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傳輸技術

計算機信息傳輸辦公自動化套用計算機技術的蓬勃發展,給辦公環境帶來了一場深刻的革命,現代計算機信息傳輸技術的發展,又使辦公環境向著現代化辦公大樓的目標—智慧型大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息傳輸技術
  • 詞性:名詞
  • 發展方向:向著現代化大樓的目標—智慧型大廈
  • 基礎:套用計算機技術
基本信息,實現信息傳輸,通信系統,量子通信,

基本信息

關鍵字:智慧型大廈(大廈內有:辦公自動化系統OA;通信自動化系統CA;大樓自動化治理系統BA。具有這三種功能的大樓,統稱為3A智慧型大廈。)邁進了一步,無紙化辦公時代已經來臨。筆者在國內面向公眾服務的ISP(InternetServerProvider即網際網路服務商)出現前後,就信息傳輸在辦公自動化中的套用作過一些償試,得到一些經驗,在此拋磚引玉,以便與水利水電工程地質計算機套用技術協作網的專家及本刊讀者進行交流。
1、享受ISP提供的Internet服務是信息傳輸的簡單有效途經 現代社會正在進入資訊時代,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強,非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從而對社會的信息需求又起到了支持和推動作用。Internet就是這種技術的典型代表,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分散資料庫的集中檢索。在國外,利用計算機網路提供信息服務的市場發展十分迅速,尤其近幾年,以HTML語言為基礎的WWW技術的廣泛套用,使信息服務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並朝著多媒體方向發展。在我國,1987年9月22日,由北京計算機套用研究所建立的我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向全世界發出了第一封自北京的電子郵件,1994年5月,我國實現了和Internet的TCP/IP連線,從而開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務,多個全國範圍的計算機信息網路項目相繼啟動,使Internet在我國得以迅猛發展。目前,全國各大中城市都已有多家面向公眾服務的ISP,如北京的ChinanetChinaOnlineCERnetInfoHighwaySpace,上海的公共信息網(又稱“上海熱線”),廣州的“視聆通”等,向公眾提供了諸如信息查詢、電子郵件、綜合信息服務等多項業務。用戶只要有一台電腦,配一內置外置Modem(或Fax/Modem),並擁有一條市內電話線,就可以到你認為合適的ISP處辦理入網手續,享受Internet服務。不同的ISP提供的查詢、瀏覽、E-mail等功能的使用方法,大同小異,可參看相應的ISP提供的用戶手冊,不再贅述。通過網上實踐,在選擇ISP時注重以下問題就可以了。
(1)伺服器中繼線,中繼線少會使用戶在登錄時等的很不耐煩;
(2)服務費,各ISP收取的服務費標準及計費方法都有不同,可擇優選取;
(3)繳費方便與否,繳費方式及繳費網點的遠近也是選擇ISP的重要因素。

實現信息傳輸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雖然迅速,但仍屬剛剛起步,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國內面向公眾服務的ISP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網路覆蓋面受到限制,而水利行業的特點是廣大水利工作者都在中小城鎮,甚至窮鄉僻壤,短期內根本不可能享受到Internet服務。另外,有的地方即使有ISP,面對其高昂的費用、繁瑣的入網和繳費手續、不良的服務質量,全行業貧困的水利工作者,非凡是處於基層的廣大地質勘測人員,也只能是望而卻步。在這種情況下,能否實現遠距離信息傳輸呢?
筆者通過實踐回答是:在安裝了FAX/MODEM的計算機上套用必要的通訊軟體,可以進行遠距離信息傳輸,而且可以做到傳輸速度快、操作方法簡便。
2.1
遠距離信息傳輸的含義筆者所介紹的信息傳輸的含義,主要是指一台計算機向遠程的另一台計算機傳真機傳送傳真、一台計算機接收遠程計算機或傳真機傳送的傳真、兩台計算機之間螢幕對話及兩台計算機之間實現檔案傳輸即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2.2
遠距離信息傳輸的必要硬體信息傳輸雙方都必須有一台計算機、一個內置或外置FAX/MODEM、一條電話線,如要用傳真機收發傳真,還要有一部傳真機。
2.3
遠距離信息傳輸通訊軟體目前市場上通訊軟體很多,當你購買FAX/MODEM時,商家就會附一份通訊軟體。筆者曾試用過多種軟體,也淘汰了不少軟體,例如,為使用中文版通訊軟體,用了高級遠程通信軟體(Xcomversion4.12),由於其作業系統是基於DOS,結果顯然是被淘汰了。WINFAX、QuickLink等軟體,或因界面不友善、或因配置太繁雜、或因操作不簡練、或因功能不齊全,均棄之不用了。後安裝了BitWareforWindowsVersion3.24F/D,經使用雖為英文軟體,但綜合感覺良好。現將該軟體介紹給讀者,以促使計算機辦公自動化中更廣泛的得以套用。

