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凡凡

侯凡凡

侯凡凡,女,1950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

1996年侯凡凡進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習;1998年回國後擔任了第一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腎臟病中心主任;1999年任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2003年獲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稱號;2009年1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1年2月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2012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同年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侯凡凡長期從事防治慢性腎臟病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凡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0年10月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第一軍醫大學、中山醫科大學
  • 主要成就: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學位:醫學博士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取得成績,科研創新,深入研究,人物事跡,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96年,侯凡凡進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在這醫學科學園地里跋涉探索。她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起早貪黑,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在實驗室里度過;實驗需要人的血細胞,為了加速研究進程,她記不清有多少次將50毫升的針筒,扎向自己的手臂。常常是餓了啃幾口麵包,渴了喝幾口冷水,困了飲一杯咖啡提神。迷人的異國風光、五光十色的他鄉風情,她沒有時間去欣賞,唯一的心愿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外的先進儀器和實驗條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早日學成,報效祖國。她的時間幾乎全部給了實驗室、圖書館,全部用在聽課、作報告、進行學術交流上。有時為了一個難題的破解,她反覆試驗,核對數據,不厭其煩。每次回到住處,人常常累得像散了架似的不想動彈。耕耘必有所獲。留美3年多,她先後在國際著名雜誌上發表論文4篇,3次在美國腎臟病年會、國際腎臟病年會上作大會學術報告。
侯凡凡
1996年,獲歐洲透析、移植學會“傑出科學報告獎”。
侯凡凡
1997年,獲美國腎臟病學會“藍綏帶獎”,同年又獲國際腎臟病學會“研究員獎”。她由博士後研究人員晉升為首席研究員,為中國人爭了光。侯凡凡的卓爾超群,贏得了國際專家的關注。
1998年,哈佛醫學院和新加坡國家腎臟基金會同時給她發了聘書,任命她為高級研究員,年薪10萬美金。在優厚的待遇面前,她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和追求,就是醫治好更多的中國患者,毅然謝絕國外的高薪聘請,帶著自己平時節儉購買的大量實驗用品和資料,回到了祖國。回國後,她擔任了第一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腎臟病中心主任,迅速展開了新的工作。
1999年,任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現為南方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
2003年,獲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稱號。
2009年1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1年2月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2011年9月20日,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011年入選全國醫患和諧典型人物。
2012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12年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

研究方向

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首次證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降低晚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的危險性,結果被一些國際上經典教科書引用,推動了臨床醫學界對此類患者治療策略的改進,為提高腎臟保護療效和治療心血管併發症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為防治透析主要致死、致殘併發症建立了新方法。她還通過系統的基礎研究,發現了蛋白質氧化產物等促進腎臟病變進展和心血管併發症的新致病分子,闡明了透析相關澱粉樣變的發病機制,為防治慢性腎臟病及其併發症提供了新靶標。

取得成績

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5項,省部級重點基金3項。發表論著292篇,多次在國際腎臟病學會、美國腎臟病學會等國際學會獲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項目1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四項等榮譽。曾多次在國際主要學會獲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
發表論著292篇,多次在國際腎臟病學會、美國腎臟病學會等國際學會獲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
曾獲2003年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部級)、2004年和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2003年獲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稱號。
榮獲“何梁何利獎”(2006年)、第二屆“中國醫師獎”(2005年)、第七屆“丁穎科技獎”(2004年)和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稱號(2002年)。第六屆“南粵巾幗十傑”

