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當代語義學

俄羅斯當代語義學

《俄羅斯當代語義學》是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家驊等。本書中的語料以俄語為主,例詞、例句都附有漢語譯文,有些章節嘗試用俄羅斯當代語義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相關的漢語語言問題,目的在於方便我國語言學界了解俄羅斯當代語義學的成就。

基本介紹

  • 書名:俄羅斯當代語義學
  • 作者:張家驊
  • ISBN:710003893
  • 定價:35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3-8-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俄羅斯當代語義學是一個公認的成就斐然的語言學領域。
人類的自然語言,就其基本功能而言,乃是特定信息的編碼和解碼的工具。編碼與解碼都離不開語義學的深入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起,語義學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語言學各門學科之間逐漸占據了理所當然的中心地位。所謂俄羅斯當代語義學,指的就是這個時期以來的俄羅斯(前蘇聯)的語義學。20世紀60年代,在俄羅斯語言學界發生了一個有著深遠影響的事件:以莫斯科國立多列士外國語師範學院機器翻譯實驗室為中心,形成了一個語言學研究集體,這個集體以構建多層級的《意思<=>文本》轉換模式為目標,對語言進行總合一體的形式化描寫。後來,這個集體被稱之為莫斯科語義學派。《意思<=>文本》模式模擬人的語言能力的兩個重要方面:從“意思”到“文本”的編碼能力和從“文本”到“意思”的解碼能力。編碼要解決的是,藉助一系列規則,從數量眾多的同義手段中篩選恰當手段以準確表達語義的問題;解碼面對的則是,藉助另外一系列規則,排除文本的多義性,篩選合適語義的問題。編碼與解碼任務都要求有一套特殊的、精確的意義語言,即所謂的語義元語言。編碼過程就是把語義元語言翻譯成自然語言的過程;而解碼過程則是將自然語言翻譯成語義元語言的過程。莫斯科語義學派很快地贏得了世界範圍的聲譽,《意思<=>文本》模式被套用於許多語言的描寫之中。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可以說,真正意義的當代語義學,正是伴隨著莫斯科語義學派的誕生而在俄羅斯語言學領域逐漸地輪廓分明起來。
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表義單位,從語素到篇章,語言的各個層次單位都有與形式對應的意義方面。本書的研究範圍只限於辭彙和句子兩個基本層次的語義問題。其中的句子(語句)語義區分為客觀性質的命題意義和主觀性質的語用意義兩編。限於篇幅和人力,構詞語義和篇章語義暫未納入視野。語法意義不是我們的興趣所在,但根據莫斯科語義學派總合一體描寫的原則,在若干章節中有所涉及。
弗雷格(G.Frege)在《意思與所指》一文中指出,符號就其本身而言,不僅可以從它與所指客體的關係角度來理解,而且可以從它與概念意義關係的角度來理解。符號的概念意義反映符號指向客體事物的方式。莫斯科語義學派的意義觀著眼於符號指向客觀事物、事件的方式。語言單位的意義屬於人的精神世界,而不屬於被語言描寫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操母語者當作同義手段來使用的各種不同語句的共同內容,即眾多同義轉換語句的常體內容。如果這個常體內容使用元語言表達的話,那么,語言單位的意義就是這個單位被翻譯成的另外一個相對擴展的,因而更加顯性的元語言符號表達式。莫斯科語義學派的這種語義觀與各種各樣的邏輯語義學、形式語義學明顯不同,後者的關注焦點不是弗雷格所謂的符號指向客體的方式,而是符號與所指客體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書的“辭彙語義研究”編遵循的是莫斯科語義學派的意義觀。