通信系統

3、通訊軟體BitWareforWindowsVersion3.24F/D簡介 BitWareforWindowsVersion(簡稱BWV)3.24F/D是美國CHEYENNE公司1995年推出的基於WINDOWS作業系統的遠程通訊軟體。經筆者實踐,其最大特點是對計算機設備要求不高,遠程通信功能較全,使用方法簡便,用戶界面友好。
3.1
BWV3.24F/D的運行環境筆者認為在能運行WINDOWS作業系統的計算機上均可滿足該軟體的運行要求,經在不同檔次的計算機上測試,在486/33計算機上配傳輸速率為2400波特率的MODEM,已可滿足檔案傳輸要求。該軟體可在中英文WINDOWS3.X、WINDOWS95系統下運行。
3.2
BWV3.24F/D的安裝BWV3.24F/D的安裝非常簡單,只需運行安裝盤上的SETUP.EXE程式,即可依據其提供的安裝精靈進行安裝。
3.3
BWV3.24F/D的主要功能該軟體主要有三大功能:傳送傳真、接收傳真和EDI功能。
3.3.1傳送傳真功能
1)用WINDOWS應用程式(例如WORD、EXCEL)直接傳送傳真,方法非常簡單,就象列印文本一樣。
2)BITWARE直接傳送傳真,將傳真檔案直接由BITWARE傳送。
3)傳送簡簡訊息,例如傳真封面。
4)傳送一組傳真。例如要將傳真發給不同的接收者,可在電話薄中將接收者定義為一組,用此功能可依次給每一接收者自動傳送傳真。
5)以傳真檔案格式存儲檔案,以便將來轉發、重發或瀏覽、列印等。
6)其它如傳真預覽、列印功能等。
3.3.2接收傳真功能
1)自動接收傳真:將BITWARE置於接收傳真狀態後,繼續你在其它WINDOWS應用程式的工作,當有傳真來時,可自動接收傳真。
2)拔出電話來接收傳真:假如有一電話接在FAX/MODEM上,就可自己拔出電話並用手動接收功能來接收傳真。這種功能貌似多餘,但在以下幾種情況下還不得不用此功能:1.接收傳真前需要與傳送者交談;2.對方電話是由接線生接轉的分機;3.接收來自“後台傳真”服務的傳真。
3)自動向前傳真功能:例如你在A處辦公,因事到B處,當有傳真至A處時,A處的BITWARE接到傳真,可在設定的等待時間過後,自動將傳真發往設定的B處。
4)自動接收和分頁列印功能:BITWARE有兩種方式提醒你已收到一封傳真,一種是懸卦式文字框,另一種是聲音提示,並自動將收到的傳真按A4紙分頁列印出來。
3.3.3EDI功能EDI技術是BWV3.24F/D最實用的功能,也是在未入網的情況下實現遠程檔案交換的一種有效而簡單的方法,它傳輸的檔案可以是電子數據表格、WOERD或其它格式文本,甚至是應用程式。
利用BWV3.24F/D實現遠程檔案傳輸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1.兩台計算機之間實現遠距離檔案傳輸
1)與遠程計算機建立連線。單擊“TELEPHONEBOOK”,選擇想呼叫的遠程計算機的號碼後,單擊“DIAL”即開始呼叫遠程計算機,自動應答後,即建立連線,此後雙方可用鍵盤“對話”,當在螢幕上看到對方輸入的信息後,說明已建立連線。
2)接收方預備接收檔案。單擊“RECEIVEFILE”後出現傳輸協定選擇X-Modem、Y-Modem、Z-Modem等,建議選擇Z-Modem。
3)傳送方預備傳送檔案。單擊“SENDFILE”後出現傳輸協定選擇X-Modem、Y-Modem、Z-Modem等,建議選擇Z-Modem後單擊“OK”,出現傳送檔案選擇,選擇傳送檔案所在的驅動器、目錄、檔案(可選擇多個檔案)後單擊“SEND”,即出現檔案傳輸狀態對話框,顯示傳輸一個或多個檔案的過程,選擇“CANCEL”可終止傳輸。
方法2.主機模式實現遠距離檔案傳輸用BWV3.24F/D設定為主機模式後,在離開計算機後,假如有遠程計算機呼叫時,機器可自動建立連線,遠程計算機可以顯示“歡迎信息”並要求輸入口令(假如在主機模式上設定了要求輸入口令的話),此後,遠程計算機可以對主機進行UPLOAD(傳送檔案)或DAWNLOAD(接收檔案),傳送或接收的檔案只能在BFPRO\XFER目錄下。
注重:假如BWV3.24F/D的接收治理器的應答設定為數據傳輸模式,當有呼叫時,你不必設為主機模式,接收治理器會自動以主機模式應答,不過此時,接收治理器不能接收傳真和語音信息。設定為主機模式的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單擊“HOST”,出現自動應答對話框。此後可以使用其它WINDOWS應用程式(通訊程式除外)。BWV3.24F/D在電子數據交換方面還有其它一些功能 例如:兩台用電纜線直接連線而不是用電話線連線的計算機,用BWV3.24F/D可進行數據交換,具有傳輸速度快、抗“噪音”干擾強兩大優點。它還可以與不同的線上服務網路建立連線進行檔案信息交換、設定為螢幕對話模式進行信息交流等等…

量子通信

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重要科研成果。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及其同事的合作下,中科大在20公里的光纖線路中實現了量子指紋識別,傳輸信息量比現有經典技術的極限低84%。這次實驗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經典極限的量子指紋識別,也是首次在實驗中觀測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經典信道的優越性,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了國際物理學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