科研創新

走上科主任崗位後,侯凡凡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始終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帶動身邊的每個人,每天在科室工作14個小時。她反覆告誡全科人員,我們當醫生的心裡時刻要裝著病人,能為病人節省一分錢的事我們都要去做,哪怕病人不理解,甚至我們受委屈也要去做。1999年5月的一天,清遠的一位病人來到腎內科,請侯凡凡幫他造一個血管瘺,以便他繼續透析。侯凡凡沒有貿然答應他的要求,而是詳細詢問了他的病史,並為病人做了全面檢查,結果發現引起病人腎功能衰退的病因是腎內有結核,若對症治療,病人完全可以不用透析。當她把這一診斷結果告訴病人時,病人一臉疑惑,甚至怪她不負責任。侯凡凡懇切地對病人說:“透析我可以給你做。可是你想想,我們為什麼看著到手的錢不賺而要你選擇保守治療?如果你還想不通,就讓事實和療效來說話!”一個月後,這位病人健步走出腎內科,甩掉了透析的包袱,重返工作崗位。實踐使她認識到,作為學科帶頭人,必須頭腦清醒,善抓機遇,等靠要不行,只有勇於創新,才能有所作為。
侯凡凡生活照侯凡凡生活照
為此,她與全科人員對已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開發,尿毒清顆粒被全國廣泛使用,並銷往東南亞及美國,獲國家新藥批准證書,實現成果轉化,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地改善了學科建設的支撐條件。投入1000多萬元,先後建起了全軍一流的血液淨化中心和實驗室。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20名,畢業的學生人人都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有的成為學科、學術帶頭人。同時,侯凡凡也帶出了一支臨床與科研相結合的中青年骨幹隊伍,科室有醫護人員近60人。她本人當選為全軍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透析雜誌副主編;腎內科實驗室成為全軍重點實驗室。2000年,經總後勤部批准,腎內科升格為全軍腎臟病研究所。

深入研究

作為一名在臨床摸爬滾打20多年的醫生,侯凡凡深切體會到,臨床科研一定要為病人服務,緊靠患者的需求,要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降低醫療費用為努力的方向。那種為科研而科研,只會“殺老鼠”,卻不能為患者解決診治難題的醫生不足取。幾年前,一位慢性腎衰的患者急需腎移植,移植前查體發現病人肺里有一個鈣化灶X線檢查及結核常規檢查(如皮試)結果都顯示陰性,就放心做了移植。可是,病人術後不久病情突變——因抗排異處理引發結核全身性播散而導致死亡。患者的死,給侯凡凡深深的刺激。她和導師張訓教授決心解開這個迷。經研究發現,慢性腎衰患者由於免疫功能低下,結核感染率是正常人的6倍,而且70%的結核發生在肺部以外,難以捕捉和控制,延誤診治是這類病人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為了找到一種簡便快捷的檢測方法,侯凡凡展開了大量臨床病例的收集,足跡遍布粵、閩等地。她從自己做抗原乾起,對慢性腎衰及腎移植後結核感染的治療、活動性評價、預防治療特徵及方法等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在國內首先採用檢測血清抗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來早期診斷慢性腎衰伴發的結核,解決了這一特殊人群結核感染的診斷難題。作為腎病專家,目睹了慢性腎衰病人因感染反覆住院,往往由於承受不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含淚放棄治療時,侯凡凡就暗下決心找原因,為此她不惜花費十年的時間去尋求答案。經過一系列體內、外實驗,她從整體、細胞到分子等不同層面對慢性腎衰時單核、淋巴、紅細胞等免疫缺陷發生機制進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一些重要的創新性發現,如慢性腎衰時,單核細胞調理素受體功能有缺陷,因此通過為病人補充該調理素(纖維連線蛋白)就可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由於這類發現,目前經治療的慢性腎衰病人有多達20%得以恢復正常工作。國內10餘家醫療單位初步套用該成果後,病人的免疫狀況都得到了改善,感染率下降了26%-30%,每年為患者和社會節省醫療費用約1.7億元。作為醫學專家,侯凡凡就是這樣時時刻刻把患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運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患者服務,為患者帶來實惠。
侯凡凡 院士侯凡凡 院士

