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式依戀

侵略式依戀

侵略式依戀關係,是一種早期客體關係的原型。在這種依戀關係中,個案會有兩種表現方式, 一種是把依戀對象(兒女們)視作被控制的對象,常常以威脅恐嚇等方式對待對方,說一不二,專橫霸道,挑剔苛刻,企圖讓兒女都聽他的,就像一個家庭的“希特勒”。另外一種表現就是像一個受苦受難、被虐待的對象,感受到可憐,悲苦,並不斷放大這種感受,讓對方心生內疚而被牢牢控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侵略式依戀 
  • 外文名:Aggression type attachment 
  • 原型:早期客體關係
  • 介紹:依戀對象視作被控制的對象
簡單介紹,依戀模式,解決方法,雙語解讀,

簡單介紹

侵略式依戀(Aggressive attachment),是指一種帶有控制性的親情依戀關係,把依戀對象(兒女們)視作被控制的對象,要求他們聽從、順從,如果反抗則會遭到父母的打罵。

依戀模式

每個人都需要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而親密關係的建立,起源於童年期人們與親密照顧者建立的依戀模式。在精神分析的依戀關係理論中,有以下幾種依戀原型:
侵略式依戀
一種是過度依戀的關係模式,表現為對客體的分離焦慮。較輕的分離焦慮我們會在恐懼症尤其是學校恐懼症中見到,也可以在各類因過度依戀導致的各種婚姻問題,而嚴重的分離焦慮會導致依賴性人格障礙。
抑鬱症
第二種是過度適應的關係模式,表現為不需要一個好客體。在多子女家庭中,我們常常會在老大身上看到這種類型的依戀模式,主要表現為過度的獨立,報喜不報憂,很少有情感色彩,對親人間的分離表現得過度理智化;也可以從被寄養在別人家的孩子身上看到這種過度適應的情形,從小就特別懂事,像個小大人, 不會撒嬌,吃苦耐勞,表現不出這個年齡段孩子應有的一些情緒特徵。  第三種為侵略式依戀的模式,表現為施虐與受虐關係。在這種依戀關係中,對方會感到被控制,被威脅,有一種急於逃避和遠離這種關係的強烈欲望,就 像前文中提到的這個父親,兒女都不堪忍受和父親在一起,急急逃離開這個家,寧肯承擔不孝的罪名,也不願意再踏入這個家門。這種依戀模式是所有依戀關係模式 中最痛苦的一種,關係雙方受盡折磨而又無力掙脫。
第四種是角色倒錯的依戀模式,即在依戀關係中,孩子被迫過早承擔父母的角色。這種類型的依戀關係常常是因為父母因為各種困難,如酗酒,精神疾病 不能照料孩子,而使得孩子在童年期缺乏一個可以建立依戀關係的客體,反而是被迫充當起被父母依賴的客體。這種角色倒錯的依戀關係,使得當事人在長大成人後,可能會過度理智化,也可能成為抑鬱症的誘因。

解決方法

侵略式依戀關係的成型,是因為個體在生命的早年,缺乏一個可以建立溫暖關係的好客體,這個好客體常常是母親。在心理治療中,主要是幫助個案在內在客體世界中重獲一個可以依戀的客體。
主要是通過治療師扮演一個始終穩定、溫暖、敏銳,積極關注的客體,內化到個案的內在世界中,這樣,個案才能在現實世 界中,在他的親密關係中,有能力建立和諧的依戀關係。

雙語解讀

Aggressive attachment 侵略式依戀 qīn lüè shì yī liàn
The attached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embers in which parents treat their children as
objects of control with threats, manipulation and fastidiousness
侵略式依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