 267
4.2.7處理速度:從兆赫到微微秒 271
4.3系統單元更多相關知識 273
4.3.1處理器或CPU的工作方式:控制單元、ALU、暫存器和匯流排 273
4.3.2記憶體的工作方式:RAM、ROM、CMOS以及快閃記憶體 276
4.3.3快取如何工作 278
4.3.4提高處理速度的其他方法 279
4.3.5連線埠與纜線 280
4.3.6擴展性:匯流排與卡 286
4.4輔助存儲器 289
4.4.1軟碟與Zip磁碟 289
4.4.2硬碟 292
4.4.3光碟:CD與DVD 296
4.4.4磁帶 301
4.4.5智慧卡 302
4.4.6快閃記憶體 303
4.4.7網上輔助存儲器 305
4.5處理與存儲的未來發展 305
4.5.1處理器的未來發展 308
4.5.2輔助存儲器的發展 311
4.6本章考查 322
第5章硬體:輸入與輸出——負責計算和通信 327
5.1輸入與輸出 328
5.2輸入硬體 329
5.2.1鍵盤 330
5.2.2指示設備 334
5.2.3掃描與讀取設備 343
5.2.4音頻輸入設備 350
5.2.5網路攝像頭與視頻輸入卡 351
5.2.6數位相機 352
5.2.7語音識別系統 355
5.2.8感測器 356
5.2.9射頻識別標籤 357
5.2.10人體生物特徵輸人設備 359
5.3輸出硬體 359
5.3.1傳統的軟體副本輸出設備:顯示屏 361
5.3.2傳統硬體副本輸出:印表機 367
5.3.3混合輸出:聲音、語音與視頻 375
5.4輸入與輸出技術以及生活質量:健康與生物工程學 376
5.4.1健康問題 376
5.4.2生物工程學:以人為本的設計 379
5.5輸入與輸出的未來發展 379
5.5.1面向遠距離多輸入方向的發展 380
5.5.2面向自動操作多源數據的方向發展 381
5.5.3面向遠距離多輸出方向發展 384
5.5.4面向更實際的輸出方向發展 384
5.6本章考查 397
第6章通信、網路與安全措施——有線與無線世界 403
6.1從模擬時代到數字時代 407
6.1.1計算機的數字基:離散電脈衝信號 408
6.1.2生活的模擬基:連續波電信號 408
6.1.3數據機的作用:將數位訊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與逆向轉換 409
6.1.4將真實狀態轉換成數字形式 410
6.2網路 411
6.2.1網路的優勢 411
6.2.2網路類型:WAN、MAN、
LAN、HAN、PAN和其他類型 413
6.2.3構造網路的方式:客戶機/伺服器與點對點 415
6.2.4企業內部網、外聯網和虛擬專用網 416
6.2.5網路的組成 417
6.2.6網路拓撲結構:匯流排、環形與星形 420
6.2.7防止訊息衝突的兩種方法:乙太網與令牌環 422
6.3有線通信媒介 423
6.3.1有線通信媒介:電線與電纜 424
6.3.2用於家庭的有線通信媒介:乙太網、HomePNA與HomePlug 425
6.4無線通信媒介 428
6.4.1電磁頻譜、射頻(RT)頻譜與頻寬 428
6.4.24種無線通信媒介 430
6.4.3遠程無線:單向通信 434
6.4.4遠程無線:雙向通信 438
6.4.5短程無線:雙向通信 442
6.6通信的未來發展 461
6.6.1衛星系統 461
6.6.2超越3G達到4G 462
6.6.3光子技術:曲速的光學技術 462
6.6.4軟體無線電技術 463
6.6.5新的計算機處理形式:格線技術 463
6.7本章考查 472
第7章個人技術——未來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上 477
7.1集中性、便攜性和個性化 478
7.1.1集中性 478
7.1.2便攜性 480
7.1.3個性化 481
7.1.4目前流行的個人技術 482
7.2MP3播放器 483
7.2.1MP3播放器是如何工作的 483
7.2.2MP3播放器的社會效應 485
7.2.3在大學中使用MP3播放器 486
7.3.1衛星廣播 487
7.3.2高清廣播 488
7.3.3網際網路廣播 490
7.3.4播客 491
7.4數位相機:正在改變攝影技術 491
7.4.1數位相機是如何工作的 492
7.4.2數位相機的社會效應 499
7.5個人數字助手和平板PC 500
7.5.1PDA是如何工作的 501
7.5.2PDA的未來 502
7.5.3平板PC 502
7.6新型電視 503
7.6.23種電視:DTV、HDTV與SDTV 504
7.6.3新型電視的社會效應 506
7.7智慧型電話:不僅僅是交談 508
7.7.1行動電話是如何工作的 508
7.7.2智慧型電話服務 509
7.7.3手機的社會效應 515