人物事跡

一、為防止慢性腎臟病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提供新策略
侯凡凡通過循證醫學研究,為延緩慢性腎臟病發展提供了新策略。慢性腎臟病一旦出現腎功能減退,將不可避免地發展為終末期腎衰竭(即尿毒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等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RASI)是目前被證實能延緩早、中期慢性腎臟病發展的主要藥物。傳統觀念認為,該類藥物對晚期慢性腎臟病不僅無效還可能增加不良反應,故當前80%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未接受有效治療。侯凡凡領導的團隊通過為期5年的大樣本、雙盲、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首次證實ACEI顯著降低晚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尿毒症的危險性,使腎臟病發展至尿毒症的時間延緩1倍以上。這項由中國大陸學者獨立完成(作者和單位均在中國大陸,侯凡凡為第一及通訊作者)的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發表於醫學界最權威的雜誌N Engl J Med (影響因子50.017)。鑒於該文的重要價值,N Engl J Med配發社論,稱該研究“改變了晚期慢性腎臟病禁用RASI的傳統理念”,“是更改我們對慢性腎臟病治療策略的時候了”。論文2006年發表至今被SCI收錄期刊他人引用104次。內科學年報(Ann Intern Med,IF 17.457)在2007年發表的“內科學進展”和2008年發表的“腎臟病學進展”中分別將其列為 “對內科醫師臨床實踐最重要的論著”和“對腎臟病臨床實踐最重要的論著” 之一。結論被載入內科學經典教科書 “西氏內科學(23版)” 和腎臟病學經典教科書“The Kidney(8版)”。被教育部評為2006年 “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被全國49家醫院套用。
侯凡凡及其團隊並通過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採用大劑量RASI以減少蛋白尿能較常規劑量用藥更有效地延緩慢性腎臟病發展,首次用循證醫學證據證實抗蛋白尿治療能改善慢性腎臟病的腎臟預後。結果發表於腎臟病專業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J Am Soc Nephrol(影響因子7.505),為臨床干預慢性腎臟病進展提供了新策略。
她還通過基礎研究,發現了促進CKD進展的新致病分子。首次證實CKD時體內瀦留的氧化損傷蛋白能作為內源性毒素促進腎臟炎症和纖維化,是一類促使腎臟病發展的新的生物致病因子,結果發表於J Am Soc Nephrol (影響因子7.505)和Endocrinology(影響因子4.945)等國外著名期刊,為防治慢性腎臟病進展提供了新靶標。
上述成果不僅改善了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預後,減少了尿毒症的發生率,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衛生資源,並且推動了我國循證醫學研究的進步。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為防治慢性腎臟病的心血管病變提供新策略
侯凡凡領導的團隊為我國慢性腎臟病人群心血管病變的防治提供了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依據。心血管併發症是導致慢性腎臟病死亡的首位原因,防治心血管病變是降低慢性腎臟病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侯凡凡組織、完成了我國5省、自治區慢性腎臟病人群心血管病變的流行病學調查。揭示了我國慢性腎臟病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特點和危險因素,建立了第一個有代表性的資料庫,為針對我國患者特點開展防治提供了依據。她並通過多中心臨床研究,為防治慢性腎臟病左心室肥厚等心血管病變提供了臨床依據。
她還通過臨床基礎研究,對慢性腎臟病並發心血管病變的機制提出了新觀點。首次提出慢性腎臟病時糖化終產物-受體軸上調和晚期氧化蛋白質產物瀦留促進微炎症反應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結果發表於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影響因子6.858)和Antioxid Redox Signal(影響因子6.19)等國外著名期刊,為防治慢性腎臟病的心血管病變提供了新靶標。
三、為防治透析相關的致死、致殘性併發症提供新策略
