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平獲獎新聞作品選:富春山居

《俞國平獲獎新聞作品選:富春山居》按不同主題劃分章節:第一章“合璧團圓”,收錄與《富春山居圖》相關新聞。第二章“直擊‘5·12’”,收錄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采寫的有關“抗震救災、恢復援建”新聞。第三章“富陽30年”。收錄紀念富陽改革開放30周年的廣播、電視系列報導。第四章“烽火尋跡”,是為紀念“抗戰勝利”采寫的新聞。然後按新聞體裁列章:第五章“富春大地”。收錄訊息類作品。第六章“春江兩岸”,收錄通訊專題類作品。第七章“熱點面對面”。是新聞訪談類作品。以上章節包含了廣播、電視、報紙三類新聞作品,入選篇目是從作者20多年來采寫的新聞中慎選而來,為了達到“精當”之要求。作品必須獲得過富陽市級及以上新聞獎項。第八章“采編經緯”,為附記。《俞國平獲獎新聞作品選:富春山居》中許多作品附以簡評及採訪手記,旨在讓讀者了解作品特點和創作背景,從而能更好地審視分析作品的成敗得失。附記中的文章,是筆者的一些採訪感悟及心得,旨在與大家交流探討新聞業務,借鑑吸收有益經驗,從而提高新聞采寫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俞國平獲獎新聞作品選:富春山居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2頁
  • 開本:16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 作者:俞國平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810870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俞國平獲獎新聞作品選:富春山居》是一部圍繞“富春山居圖”展開的新聞報導選集。俞國平舉重若輕地將自己的實踐智慧和經驗濃縮成了八個大章,即“合壁團圓”、“直擊‘5.12’”、“富陽30年”、“烽火尋跡”、“富春大地”、“春江兩岸”、“熱點面對面”和“采編經緯”。大部分作品文稿還附有“作品簡評”或“記者手記”,一一給你點亮文章核心和脈絡。配置的許多資料照片圖文並茂,幫你拓展了文章的表達力和可看性,可謂匠心獨運。至於擷得的《富春山居》書名,更可見其“借名”的精明!可以說,俞國平給我們呈獻了一幅新聞版的《富春山居圖》。

作者簡介

俞國平,男,1968年3月出生,浙江富陽人,從事新聞工作二十餘年。在富陽電視台工作期間,參與了“5·12”抗震救災、《富春山居圖》合璧等重大報導。主創作品曾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著有《碧桃三月花似錦》電視新聞專集。先後獲得杭州新聞獎(人物獎)、杭州市勞動模範、浙江省職教之星等榮譽稱號。