辭彙語義學是一門形成時間不久的新興學科,較之傳統的辭彙學有一系列重要的區別。首先,其研究對象是作為義項從內容與形式統一的詞中分離出來的辭彙語義單位,而不是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常常包含若干義項的詞本身。因而,詞與詞素、短語的外部界線問題,在語音、形態方面的內部同一性問題,詞與詞之間的同音關係、形似關係以及固有詞/外來詞、全民詞/方言詞、積極詞/消極詞、語體通用詞/語體專用詞的詞層劃分等辭彙學的傳統問題,都不是辭彙語義學的研究對象。其次,辭彙語義學與辭彙學雖然都關注辭彙的內容層面,但關注的方式和角度不同。辭彙學嚴格區分辭彙意義和語法意義,對辭彙意義層面進行孤立、靜止的描寫。而辭彙語義學,一方面,在巨觀上把辭彙意義描寫作為語言總合一體描寫系統中的有機構件,使內部的辭彙語義特徵與外部的語法規則系統有機地相互協調,溶為一體。這種描寫方法不僅正確地反映了語言的客觀事實,語法規則與辭彙意義本來就是相互制約的;而且是文本的分析與綜合的實際需要,總合一體描寫是揭示辭彙語義單位之間與辭彙意義相關的各種因果聯繫的手段,這些因果聯繫就是文本編碼、解碼過程必需的規則系統。另一方面,辭彙語義學較之辭彙學,更加深入到辭彙語義的微觀世界中。辭彙語義單位的結構,不僅包括概念意義、指物意義、聚合意義、組合意義、表情意義、聯想意義、語法意義等側面,而且可以進一步分割為若干義素。義素之間在交際地位上的關係常常不是簡單的合取關係,而是陳說/預設、前景/背景等主次關係。辭彙語義單位之間的差別可能只體現在義素扮演的交際角色不同上,而不是義素的內容和數量不同上。語義被置於言語的動態組合系列中時,其義素的交際結構較之在語言的靜態聚合系統中,可能發生變異。特定的某一辭彙語義因素常常被選擇、凸顯出來扮演主要的交際角色,其他方面則在交際功能上退居次要的地位。辭彙語義單位的微觀世界在聚合系統、組合層面上的義素結構與交際結構分析由於缺少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而長期沒有得到進展,語義元語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辭彙語義學的一種嚴謹、精確的科學手段。各種流派的當代語義學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都有自己專門的元語言體系作為精確描寫語言意義,揭示辭彙語義單位微觀世界的研究工具。
交際功能既然是自然語言的基本功能,作為最小交際單位的句子當然應該占據語言研究的中心地位。各種不同的句法學理論一致認為,句子的意義可以分割為客觀與主觀兩個性質不同的方面。句子的客觀意義在語義學中稱之為命題。命題內容的所謂客觀性,一方面指它反映的是外部世界的客觀現實片斷,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指它剝離於命題態度、意向情態、評價等主觀意義之外的客觀化了的性質。首先,命題不等於判斷,沒有真值意義,只在與肯定或否定的交際意圖結合起來時,才獲得相應的真或假的情態意義。按照弗雷格的觀點,判斷句作為符號單位,與詞、短語相同,其內容也有意義與所指的區分。意義就是判斷句的命題,所指則是命題獲得的真、假值。邏輯語義學、形式語義學的關注對象,恰恰是邏輯演算式、自然語言句與對應外部世界片斷的真值關係、真值條件。其次,命題不僅存在於表達肯定或否定情態意義的判斷句中,而且存在於表達祈使、疑問、承諾、感謝等意向情態的各種非判斷句中。命題是各種言語行為變體語句的常項,各種言語行為意圖則是包裝命題的主觀語義變元。
命題反映客觀現實片斷只是相對而言。外部世界片斷反映到句子中來要經過語言使用者主觀意識的折射,在命題的構成過程中,說話人的因素就已經介入。“他賣給了我一套郵票”和“我買了他一套郵票”反映的是同一客觀現實片斷,但是因為說話人關注的著眼點不同而選擇了配價結構不同的謂詞。很難認為這兩個謂詞不同的句子包含著同一命題。
