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文版《中國》雜誌創刊一周年座談會

2006年9月22日上午,在北京新大都飯店舉行了《中國》雜誌創刊一周年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有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的領導、從事獨立國協問題研究的專家學者及俄羅斯、白俄羅斯駐華使館的新聞和文化官員以及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商報》等媒體的代表。 俄文版《中國》雜誌自2005年11月在莫斯科創刊以來,以促進中俄兩國人民友好關係為己任,向廣大俄語讀者全面、深入地介紹了當代中國的發展和變化,受到了讀者朋友的喜愛和好評。作為一本面向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的綜合性月刊,《中國》雜誌的宗旨是把一個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俄語地區讀者,開設有時事、人物、經濟、社會、文化、生活、飲食、旅遊、中醫、律師諮詢等主要欄目,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和權威翔實的信息,展示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成就。把每期雜誌的報導和信息連線起來,可以構成一幅當代中國生活的生動畫卷,使其成為俄語地區人民了解中國的一個視窗,成為傳遞中國與獨立國協國家人民友好情誼的一座橋樑。


在會上,曾赴俄調研,並帶團參加了2005年首發式的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對《中國》雜誌創刊一周年表示祝賀,認為雜誌創辦的時機選得好,並對雜誌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他說:“老一輩中國人是看著俄羅斯電影,聽著《紅莓花兒開》長大的,對俄羅斯有著難捨的情結。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對今天的俄羅斯並不是很了解。同樣的,俄羅斯的年輕人對現代的中國也不了解。2006年是中國的俄羅斯年,2007年是在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年。藉此機會,《中國》雜誌不僅在內容上,大有文章可做,還可以在發行上同步打開銷路,展現廣闊的天地。”接下來,人民畫報社社長王景堂對雜誌一年來的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中國》雜誌在俄羅斯市場良好的發行勢頭表明,這本雜誌已經得到了眾多的俄語讀者的認可。《中國》雜誌目前主要在俄羅斯莫斯科地區發行,2006年5月份開始打入莫斯科市報刊零售市場,7月1日起進入俄羅斯郵局征訂系統。幾個月來,雜誌銷售勢頭良好,銷售量逐月上升。2007年,雜誌的發行網點將逐漸擴大到聖彼得堡、遠東等地區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首都,預計發行量將有較大幅度增加。俄羅斯駐華使館新聞參贊亞歷山大?伊薩耶夫代表俄羅斯駐華使館祝賀《中國》俄文版創刊一周年。他深有感觸地說:“創刊時,這本雜誌的創作集體很小,人很少,但他們的工作量很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本雜誌向俄羅斯讀者介紹了中國的方方面面以及中俄發展等情況,雜誌的內容很豐富,在選材及內容設計上十分符合俄羅斯以及獨立國協國家讀者的口味和審美觀念。”
俄塔社北京分社社長安德烈?基里洛夫先生一年前出席了俄文版的創刊儀式。他說,很高興看到這本雜誌一年來已經跨過了一道門檻。白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北京分社社長伊娜莎·普列斯卡切夫斯卡婭既是雜誌的讀者又是撰稿人,她為雜誌撰寫了一些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等內容的稿件,她覺得能向對中國感興趣的俄羅斯人介紹中國情況,讓她很開心。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俄遠東地區廣播中心副總監、譯審王向東和俄文版《中國》有著不解之緣,《中國》是國際電台的重要稿源之一。他說,雜誌在翻譯上也十分地道,國際廣播電台在俄語廣播中也經常採用雜誌中的稿件,聽眾在來信中都表達了對雜誌的喜愛。希望未來國際電台和人民畫報社兩家能夠多一些合作。《光明日報》高級記者汪嘉波是一名常年駐俄的記者,已經在俄羅斯待了十幾年了。談到《中國》這本雜誌,他說:“作為多年在俄羅斯生活的人來說,看到這本雜誌覺得很親切。雜誌的本土化工作做得很不錯。”他向編者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在辦刊時不要把中國人的視角放在第一位,要首先考慮讀者想要看到什麼。這一點雜誌已經做得不錯,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次,雜誌要在新聞性和信息量上多下功夫,某些重大的事件和話題也要涉及,在深度上要有所加強。文章可以選擇適當的角度入手,比如中國人如何看待俄羅斯這個問題,就可從一個小的話題表達一個很重要的主題。此外,可以增加雜誌的互動性,讓更多的俄語愛好者、俄語讀者互動進來。”此外,來自世紀華文國際傳媒諮詢公司、《中國商報》等單位的代表也對雜誌的發行情況、未來的經營計畫等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王景堂社長、黃慧珠女士等還就參會人員所提出的問題作了解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