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土耕作

保土耕作

保土耕作(又稱“水土保持耕作法”)是陝西農業遺產的重要部分,遠在4000多年前陝西黃土高塬上就開始採用甽田法,商代伊尹創造了區田法,漢代又產生了代田法等,直到新中國建立後,陝西各地仍然繼續採取這種耕作法,特別是陝北地區,一直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業增產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土耕作
  • 又稱:水土保持耕作法
  • 屬於:陝西農業遺產
  • 歷史:4000多年前
一般分為兩類:第一類,以改變小地形為主的,包括等高耕種、等高帶狀間作,溝壟種植〔古名甽田,含水平溝種植(又名套犁溝播)、壟作區田(含平播培壟、中耕換壟)、蓄水聚肥耕作等〕、坑田(古名區田,又掏缽種)、半旱式耕作(適用於稻田)、水平犁溝(適用於夏休地和牧坡)等;第二類,以增加地面覆蓋為主的,包括劃田帶狀輪作,覆蓋耕作〔含留茬(或殘茬)覆蓋、楷稈覆蓋、地膜覆蓋等〕、少耕和免耕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