句子的主觀意義在傳統語法中稱作情態性,情態性進一步又有主觀與客觀的區分。主觀情態性表達說話人對句子內容的態度,客觀情態性指由說話人確定的句子內容與外部事況的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有現實的和非現實的兩種。非現實關係沒有確定的時間定位,現實關係包括現在、過去和將來的時間意義因素。除了現實與非現實的對應關係外,句子內容與外部事況間還有可能、必然、應該一類關係。這類關係出現在被描寫事況的發展前景客觀地存在著不只一種選擇的情況下,亦即句子內容或者至少在一個可能世界中現實(可能),在全部可能世界中都非現實(不可能),或者在全部可能世界中都現實(必然)等。句子內容與事況的這類關係也應納入客觀情態中。有人認為,客觀情態性不屬於句子的主觀意義,而是客觀命題內容的組成部分。這種觀點正確與否,我們暫且不去理會,但有一點應該強調,那就是包含可能、應該等意義的語詞手段,如俄語的мочь,возможен(可能),должен(應該)等,既可以用來表達客觀情態意義,又可以用來表達主觀情態意義。以мочь為例,這個助動詞既可用於表示事況自身的發展存在著不確定性,選擇哪種發展前景取決於各種因素(Он мог завести семью, но упустил случай〔他曾經有可能建立家庭,但是錯過了機會〕),又可用於表示說話人因自身缺少足夠信息,難以確定事況現實與否(Он мог сейчас спать крепким сном〔他現在可能睡得正香呢〕)。即使同意將客觀情態性納入命題內容之中,也應注意區分具有可能、應該等意義的語詞表示客觀情態意義與主觀情態意義的不同情形,將後者從命題語義中剝離出來。
句子的命題由述體核心和受其意義制約的數量不等的名項組成。命題結構中的名項區分為題元(論元)和狀態元(情景語)兩類。題元和配價是兩個經常被混淆的概念。按照莫斯科語義學派的觀點,語義配價主要是一個針對謂詞語義單位而言的概念。謂詞語義單位以情景為描寫對象,其語義反映必需情景參與者的屬性、相互關係以及與之相關的事件。必需情景參與者在相應謂詞語義結構中對應的抽象語義參數叫做該謂詞的語義配價。特定數量與類型的一組語義配價是相應謂詞語義單位辭彙意義的有機組成部分。謂詞語義單位的深層語義配價在表層結構中一般通過句法題元體現出來。二者雖然有著密切的聯繫,但卻是兩個邏輯性質不同的概念。語義配價仿佛是釣竿上的同一個魚鉤,句法題元則是每次釣上來的不同的魚。一方面,特定類型的語義配價通常都體現為特定類型的句法題元;另一方面,語義配價與句法題元之間沒有必然的一一對應的關係。此外,還有語義題元和句法配價兩個概念。語義題元與句法題元的區別在於句子描寫的層面。在句子的語義結構層面上,用來填充謂詞語義配價的語義片斷稱之為語義題元;在句子的形式結構層面上用來填充謂詞語義配價的句法片斷則稱之為句法題元。同樣,句法配價指謂詞在句子的形式結構層面上能夠聯結的必需句法片斷,而語義配價指的則是謂詞在其辭彙語義結構內部能夠聯結的表示必需情景參與者的抽象語義參數。所謂幾價謂詞,是一個歧義概念。從語義配價著眼,幾價謂詞指的是在謂詞的語義結構或釋文中有幾個必需的變項,它們缺一不可,剔除任何一項都會導致辭彙意義的變更或破壞。至於這些配價是否必須在語篇中通過句法題元形式體現出來,怎樣體現出來,則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特殊情況。而從句法配價著眼,幾價謂詞指的當然就是使用該謂詞構成的句子表層結構可能包含幾個相關的句法題元了。在莫斯科語義學派《意思<=>文本》轉換模式中,句法題元和語義配價的概念對於描寫句法結構深層與表層的相互轉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轉換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詳解組合詞典》,對每個謂詞語義單位都要以表格形式給出語義配價的類別及其與句法題元形式的對應關係。這種表格稱做辭彙語義單位的支配模式,例如,агрессия (агрессия Ха противУа=Х國的軍隊通過發動軍事行動非法闖入У的領土)的支配模式是:
