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丸(《幼幼新書》)

保生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三十四引《譚氏殊聖》。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定痛之功效。主治小兒心熱,客壅傷神,繞口生瘡,釣引,重舌,涎流不斷,食乳搖頭,夜夜啼哭。

基本介紹

  • 名稱:保生丸
  •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四引《譚氏殊聖》
  • 組成:大黃、黃柏、宣連、丁香、麝香、金箔
  •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定痛
  • 主治:小兒心熱,客壅傷神,繞口生瘡,釣引,重舌,涎流不斷,食乳搖頭,夜夜啼哭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歌訣

小兒心臟不清涼,客壅傷神饒口瘡;釣引重舌言妨當,涎流不斷似流漿;待教食乳搖頭怕,夜夜啼聲哭斷腸;五膽三黃除客熱,七香金箔甚為良。

組成

大黃、黃柏(為末,別研)、宣連各一分半(0.5g),丁香一錢(3g),麝香一字(0.3g),金箔(以水銀結砂子)五片。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將上藥研為細末,棗肉為丸,1日3次,1次2g,溫水送服。
2、古代用法: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皂子大。每服一粒,溫水化下。

功用

清熱解毒,活血定痛。

主治

小兒心熱,客壅傷神,繞口生瘡,釣引,重舌,涎流不斷,食乳搖頭,夜夜啼哭。

附方

名稱:保生丸
組成:火麻仁45g,貝母30g,黃芩30g,大豆卷30g.粳米30g,炙甘草30g,姜(炮)30g,肉桂30g,石斛30g,川椒30g,當歸15g
用法: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次1丸,溫酒送下
主治:婦人孕期,因勞役,胎動不安,腰腹痛重,胞阻漏胎,惡露時下,子髒夾疾,久不成胎;或受任不能園養,痿燥不長,過年不產;日月雖滿,轉動無力;或致損墮;胞胎枯燥,致成難產;或橫或逆,痛極悶亂,連日不產等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養胎益血,安和子髒
名稱:保生丸
組成:甘草3g,人參7.5g,香附15g,白朮15g,烏藥15g,陳皮15g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劑9g,放生薑5片,水煎服
主治:妊娠惡阻
出處:《中華偏方大全》
名稱:益氣保生丸
組成:真神曲(系六月六日造者良,研細,用黑羊肉二斤,點爛取汁,去滓,炒曲丈武火焙乾入藥)一斤,當歸(酒洗)四兩,白芍(乳蒸)一兩,川芎(童便、蔥汁炒)三兩,生地(酒炒)一兩,白朮(土炒)二兩,茯苓(乳蒸)三兩,陳皮(童便炒)二兩,遠志(豬心血炒)二兩,車前子(鹽水炒)二兩,黃耆(蜜炙)三兩,秦艽(蜜炙)三兩,懷膝(酒炒)三兩,杜仲(鹽水炒)三兩,粉葛(醋炒)一兩,麻仁(乳蒸,童便炒)三兩,黃芩(酒炒)三兩,天冬(童便炒)二兩,肉蓯蓉(去甲,童便炒)三兩,金箔(擂細和勻)三百張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了大。每服三錢,早晨開水送下
主治:傷酒
出處:《點點經》卷一
功用:調補
名稱:保生丸
組成:川烏(炮,去皮臍)、白礬(枯)各一兩
用法:上二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綿裹,坐溫下部
主治:婦人虛,帶下赤白,絕孕
出處:《施圓端效方》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幼幼新書》:“《譚氏殊聖方》:小兒心臟不清涼,客壅傷神饒口瘡。釣引重舌言妨當,涎流不斷似流漿。待教食乳搖頭怕,夜夜啼聲哭斷腸。五膽三黃除客熱,七香金箔甚為良。保生丸:大黃、黃柏為末,別研、宣連各一分半,丁香一錢,麝香一字,金箔五片,以水銀結砂子。上並細研,棗肉為丸如皂子大。溫水化下一粒。”

注意事項

忌吃辛香、燥辣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