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欲望與行動

信仰、欲望與行動

《信仰、欲望與行動》是2015年0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國] 皮埃爾·馬利。

基本介紹

  • 書名:信仰、欲望與行動
  • 作者:[法國] 皮埃爾·馬利
  • 譯者:許鐵兵 鐘震宇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1版1次)
  • 頁數:10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48624
  • 所屬叢書:哲學的叩問譯叢
  • 字數:149千字
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人的行為領域堅持區分所謂的道德行為(後者因此而是實踐哲學的獨占性對象)與其他行為(被界再檔婆歡定為病態行為並事實上推給醫生或心理學家),不啻於固執於不想理解人的任何行為,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且不斷地從事著行為戒判籃實踐,如果說任何人都無法從習慣中解脫出來,那么任何人也無法擺脫症狀和欲望。作者發現,這種行為模式在亞里士多德關於實踐三段論的思考中已經嶄露頭角,人們後來從維根斯坦關於言語遊戲與我們的行為方式之關係的思考中驚奇地發現了同類思考,也從拉康關於誘發我們行為的各種言語類型的思考中發現了同類思考。但是,作者邀請我們完全從另一種人的觀念思考人的行為,即日常語言是人的行為的動力而非某種“意願”。

內容簡介

《信仰欲望與行動》旨在幫助讀者在無法簡化的人類行為多樣性背景下去理解人類的所有行為。筆者認為,當前實踐哲學對人求挨承類行為的研究尚存不盡如人意、以偏概全、有失公允之處,自然,以本書區區百餘頁篇幅欲與浩如煙海的相關實踐哲學研究著作進行比較,至少是冒險之舉。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實踐哲學始終將其研究范辣放嬸圍辨剃付閥囿於普通行為,並將其與人們應該具有的模範行為相混淆。實踐哲學認為,決定模範行為的各項原則也有助於普通行為的有機形成,因為這些原則或是來自人類的自然選擇(自然化全催過程)或是來自人類的認識能力(規範化過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信仰陳述的地位
第二章 “真理”一詞的四個含義
第三章 四種陳述
第四章 集體信仰陳述
第五章 個體信仰陳述
第六章 特別信仰陳述
第七章 信仰陳述是行為的驅動力
第八章 信仰陳述是“主體籃備循”的決定條件
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