1=Х―主體(闖入者) 2=У―客體(闖入對象)
1) 第2格名詞2) о стороны+第二格名詞3)關係形容詞 против+第2格名詞
包含命題意義成分的有單句、從句以及由句子派生而來的完全名物化和非完全名物化結構等。關於這些語言單位的命題成分是否具有指稱屬性,俄羅斯語言學界存在意見分歧。持否定意見的人依據弗雷格的觀點認為,就獨立的句子以及由意見謂詞導引的從句而言,只可以說對於真與假的指稱,而真與假屬於心智領域,談論句子的指稱會將句子的真值這一核心範疇掩蓋起來。本書傾向於肯定的意見,認為命題具有指稱性質。命題的指稱可以區分為事實預設命題的指稱、事件中立命題的指稱和事件肯定命題的指稱。這些命題類型的指稱屬性主要通過構成命題單位的謂詞的語義範疇、時體範疇,命題的客觀情態範疇,說話人與受話人對於命題內容知悉關係等因素表示。命題的指稱屬性與名詞性短語的指稱屬性有著整齊的對應關係,例如事實預設命題的指稱屬性與包含存在預設的名詞性短語的定指屬性對應,事件中立命題與出現在包含可能、希望、應該、必須等情態語境中的名詞性短語的非事實所指屬性對應,個別事件肯定命題的指稱屬性與有定名詞性短語的指稱屬性對應等。
就指稱對象的本體屬性而言,從屬命題可以區分為事實命題和事件命題兩種。從屬事實命題的語義焦點是聯接判斷主詞與謂詞,表達真值意義的邏輯系詞,其指稱對象因而只限於心智世界的真與假;而從屬事件命題的語義焦點是謂詞本身,謂詞表示的概念意義特徵屬於主詞表示的具體事物,因而其指稱對象是外部世界的事件、過程。例如,意見命題態度謂詞支配以邏輯系詞為焦點的事實命題(我認為你是正確的),因而從屬事實命題不能改寫為完全名物化的形式(*我認為你的正確),而感知謂詞支配以謂詞本身為焦點的事件命題(我看見了校隊在比賽),因而從屬命題可以改寫為完全名物化的形式(我看見了校隊的比賽)。一方面,具體的指稱關係是在言語行為的過程中實現的,另一方面,指稱的全部機制仍屬於語言的聚合系統。命題的指稱問題既可以在語句的層面上研究,又可以在句子的層面上研究。指稱理論在句子層面研究命題及其構成部分用於各種指稱類型的潛在功能,而在語句層面上研究的則是這些潛在機制實現的具體條件。
語句的實際切分結構,是根據不同交際情景的需要,將同一命題內容的相關部分,按照重要的程度,通過變換視角排列起來的不同結構。這種結構由對立的述位與主位組成,是句子語義的一個特殊方面,既不涉及命題內容本身,又不涉及說話人的言語意向。
所謂實際切分不改變命題內容,事實上也是相對的,這取決於命題在什麼層次上定義。如果著眼於語句層面,將成素相同、指稱不同的命題看作不同內容命題的話,那么這種說法就失之偏頗了。實際切分改變名項指稱意義的情況是常常遇到的:Во дворе/собака(院子裡有一條狗)與Собака/во дворе (狗在院子裡)中的名詞性短語собака,由於實際切分的角色不同,指稱意義相互區別。在存在句中,充當述體的собака是無定的;而在空間描述句中,собака充當主位,所指的是交談雙方共同視野中的有定事物。語句的實際切分可區分為改變與保留名項指稱意義的兩種類型,後者如:Миша поехал/в Москву.(米沙去莫斯科了。)/В Москву поехал Миша.(去莫斯科的是米沙。)有人將因交際結構變化而形成的諸語句叫作同一句子的交際聚合體,但嚴格意義上的句子的交際聚合體,應該排除因實際切分而改變名項指稱意義的變體類型。
