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黑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侯氏黑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具有養肝,和氣,祛風之功效。主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症見手足厥冷,腰膝酸軟無力,食少便溏,舌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臨床用於高血壓,證屬氣虛不足,肝風內動者。

基本介紹

  • 名稱:侯氏黑散
  • 出處:《金匱要略
  • 功用:養肝,和氣,祛風
  • 主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文獻摘要,

歌訣

侯氏黑散金匱方,歸芎苓術牡乾薑;辛防參桔芩礬桂,重用甘菊降壓良。

組成

菊花四十分(一作三錢),白朮、青防風(一作八分)各十分,桔梗八分(一作六分),黃芩五分(一作四分),細辛、乾薑、人參、茯苓、當歸、川芎、牡蠣(熬)、礬石、桂枝各三分(一作各二分二厘)。

用法用量

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每日一次(一作三次)。初服二十日,溫酒調下,禁一切魚肉大蒜等,常宜冷食,六十日止服。為積在腹中不下也,熟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功用

養肝,和氣,祛風。

主治

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

方義

方中菊花、黃芩、牡蠣清熱熄風,人參、白朮、茯苓健脾益氣,當歸、川芎養血活血,桂枝、防風、細辛散寒通絡,礬石、桔梗化痰。

運用

1、診斷要點:手足厥冷,腰膝酸軟無力,食少便溏,舌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
2、臨床上用於腦梗死,氣血虧虛,風邪人中,舌強不靈,肢體活動障礙。

使用注意

1.《金匱要略》:忌一切魚、肉、大蒜。
2.《外台秘要》: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魚、舴酢物。
3.《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孕婦忌服。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1、《金匱要略》:“菊花四十分,白朮十分,細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蠣三分,桔梗八分,防風十分,人參三分,磐石三分,黃芩五分,當歸三分,乾薑三分,川穹三分,桂枝三分。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期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方論選錄
1、《醫林纂要探源》:“此為風淫人經絡四肢煩重,而勢且趨臟腑者鹺。其榮衛皆已虧矣,故心君亦無以主神明心中惡求不足,以氣血皆不足故。治風淫以辛涼,故菊化君之,而防風、川芎、細辛皆所以佐之有內外上下相承之妙;風乘衛虛,故參、術、茯苓以補胃,而桔梗、黃芩以清肺胃榆氣,肺主氣;風乘榮虛,故乾薑、當歸以補肝,而川芎、桂枝以行之亦有內外之別;榮衛皆虛,外則筋不榮而體不用,內則心君失所養而怯怯不安,故牡蠣、礬石以保而安之。此方乍見似雜而無倫,按之乃見精義本方云:上末用溫酒調方寸匕,服二十日,日三。再冷食,服四十日,共六十日止,劇藥積腹中不下,熱食則下矣。蓋風已入里,故欲積漸以消之,略與用丸藥同鴦耳。彼以為中風、歷節之治,而疑其偽者,固不足以知之程雲來謂此非仲景方,即稱其於驅補之中,行堵截之法者,亦未足以深參其妙也喻嘉言禰其於驅補之中行堵祝之法,非思議所可到。”
病案選錄
1、《神經精神疾病經方治驗》:“陳某,男,68歲。 1997年3月7日初診。患者10天前因夜臥當風,晨起突發口眼歪斜,舌強語謇,右側肢體活動障礙。經某院診斷為腦梗死,西醫治療1周后病情減輕,因經濟原因要求出院,改請中醫治療。診見:身體肥胖,面色無華,舌強不靈,歪向左側,言語不清,口角流涎,右側肢體活動障礙,伴肢體麻木及感覺遲鈍,手足厥冷,腰膝酸軟無力,食少便溏,舌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中醫診斷:中風(中經絡)。證屬氣血虧虛,風邪人中,痰瘀阻絡。治以益氣養血,祛風通絡,滌痰化瘀。處方:侯氏黑散:菊花20g,白朮12g,牡蠣30g,茯苓12g,黨參15g,當歸12g,細辛9g,桔梗12g,川芎12g,防風12g,黃芩12g,乾薑9g,桂枝9g,明礬3g(沖服)。3劑,水煎服,每日1劑。二診(1997年3月l 1日):口角流涎減少,飲食略增,上方加黃芪二診(1997年3月11日):口角流涎減少,飲食略增,上方加黃芪20g,再進3劑。三診(1997年3月15日):言語較前清晰,自覺上下肢漸有力,患者要求此方長期服用,乃以初診去明礬,加天竺黃6g,全蠍3g,細辛減為5g,6劑。囑將各藥粉碎,取細末和勻,每服5g,開水沖服,1日3次。四診(1997年4月13日):服藥28天后,舌已不強,肢麻消失。上下肢活動自如,能扶杖步行。再予上方5劑作散劑鞏固治療,1個月後恢復如常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