7.8計算機遊戲系統:最終的集中機器 516
7.9本章考察 525
第8章資料庫與信息系統——當今經濟的數字引擎 529
8.1檔案管理的基本概念 530
8.1.1數據是如何組織起來的:資料庫的存儲層次 531
8.1.2關鍵宇段 532
8.1.3檔案類型:程式檔案與數據檔案 533
8.1.4壓縮與解壓縮:把更多的數據保存在更小的空間中 536
8.2資料庫管理系統 537
8.2.1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優點 537
8.2.23個資料庫組件 540
8.2.3資料庫管理員 540
8.3資料庫模型 541
8.3.1層次資料庫 543
8.3.2網路資料庫 544
8.3.3關係資料庫 545
8.3.4面向對象資料庫 548
8.3.5多維資料庫 550
8.4數據挖掘 551
8.4.1數據挖掘的過程 552
8.4.2數據挖掘的一些套用 554
8.5資料庫和數字經濟:電子商務 555
8.5.1電子商務:線上購買和銷售 556
8.6.3基於計算機的信息系統 564
8.6.4辦公信息系統 565
8.6.5事務處理系統 565
8.6.6管理信息系統 566
8.6.7決策支持系統 567
8.6.8執行支持系統 569
8.6.9專家系統 570
8.7人工智慧 570
8.7.1專家系統 571
8.7.2自然語言處理 573
8.7.3智慧型代理 574
8.7.4模式識別 574
8.7.5模糊邏輯 575
8.7.6虛擬現實和仿真設備 575
8.7.7機器人技術 577
8.7.8對人工智慧的理解:弱AI與強AI 579
8.9本章考察 597
第9章數字時代的挑戰——當今社會與信息技術 603
9.1真實性問題:數字數據的巧妙使用 604
9.1.1聲音的巧妙處理 605
9.1.2照片處理 605
9.1.3視頻與電視的處理 607
9.1.4準確性與完整性 608
9.3安全性:計算機和通信的安全保護 622
9.3.1計算機犯罪的預防 622
9.3.2認證與訪問 623
9.3.3加密技術 625
9.3.4軟體與數據的保護 626
9.3.5災難恢複方案 626
9.4生活質量:環境、心理健康、
未成年人保護與工作環境 627
9.4.1環境問題 628
9.4.2心理健康問題 630
9.4.3保護未成年人:色情文學、
性掠食者以及網上欺凌 632
9.4.4工作環境問題:阻礙生產率 635
9.5.3網際網路為誰服務 640
9.5.4在快速改變的世界中,個人還能很好發展嗎 641
9.6本章考查 644
第10章系統分析和編程——軟體開發、編程以及語言 649
10.1系統開發:系統分析與設計的6個階段 649
10.1.1系統的目標 650
10.1.2讓項目繼續發展:如何開始;有誰參與 650
10.1.3系統分析與設計的6個階段 651
10.1.4第一階段:實施初步調研 652
10.1.5第二階段:系統分析 653
10.1.6第三階段:系統設計 654
10.1.7第四階段:系統開發 655
10.1.8第五階段:系統執行 656
10.1.9第六階段:系統維護 657
10.2程式設計:5步的過程 658
10.2.1第一步:明確編程需求 659
10.2.2第二步:程式設計 660
10.2.3第三步:編寫程式代碼 667
10.2.4第四步:程式測試 668
10.2.5第五步:為程式製作文檔與維護程式 669
10.3五代程式語言 671
10.3.1第一代:機器語言 672
10.3.2第二代:彙編語言 673
10.3.3第三代語言:高級語言或過程語言 673
10.3.4第四代:極高級語言或面向問題語言 676
10.3.5第五代:自然語言 676
10.4當今使用的程式語言 678
10.4.1FORTRAN:數學語言與第一個高級語言 678
10.4.2COBOL:商業語言 679
10.4.3BASIC:容易的語言 680
10.4.4Pascal:簡單的語言 680
10.4.5C:適於移植性與科學性的套用的語言 681
10.4.6LISP:人工智慧程式 681
10.5面向對象與可視化編程 682
10.5.1面向對象編程:程式塊 682
10.5.23個重要的OOP概念 683
10.5.3可視化編程:VisualBASIC舉例 684
10.6標籤語言與腳本語言 685
10.6.1HTML:製作二維網路文檔與連結 686
10.6.2VRML:製作三維網頁 687
10.6.3XML:讓網路更好的工作 687
10.6.4JavaScript:動態網頁 688
10.6.5ActiveX:製作互動式網頁 689
10.6.6Perl:CGI腳本 689
10.7本章考查 7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