俄語是形態豐富的語言,與漢語不同,語法關係的主要表達手段不是詞序,而是詞的形態。擺脫語法功能束縛的俄語詞序,因而較之漢語擁有廣闊得多的表達交際結構的自由空間。在很多情況下,調整語句的交際結構時,無須變更句子的語法結構,只調換相關詞序就已達到目的。就這個意義而言,詞序是俄語語句實際切分的主要表達手段。句子的幾乎所有成分都可以移到句尾充當述位,這在漢語裡往往是無法辦到的事情。對於詞序的自由空間相對廣闊的斯拉夫語而言,“客觀詞序”、“自然焦點”的概念無疑是恰當的,因為幾乎任何承擔述位功能的成分都至少可以有兩種選擇:或者移至句尾,用中立的句尾重音表示;或者放在其他位置,用邏輯重音表示。而對於漢語則沒有客觀詞序與主觀詞序的區分。客觀詞序、自然焦點是相對於主觀詞序、非自然焦點而言的,漢語句中用重音表達的非句尾焦點(他天天罵我)不是主觀詞序,因為它沒有客觀詞序與之對立,因而也就無所謂“非自然焦點”。將自然焦點理論從斯拉夫語搬到漢語中來未必恰當,這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漢語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表達實際切分的手段主要不是詞序,而是重音。
作為符號體系來研究的自然語言劃分為語義、語法和語用三個部分,C.Morris的這一著名觀點有著十分嚴重的缺陷。語義事實上不是游離於語法、語用之外,而是貫穿於辭彙、語法、語用的始終。首先,人們早就發現,辭彙和語法沒有截然的界限。同樣的意義,一種語言用辭彙手段表達,另一種語言可能使用語法手段表達。其次,自然語言的特點在於,它不將語言外的世界與語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會環境區分開來。無法與語言使用人分割開來的不是語言中的個別單位,而是數量龐大的辭彙、語法單位,甚至是整個語言體系。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值語義僅僅是全部話語內容的十分有限的部分,而且就連這種語句也包含著說話人的肯定、報導等意向情態,因而不能將自然語言單位的意義簡單歸納為符號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嚴格地說,自然語言不能用來客觀地描寫世界的本來面目。關於符號學的語義、語法、語用區分只適用於邏輯學、人工符號系統,對自然語言體系無效。合理的表述應該是,自然語言的意義區分為辭彙、語法、語用三種類型。辭彙意義與語法意義的區別體現在表達手段而不是語義性質上,而它們與語用意義的區別體現在意義的性質而不是表達手段上。
語句的主觀意義就是語用性質的意義,對於語句而言,基本的語用意義是它們的意向情態,即由J.Austin奠基的言語行為理論中所謂的語勢(иллокутивная сила)。言語行為理論是用來研究語句語用意義的理想工具。J.Searle將言語行為劃分為命題行為、意向行為和取效行為三個層次,其中的命題行為就是組建語句客觀意義結構的行為,由指稱行為和述謂行為兩個部分組成。構成命題內容的行為過程包括按照需要的視角調整命題交際結構的過程在內。同一命題行為構建的語句可以用在若干不同的意向行為中。言語行為意向可以通過言語意向動詞顯示,也可以藉助語境等其他手段表達。能夠用在施為句中做謂語的只是言語意向動詞中的一部分,這部分言語意向動詞叫作施為動詞。
命題態度謂詞是表示命題態度主體對從屬命題廣義主觀意向的謂詞。對具體類型的命題態度,甚至特定命題態度的深入研究是俄羅斯當代語言學的一個特點。命題態度的分類、命題態度與從屬命題的相互作用、主體的命題態度與說話人命題態度的相互關係、依附命題態度謂詞的否定語氣詞的轄域、命題態度與間接疑問句、各種命題態度謂詞句的交際結構、從屬命題的名物化、命題態度謂詞的插入語化、從屬命題中名詞性短語的指稱限制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取效行為使語句作用於受話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以喚起相應的反應。同一取效結果可以通過使用各種各樣意義不同的語句來達到,反之,使用同一意義的語句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取效結果,這裡的制約因素涉及到受話人的知識結構、價值觀念、性格特徵等等。因此一般認為,取效行為與語句的內容層面沒有必然的聯繫。俄羅斯語言學工作者在研究取效行為方面的一個顯著成果是,他們發現,有些俄語言語意向動詞的對應完成體屬於取效行為動詞。這類對偶體動詞與兩體都表示意向行為的對偶體動詞明顯不同,試比較просить(請求)/попросить(請求)與умолять(懇求)/умолить(懇求到),第一個動詞的未完成體/完成體的語法關係是“活動/開始活動,活動一定時間,然後停止活動”,因而只分別表示“說話以示請求”和“說出話來以示請求”;第二個動詞的未完成體/完成體的語法關係則是突變結果動詞(конатив)的體的意義關係,不僅表示“說話以示懇求/說出話來以示懇求”,其完成體的意義還包括“受話人滿足了說話人願望”的取效結果成分。