圖書目錄

合璧團圓
溫家寶總理深情寄盼《富春山居圖》圓合
在富春山水中感悟“畫中之蘭亭”
富陽舉行《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首發式
兩岸畫家共繪新《富春山居圖》
富陽發出《富春山居圖》真跡合璧展出邀約
《富春山居圖》真跡團圓為期不遠
國際各界人士共同研討《富春山居圖》
溫家寶總理談《富春山居圖》合展:期望完整、統一的中國
《剩山圖》將赴台灣保險估價超億元
越劇《山水黃公望》富陽開排
越劇王子趙志剛出演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傳奇身世
多方努力共推《富春山居圖》合璧
“詩畫·富春山居”影展即將舉行
黃公望鐘情富春山水結廬廟山塢
富春江:孕育傳世名畫的地方
《剩山圖》啟程合璧之旅原創地呼喚另一半
浙江衛視富陽設點直播《富春山居圖》赴台聯展
《剩山圖》點交台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合璧實現總理心愿
富陽赴台文化交流參訪團結束“合璧之旅”
“山水合璧”特展搭建兩岸交流新平台
越劇《山水黃公望》富陽公演
電影《富春山居圖》9月富陽取景拍攝
越劇《山水黃公望》台灣演出
《剩山圖》完成台北合璧之旅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期待新《富春山居圖》
名畫合璧引發兩岸文化“走親”熱
直擊“5·12”
奮戰在地震災區的富陽人
抗震救災志願者——王旭東
我為建峰出份力
青川震區重訪日記
富陽30年
富陽30年
改革開放·我這30年
烽火尋跡
富陽抗戰足跡尋訪
追憶“受降老人”林鎮南
富春大地
“百家菜”送周指導
特殊的“移民”
救援在第一時間
新登呈現“天鵝湖”
找省長,還是找市場?
吃銅草在富陽試種成功
萬市農民歡慶“神七”飛回祖國懷抱
蹲點白馬村
災民送親人
“玄帝廟”成了農技推廣中心
春江兩岸
回家
平凡護士特殊護理
其苗其人
烈火戀歌
富春四小的小戲迷
危難中方顯英雄本色——記全國抗洪搶險模範朱金偉
她為共和國士兵送行——記富春十傑女性袁曉香
熱點面對面
停收過橋過路費
土石流災害中的避災與搶險
采編經緯
結緣《富春山居圖》
在地震災區感受大愛和堅強
責任·繼承·創新——縣市台記者“災區援建新聞”採訪實踐
七赴青川兩上黃蛟——《青川震區重訪日記》創作體會
電視新聞要做出“電視味”——《富陽30年》創作體會
策劃性主題報導需要“接地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百家菜”送周指導》創作體會
功夫在於短
“閉門羹”里撿來的獨家新聞
淺議電視新聞記者的創新意識
值得經營的“寸土寸金”之地
寫廣播新聞要善於“放電影”
廣播新聞要加強現場口述報導
廣播新聞的創優方向
通訊員如何提高用稿率
鄉鎮報導要跳出“會議報導”的範疇
與阿堂先生過招
我的採訪話筒
後記

後記

要做成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出這本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從萌發念想到付梓印刷。遇到難題不少,幾度想放棄。好在山重水複之時,總有好人相助鼓勵,讓我做成了這件事情。心中的感想只有五個字,患難見真情!
2011年8月以後,新聞媒體自上而下開展了“走轉改”活動。在富陽廣播電視台。我率先開始了蹲點採訪,完成了《蹲點白馬村》、《我在五豐島》、《聚焦十里唐昌》等系列報導。在蹲點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走基層”、“轉作風”的成效。最終要在“文風”上體現出來。於是,我開始尋找“改文風”的路徑。我所選擇的路徑一是“畫葫蘆”,就是模仿上級台的“走轉改”;二是“炒冷飯”。把自己過去做的一些報導整理出來,重新翻讀翻讀,至2012年4月便形成了這部書稿。
我的“走轉改”得到了領導、老師、朋友、同事的肯定,對我出書給予支持。富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宋國勝、副部長嚴琦等為我把握導向。我的老領導張遠峰、帶教老師彭立、同事王宏、李昌德等不時提出建議,還為部分作品做點評。富陽日報社社長何亞達、富陽市史志辦主任蔣壽南、富陽市職高校長陸志松等為我出謀劃策。姚太謨老師則邀我蹲駐他的工作室,授予編書、排版技藝,還提供可口的免費午餐。還有富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駱松濤為我題寫書名,《板橋報》總編吳美珍、牡丹江師範學院學生錢淑雯為我校對書稿,富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吳昱、駱曉飛、旭明源等提供了寶貴的照片。更有杭州文廣集團調研員、高級編輯張建民老師在百忙中欣然命筆作序。至今未曾謀面的王向陽老師為我牽線搭橋,讓我有幸結識浙江大學出版社編輯徐嬋老師,進而加快了《富春山居》面世進程……有這些人的熱情相助,我更是信心百倍。
這一年中,我的生活變數不斷,囊中不時羞澀。有人善意“作梗”,我的調動手續久拖未決,加上這世界總是“人走茶涼”,業已承諾的出版經費化為烏有。就在心念如灰之時,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白驊先生向我拋來橄欖枝,鼎力支持我出版本書。曾經奮戰在四川“抗震救災、災後援建”一線的趙立群、李卡、金健林、壽偉敏等“震友”也為我籌錢出力。還有曾在我老家龍羊山區擔任主要領導的劉渭華、姜香兒,富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沈旭明等鄉友以及自考學友楊立宏、徐明軍等也向我表明相助意願。這一切讓我感激涕零,重拾出書之念想。、
我還要感謝我曾經採訪過的人。他們大多生活在黃公望描繪過的“富春山居”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描繪著“富裕陽光的富春山居圖”,為富春山水增光添色。他們讓我感動,促使我飽含激情地去採訪,去把他們的言行、事跡化作一篇篇可看可讀可回味的新聞報導。沒有他們,哪來我的《富春山居》啊!
最後。還得感謝富陽廣播電視台。本書所選的極大部分作品是我在富陽台工作期間完成的。在這個平台上,我痴迷於自己的職業,洋洋灑灑用新聞來記錄令人神往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收穫頗豐,收益不少。出這本書,也算是我的一個回報,為富陽電視台建台20周年獻一份禮。
本書的出版,也意味著我的記者職業生涯歸零了,重新回到了“通訊員”的坐標上。我不想再擁有昔日的光環,只求能夠自由自在地走在田埂上,去聽老百姓講故事……
俞國平
2012年9月

