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丸(周頲濟急方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保生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周頲濟急方論》。主治妊娠十個月內諸疾,食欲不振及氣喘疾痛,面目萎黃,身體羸瘦,四肢無力,手腳浮腫,胎髒不安,及氣痛等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生丸
  • 出處:《周頲濟急方論》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金釵石斛、貝母(去心)、黃芩、明淨石膏(細研如粉)、桂心、烏頭卷、秦椒(去目,炒)、蜀椒(去目,炒)、甘草(炙)、糯米(炒)各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散,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或有妊娠諸疾,吃食減少及氣喘疾痛,面目萎黃,身體羸瘦,四肢無力,手腳浮腫,胎髒不安,並以大棗湯研送一丸;氣痛,酒研送一丸,空心服之。

主治

妊娠十個月內諸疾,食欲不振及氣喘疾痛,面目萎黃,身體羸瘦,四肢無力,手腳浮腫,胎髒不安,及氣痛等證。

使用注意

忌腥膩、果子、粘食、雜物、冷肉。

附方

名稱:太乙保生丸
組成:全蠍(去毒)二錢,白附子(生用)、僵蠶、膽星、蟬蛻(去頭、足)、琥珀、防風、硃砂各一錢,麝香三分
用法:米糊丸,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二丸,薄荷湯下
主治:慢驚,尚有陽證者
出處:《《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名醫類編》
名稱:保生丸(千金丸《備急千金要方》卷二)
組成:甘草、貝母、秦椒、乾薑、桂心、黃芩、石斛、石膏、粳米(一作糯米)、大豆黃卷各六銖,當歸十三銖,麻子三合(一方用蒲黃一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棗湯送下,一日三次;產難顛倒,胞不出,服一丸;傷毀不下,產余病汗不出,煩滿不止,氣逆滿,以酒服一丸
主治:產難,胞衣不下
出處:《中華醫方婦科篇》
功用:養胎
名稱:千金保生丸
組成:防風、石膏(煅)、糯米、川椒(去目,炒出汗)、北黃芩、秦艽、厚朴、貝母、北細辛、石斛、大豆黃卷各60g,白姜30g,大麻仁30g,甘草(炙)30g,熟地黃、當歸各60g,沒藥30g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次2丸,空腹用大棗4枚煎湯嚼服,每日2次
主治:用於婦女不孕
出處:《普濟方》
名稱:珠黃保生丸
組成:牛黃,羚羊角、珍珠、全蠍
用法:蜜丸每丸重1.5g
主治:內熱外感所引起的發燒、咳嗽痰喘、抽風、便秘等症。適用於小兒高熱驚厥兼有便秘等症
出處:《年輕父母的益友最新實用嬰幼兒保健》
功用:清熱退燒、祛風化痰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女科要旨》:“《神效》療妊娠十個月內不安,至臨分解時,並宜服此,保生丸。金釵石斛、貝母去心、黃芩、明淨石膏細研如粉、桂心、烏頭卷、秦椒去目,炒、蜀椒去目,炒甘草炙、糯米炒。以上各二兩。上並須州上者,如法修合為散,煉蜜丸,如彈子大,或有妊娠諸疾,吃食減少,及氣喘疾痛,面目痿黃,身體羸瘦,四肢無力,手腳浮腫,胎髒不安,並以棗湯研一丸服;氣痛,酒研一丸,空心服之。忌腥膩、果子、黏食、雜物、冷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