俄羅斯當代語義學是一個內容浩瀚的海洋。本書作者能力所及,只是其中的有限領域。呈獻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部研究性質的著作,所論未能全面,但求深入。多數章節都貫穿著作者本人的研究心得,以綜述為內容的只是個別的章節。
本書各部分的作者分別是:
張家驊 ― 第一編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二編第十章;
彭玉海 ― 第二編第六章至第九章;
孫淑芳 ― 第三編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李紅儒 ― 第三編第十一章。
筆者指導的博士研究生楊家勝、靳銘吉結合博士學位論文工作,分別撰寫了第三編第十四章(楊家勝)和第二編第九章第一節、第十章第四節(靳銘吉)。
全書由張家驊最後修改、定稿,對部分章節進行了增刪。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第二批重大項目成果(項目批准號為:2000ZDXM740011),得到教育部社政司、黑龍江省教育廳、黑龍江大學的資助。
本書計670頁,將由《商務印書館》於2003年底前正式出版。

圖書目錄

《俄羅斯當代語義學》目錄
第一編 辭彙語義研究
第一章 指物意義與概念意義
第一節 指物意義與概念意義的定義
第二節 聚合與組合層面的指物意義與概念意義
第二章 組合意義
第一節 語義配價
第二節 語義配價與句法題元
第三節 語義配價與辭彙搭配
第四節 辭彙函式的概念
第五節 辭彙函式與深層句法結構
第六節 辭彙函式與同義轉換系統
第七節 辭彙函式理論的語言學價值
第三章 辭彙語義因素分析
第一節 辭彙語義因素的交際功能轉換
第二節 預設與辭彙語義因素分析
第三節 辭彙語義偏移
第四節 辭彙信息庫
第四章 莫斯科語義學派
第一節 莫斯科語義學派概述
第二節 Апресян/Wierzbicka的語義元語言
第五章 俄漢辭彙語義對比研究
第一節 俄漢語動詞的語義類別對比
第二節 俄漢熟語範疇的對比研究
第二編 句子的命題語義研究
第六章 命題意義中的題元
第一節 題元的概念
第二節 主體題元
第三節 客體題元
第七章 命題意義中的述體
第一節 語義述體的分類原則
第二節 關係述體的語義描寫
第三節 感情述體的語義描寫
第四節 物理行為述體的語義描寫
第八章 命題結構的擴展與模式化
第一節 命題結構的擴展
第二節 命題結構的模式化
第九章 命題的指稱意義
第一節 名詞性短語的指稱
第二節 命題語義的指稱研究
第十章 句子的交際結構意義
第一節 句子的實際切分
第二節 實際切分與動詞用體
第三節 實際切分與事實情態
第四節 俄語的主位與漢語的話題
第三編 語句的語用意義研究
第十一章 命題態度
第一節 關於語句意義的二元對立範疇
第二節 命題態度謂詞的分類
第三節 感知命題態度謂詞
第四節 意見命題態度謂詞
第五節 對命題態度的思考
第十二章 意向情態意義
第一節 俄語語用學
第二節 施為動詞與施為句
第三節 有關言語意向的概念
第四節 有關言語行為的概念
第五節 交際策略
第六節 取效行為與取效結果
第十三章 言語行為類型
第一節 言語行為類型
第二節 祈使言語行為的亞類
第三節 間接言語行為
第十四章 評價意義
第一節 從語言學角度看評價意義
第二節 評價謂詞與評價語句
俄漢術語對照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