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城鄉

保城鄉

四川省南部縣保城鄉處於升鐘水庫腹心地段,屬重淹鄉鎮之一,位於南部縣西北方向,距縣城89公里。東與升鐘鎮、升水鎮相連,南與柳樹鄉相鄰,西與鐵鞭西河鄉接壤,北與雙峰鄉相接。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為主,全鄉幅員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96畝。轄15個村,93個村民小組,3096戶,總人口10897人,人均耕地近0.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保城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358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部縣
  • 面積:43平方公里
  • 方言:四川話
  • 車牌代碼:川R
地理,概述,地理位置,自然,行政區劃,人口數據,歷史發展,民俗,

地理

概述

本鄉是縣確定的以糧油、蠶桑、生豬生產為主的基地鄉鎮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小雜糧以綠豆、豌豆為主。2007年全鄉農業生產總值3000萬元,糧食年生產能力約386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

地理位置


南部縣保城鄉
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1個,鄉國小1所,初級中學1所。截止2006年全鄉有14個村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全鄉安裝程控電話1800多門,有行動電話800多部,家用電腦上網近20台,建有移動、聯通、電信通訊基站各1座,場鎮建設面積0.9平方公里,居民有1600餘人,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森林覆蓋率達53%。全鄉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共有19個黨支部,2007年底黨員人數達381人。

自然

川秀麗,旅遊資源豐富。保城鄉山清水秀,被列為四川省生態自然林重點保護區。植被面積10246畝,林地覆蓋率為60%。香柱山奇石地質景區是升鐘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有奇石景觀,有文化石刻碑林,有在川內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畫廊。升鐘水庫橫貫保城全境。又有古西水縣遺址歷史古蹟。“升保”起義紀念館、升太公園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著許多遊人。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減輕。兌現糧食直補政策,落實退耕還林政策。農業結構的調整,在鞏固和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著力發展畜禽、蠶桑、花生和水產養殖業。2004年糧食總產量3296噸。其中小麥699噸,豌豆73噸,葫豆67噸,水稻1181噸,紅苕445噸,玉米777噸,大豆54噸,棉花0.8噸,油菜313噸,花生233噸,蔬菜777噸,青飼料616噸。出欄肉豬11566頭,人平1.1頭。小家禽、畜禽蜂蜜產量1176公斤,禽蛋81400公斤,養牛1243頭,羊3650頭,養蠶1785張,產繭54360公斤,人平產繭5公斤。桑園面積2071畝。果園面積340畝。水果產量130噸,人平產量12公斤。
全鄉勞務輸出人數已突破4500人,實現年總收入2360萬元,占農村經濟收入的72%。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保城鄉有學校2所,17個班(含幼稚園),在校學生1120人,教師55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30人,大專文化17人,中專文化22人。2004年《農村國小藝術教育活動課管理研究的實踐探索》曾獲得國家教育部二等獎。被縣評為“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國小六年級畢業考試綜合評估獲得升鐘區第一名,班級綜合評估獲升鐘區一、二、三名。數學學科單科成績獲升鐘區一、二、三名。建有學生公寓1200平方米,住校學生868人。中學占地面積20畝,在校學生750人,12個班,1—3年級,教師28人,中級職稱9人,初級職稱19人。2004年獲得“南充市法制教育先進集體”,“南部縣教育年終督導二等獎”,國中畢業獲升鐘區第一名。學生公寓1500平方米,住校學生755人。學校教學設施得到完善。鄉衛生院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醫務人員在職12人,主治醫師1人,醫師3人,醫士4人,職業醫師3人,職業助理醫師1人,藥師2人,病床10張。門診有搶救設施,X光機、B超、心電圖機、生化儀、洗胃機。設有中醫、內科、外科、婦產科、痔瘺、胃傷科室及相應的輔助科室。向保城鄉、雙峰鄉、西河鄉、鐵邊鄉、神壩鄉等地方提供預防保健及醫療服務,服務人口2.5萬人,以預防保健、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三位一體”相應的功能,在向醫院模式發展。2004年住院105人,門診2.2萬,年收入達45萬元.

