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公國騎兵

俄羅斯公國騎兵

1236年,蒙古大軍在拔都率領下進行第二次西征,歷時七年,橫跨亞歐平原,征服東歐,包括不里阿耳(伏爾加河中游薩馬拉市)、斡羅思(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拔都在伏爾加河下游,建薩來城(今阿斯特拉罕市),作為封國首都,稱欽察汗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羅斯公國騎兵
  • 國籍:俄羅斯
成制原因,騎兵介紹,裝備,

成制原因

俄羅斯眾公國淪為附庸,雖然保持了自己的社會制度,但軍隊的組織方式完全模仿蒙古。除了每年向欽察汗國進貢之外,北方還有虎視眈眈的瑞典、立陶宛人和條頓騎士。只有較大的公國,如諾夫戈羅德和波斯科夫等有能力抵禦頻繁的侵襲。
此前,俄羅斯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眾公國的集合體,雖然11世紀的時候已經有了系統的封建經 濟模式,但與西歐的並不相同。後者的土地歸國王所有,領主擁有的不過是使用權和徵收賦稅權;俄國的騎士同樣從主君的手裡領取封地,但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權,即使轉投別的領主,他的封邑會一起轉入新的公國領下。畢竟在西歐耕地面積極為有限,而俄羅斯實乃苦寒之地。
在蒙古西征前,各公國騎兵部隊叫做Druzhina,據說這名字最早來自某位王子的近衛隊,不可考。其成員叫做Druzynik,根據年齡和資歷的不同分成兩種:年長的老兵大多是貴族和軍官;年幼的新兵學徒尚待積累經驗,到一定年齡由領主升級。但到12世紀的時候,由於土地私有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大貴族根本不去部隊報導,學徒兵反成了主力。軍隊的編制採用十進制,十人為班(desiatniia),百人為排(sotnia),千人為連(tisiach),其中基輔、諾夫戈羅德和莫斯科公國擁有最大的兵力。
俄羅斯的敵人主要來自東南方,亞洲草原上諸多的遊牧民族時不時來劫掠一番,即使在蒙古征服後依然如此,所以俄羅斯騎兵的裝備更加向東方靠攏:帶頭巾的鎖子甲,外披打泡釘的硬皮鱗甲,但頭盔的式樣來自拜占庭,圖中這種叫做kapalin。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俄羅斯貴族的因循守舊,這種裝扮從13世紀到16 世紀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騎兵介紹

基輔羅斯與拜占庭相鄰,各方面都受到它的影響,從騎兵裝備來看,尖盔、大盾、魚鱗甲,都能見到拜占庭騎兵的痕跡。在戰術上,羅斯騎兵不僅學習拜占庭,也向他們的中亞對手學。在基輔羅斯強盛時期,它的軍隊成為抵擋中亞遊牧勢力向拜占庭和歐洲滲透的一道屏障。其實我覺得羅斯騎兵在對付遊牧騎兵時還是有經驗的,他們與勇猛的突厥部落(如佩奇聶格、波洛伐奇等)沒少交手。13世紀,由於連年內戰,國家幾乎崩潰,又遇上當時勢頭正猛的蒙古人,結果大部地區被蒙古占領。不過在這一時期,羅斯騎兵在楚德湖仍然擊退了條頓騎士;北方,在諾夫哥羅德也擊退了瑞典人。

裝備

我們終於在圖中看到了騎兵利器——馬刀。
[馬刀]劈殺或劈刺冷兵器。包括刀身、刀柄和刀鞘。刀身呈弧形,凸都是刀刃,凹都是刀·背,有刀尖[有時刀身帶槽]和安刀柄的刀尾。由於刀身彎曲,重心遠離刀柄,增大了馬刀的殺傷力量和殺傷範圍。馬刀的這種特點在用彈性大和韌度高的硬質鋼製成的刀身上表現最為顯著。刀柄有帶,彩的握把和十字橫
擋[東方馬刀]或護手[歐洲馬、刀]。刀鞘有裹皮革、山羊皮和絲絨的木鞘,也有"表面燒蘭、鍍鉻和鍍鎳的金屬鞘。馬刀出現於東方。7一8世紀盛行於東歐和中亞遊牧民族。用作劈刺武器。14世紀,馬刀上有'鑲了寬脊。即刀身打擊部分的寬部,加寬處逐步變尖,兩面開口,這種加寬用於增加刀身的重量和增大撞擊力。馬刀從此主要用於劈殺。這一類馬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耳其馬刀和波斯馬刀。兩種馬刀均為直把,刀柄帶有十字橫檔,重量小[無鞘850一950克,連鞘1000一1250克],刀身彎度大[140毫米左右],刀身長750一850毫米,全長950一一970毫米。在18一19世紀的歐洲軍隊中,馬刀刀身中等彎度[45一一65毫米],刀柄帶有笨重的呈1一3個弧形的護手,也有碗狀的,刀鞘從十九世紀起一般是金屬制的。馬刀全長達1110毫米,刀身長900毫米,無鞘重約1100克,連金屬刀鞘重約2300克。刀身彎度減至35一40毫米,馬刀又重新具備劈刺性能。
馬刀在各國普遍裝備騎兵,一些國家也用於裝備禁衛軍。現代一些國家仍裝備有馬刀,但大部分作為儀仗武器。體育用馬刀是一種刺殺稠劈殺冷兵器。由彈力鋼製刀身和刀柄[碗狀護手和握把]組成。變戟面[靠頂端窄部]的刀身尖端有一突起部[4*4毫米]。刀長不超過的50毫米[刀身不超過880毫米],重約500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