序言

這是本人的第二本新聞作品集,名日《富春山居》。取這書名。當然要感謝元代大畫家黃公望了,這幾年正是因為他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讓我的新聞報導呈現了別樣的風采。2010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與中外記者談起“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的故事。從這一天起,我與《富春山居圖》結下了不解之緣。2011年初夏,我還被派赴台灣報導《富春山居圖》合璧盛典。至今我已做了150多篇有關《富春山居圖》的電視新聞,儘管這些報導都在電視裡播出了,但許多觀眾看了還是不過癮。於是就有朋友建議我出個專集。把“稍縱即逝”的電視新聞永久固化下來。從2011年10月開始,我就在工作之餘著手這件事情。
最近幾年,頭上的白髮一下子多了起來,我似乎已經老了。做電視新聞“力不從心”了,所以我考慮“退役轉型”。2012年5月中旬,台領導同意我調動。我從洞橋鎮調到富陽廣播電視台已有10年,這10年正是我“風華正茂”的時候,做了一些有點影響的新聞,還獲得了許多獎項。我把自己采寫、編輯的有關《富春山居圖》的新聞的主要篇目和一些獲獎新聞集合在一起,引用《富春山居》這個雅名,給自己的作品“貼金”,給自己的新聞生涯做一個總結。這樣做,確實有點高攀,也請黃公望老先生和讀者見諒。
這些年來。我參與重大主題報導的機會比較多,有社會影響或者獲獎的主題報導也有不少。編輯本書時,首先按不同主題劃分章節:第一章“合璧團圓”,收錄與《富春山居圖》相關新聞。第二章“直擊‘5·12’”,收錄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采寫的有關“抗震救災、恢復援建”新聞。第三章“富陽30年”。收錄紀念富陽改革開放30周年的廣播、電視系列報導。第四章“烽火尋跡”,是為紀念“抗戰勝利”采寫的新聞。然後按新聞體裁列章:第五章“富春大地”。收錄訊息類作品。第六章“春江兩岸”,收錄通訊專題類作品。第七章“熱點面對面”。是新聞訪談類作品。以上章節包含了廣播、電視、報紙三類新聞作品,入選篇目是從本人20多年來采寫的新聞中慎選而來,為了達到“精當”之要求。作品必須獲得過富陽市級及以上新聞獎項。第八章“采編經緯”,為附記。
許多作品附以簡評及採訪手記,旨在讓讀者了解作品特點和創作背景,從而能更好地審視分析作品的成敗得失。附記中的文章,是筆者的一些採訪感悟及心得,旨在與大家交流探討新聞業務,借鑑吸收有益經驗,從而提高新聞采寫水平。
儘管本書選錄的作品,都曾公開發表,且多為獲獎作品,但部分作品還是存在重複累贅、不符語法、錯字別字等諸多毛病,所以編輯本書時,對相關作品作了適當刪節和修改。
限於本人的水平和能力,所選作品也未必盡善盡美,分類、評介也未必科學恰當。出版本書,如同我從田野里采來“農家小菜”,供大家品評、解析,如讀者能提出誠懇之意見,我不勝感激;如對讀者有所幫助、有所獲益,則幸莫大焉了。
俞國平
2012年6月2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