行政區劃

保城鄉下轄村:
亭埡嶺村
棗兒坪村
袁家咀村
大圓山村
香炷山村
通埡口村
羅家街村
上房灣村
中房灣村

人口數據

保城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862
5549
5313
家庭戶戶數
2931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858
家庭戶男
5545
家庭戶女
5313
0-14歲(總)
2476
0-14歲男
1242
0-14歲女
1234
15-64歲(總)
7573
15-64歲男
3955
15-64歲女
3618
65歲及以上(總)
813
65歲及以上男
352
65歲及以上女
46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777

歷史發展

南北朝時置掌天郡,北周閔帝元年(557)改為西水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併入南部縣。清末置保城鄉,面積約42平方公里。保城鎮基本保存了舊時風貌,二層木結構建築、青瓦屋面、石板街。現保存有清初古建築瘟祖廟,由山門、奎星樓、正殿、廂房等組成,保存較好,山門與奎星樓融為一體,為重檐歇山式建築,樑上題有 “康熙戊午(1678)復古重建”。場東學校處有古防衛牆,為一大小不等的片石所砌成的三邊石城,南北長70米,東西相對兩邊各長50米,高2.5米,頂部寬1.5米。
場東1公里處為煙堆山,東西向,呈梭形,東西對峙,互為犄角,與防衛牆同為南宋末年抗元遺蹟。1932年爆發的升保起義,該地曾建立過游擊中隊,在蒙埡廟打擊土豪劣紳。1933年又建立了特支,當年紅四方面軍曾戰鬥於此。境內有香柱山,山石中夾雜著大量卵石,這裡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或奇石連片,折摺疊疊,犬牙參差;或獨立成景,各具姿態,地邊靜臥。構成一線天、奈河橋、風動石、鷹嘴石、仙龜拜佛、八仙朝聖等奇特的自然景觀。山上樹木蓊鬱,蔭天蔽日,有林間小道隱約其間。升鐘水庫在保城形成寬闊的湖面,波光粼粼,島嶼點綴,湖岸蜿蜒曲折,真是綠水紅青山,碧波映長空,泛舟湖中,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
2003年6月26日,大雨過後,鄉場背後山樑西水寺已平整10月之久的土坪上,突現奇特地質現象,類似文字的印跡,當地人稱為“天書”,30餘行,30餘米長,等行等距,至今未能解釋。

民俗

保城鄉在民風民俗、文化藝術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蒙子埡村彭氏家庭一年一度的同宗會祭祖;棗兒坪村的川戲;以敬洪琳、劉正松為代表的根藝。宋家坪村歷史文化厚重,流傳有地燈調,有古老相傳的龍燈、獅子、高蹺等,有根雕之家宋開信、宋科舉;有宋家祠堂、兩套宋家老院子,數十座雕刻精緻的碑亭,水質甘洌的古井,著名古建築“官廳”拆下的木構件;有“材長佐政”匾額,有清乾隆五年、嘉慶十一年等七口大水缸;村後大力寨有寨牆、寨門,曹操石,條石壘成的點將台,靠近山頂處有東漢崖墓,山頂建有牛王廟;有檬古、黃連等古樹十餘株,賴子灣瀑布泉水終年不斷,飛流直下,迸珠濺玉。在保城國小內,有兩棵高三十餘米、直徑1.5米的豇豆古樹,大約康熙年間栽種在文廟(修建於康熙年間)正門前,離兩棵古樹三四十米遠的地方,滋生的三棵小豇豆樹,已有近百年歷史。為落葉喬木,春夏之交,枝葉繁茂,夏秋之季,結兩尺來長的線形果實,形如豇豆,故名“豇豆樹”。此樹種極為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