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水(雕塑家)

侯金水(雕塑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出生於民國37年(1948),嘉義縣六腳鄉溪厝村人,學歷只有國小五年級。他是個天生的藝術家,雖然沒拜過師、沒受過正規的訓練,卻能掌握藝術的特質,依自己的意思表達而成就非凡。沒有受正規藝術教育的侯金水,創作時受到的束縛也相對減少。有人將侯金水的藝術精神媲美西方雕塑大師米開蘭基羅、羅丹,這是對侯金水作品給予相當份量的肯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金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嘉義縣六腳鄉
  • 出生日期:1948
個人生平,藝術特色,

個人生平

由於家境貧窮,十三歲的他只帶著二十元和母親特別為他包的八粒粽子,投靠遠在宜蘭的大哥。大哥在羅東作建築包工,侯金水作雜工,挑水泥、拌砂石,辛苦地做了一年。下工後,他用工地挖來的粘土塑造身邊的人物及小動物,這種快樂能讓他忘了白天的疲累。退伍後,侯金水到鶯歌的陶瓷廠做手工藝品翻制和浮雕藝品,因為他做的速度快、造型突出,生意愈來愈好。1978年,他受好友楊本湛先生和李樹梅教授的鼓勵,開始放棄商業性的工藝品雕塑,轉而專注於藝術創作。短短五年,發展迅速,成績斐然,顯示出他旺盛的創造力與細膩的觀察力。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侯金水看到故宮博物院展覽的清明上河圖,精細的藝術作品深深地感動了他。於是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埋頭做清明上河圖的泥塑,完成一件長三十六尺、高一尺一寸的泥塑,其中亭台樓閣、花草樹木、溪流畫舫無一不備。這件精美的作品被美國休斯頓一家貿易公司看中,花了兩佰萬元購買,從此侯金水的身價暴漲。

藝術特色

侯金水的作品含有獨特的悲寂美。在侯氏的泥塑品當中,最讓人矚目的是一組反映當代中國人苦難的連作,其中包括在醫院裡等待看病的母子,以及漂流在海上的越南難民。他為了雕塑越南難民系列,特地到澎湖的越南難民中心去住了兩個月,每天和難民生活在一起,觀察他們、關懷他們,他要寫下時代的悲歌。
侯金水的作品,能讓我們感受到或肌肉豐腴,或痛苦糾纏,或親情流露,每一件都生動鮮活。他對人物造型捕捉得非常精準,姿勢自然,最震撼的是表情,每一個人物的表情都像能表達內心深處的感情,彷佛能觸摸到雕塑者的心靈世界。在人物的選擇,他特重婦女與兒童,認為在他們的身上,往往最能發現最真誠無邪的感情。
1982年9月,他的作品在台北市美國文化中心展覽,海內外佳評如潮,造成空前的轟動,在藝壇上造成狂飆。四季出版公司回饋叢刊編委會遂廣搜各界宏文,輯為《戰慄的泥土》,於1983年出版,用以留傳雕塑家侯金水崛起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