1.為防治透析相關澱粉樣變提供了證據。透析相關澱粉樣變是長期透析患者致殘性骨關節併發症,發病機制不明。侯凡凡發現透析患者循環蓄積的β2微球蛋白(β2M)通過與組織中糖化Ⅰ型膠原的結合在關節部位沉積並在局部被糖基化,形成一種特殊的澱粉樣蛋白,這種糖基化β2M與關節滑膜細胞表達的糖基化產物受體相互作用,促發關節炎症和損傷,從而闡明了“無毒”的循環β2M在關節選擇性沉積並導致組織損傷的機制。該結論被之後國外大樣本組織學研究證實並被載入6部國外教科書;她還根據國人關節袖數據建立了無創超聲診斷方法,改變了該病依賴組織活檢、無法早期診斷的現狀,已在全國推廣套用;她發現肼類化合物抑制β2M的糖基化,為之後開展的臨床治療研究奠定了基礎。上述研究結果發表於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影響因子6.418)等國外著名期刊。
2.為防治腹膜透析導致的腹膜硬化提供了依據。發現當前臨床採用的腹膜透析液配方中作為滲透活性物質的高濃度葡萄糖增加腹膜間皮的細胞外基質合成,促使腹膜纖維化,為改進腹透液配方提供了依據,獲1995年歐洲腎臟病透析移植會議“傑出科學報告獎”。根據該發現及之後其他學者的類似報告,目前已用其他滲透活性物質取代葡萄糖配製腹透液。
3.為防治透析感染併發症建立了新方法。1)建立了慢性腎臟病並髮結核病的血清學診斷方法,解決了這一特殊人群結核病早期診斷的難題,經10年臨床套用,證實該法診斷陽性率明顯高於傳統方法;制定了慢性腎臟病患者結核病預防治療指征,通過2382例為期4年隨訪,證實預防治療使活動性結核發生率降低了57%。2)證實我國透析患者鼻腔金葡菌慢性攜帶狀態是其菌血症高發的原因,據此對攜菌者實施預防治療,使透析菌血症發生率降低了67%。3)制定了肝炎病毒感染者腎移植術前肝組織學篩選標準,使術後肝衰竭的發生率降低了86%。上述治療方法在26個省、4個直轄市的104家醫院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圍繞上述工作,侯凡凡以第一或通信作者發表論著144篇,被SCI收錄42篇,其中包括N Engl J Med、J Am Soc Nephrol、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等影響因子4.2~47.05的國際期刊20篇。論文被他人引用共1513次,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論著被8部國外教科書他人引用15次,包括1部內科學經典教科書(西氏內科學)和2部腎臟病學經典教科書 (The Kidney和Textbook of Nephrology)。
主編出版“危重症腎臟病學”1部。2001年以來19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作專題報告。論文4次在國際主要專業學會獲獎(歐洲腎臟病學會“傑出科學報告獎”;美國腎臟病學會“藍綬帶獎”;國際腎臟病學會“最佳論文一等獎”和“優秀論文獎”)。國際腎臟病學會曾以“A Voyage from China”為題在其機關刊物ISN NEWS 對她作專題報導,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973項目子課題等國家級課題7項。
擔任Nephrology、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等SCI收錄期刊的欄目主編或編委,兼任香港腎臟教育研究基金會等機構和院校的客座教授。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廣東省第七屆“丁穎科技獎”等科技獎勵。獲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金星” 和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侯凡凡具有良好科學道德。有關晚期腎臟病防治的臨床研究存在一定風險,侯凡凡以“為病人承擔風險”激勵參研醫生。臨床研究需對大批病人進行多年跟蹤隨訪,為獲得可靠結論,她和她的團隊頂住了當前某些浮躁風氣,堅持“十年磨一劍”。為及時獲得信息並保證受試患者安全,他們把家庭電話、手機號、QQ號都公布給患者,以保證24小時回應受試患者的問題和需求。侯凡凡具有嚴格的科學作風,她的團隊完成的所有研究結果在發表前均要經過至少3位從事不同領域研究的專家審查,以確保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她領導的學科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和教育部、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獲總後勤部“先進基層單位”和廣東省“優秀研究團隊”稱號。
侯凡凡也是一位醫術精良,醫德高尚的優秀臨床醫生。為滿足慕名求醫的患者,她在門診經常連續工作7小時以上。為搶救猝死患者,在沒有器械的情況下她用口對口吸出病人嘔吐物,挽救了患者生命。她連續2屆擔任中央保健局保健會診專家,多次出色完成中央和省市組織的重要搶救任務,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她曾獲中國醫師學會第二屆中國醫師獎、白雲公德公益之星等表彰傑出臨床醫師的獎項。獲解放軍總後勤部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社會任職

國際AGE協研會執行委員,香港腎臟教育基金會客座教授,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委,全軍腎臟病學會副主委,《J NEPHROL》、《中華腎臟病》、《中華內科雜誌》等11家國內外期刊副主編或常務編委。
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務理事
香港腎臟教育研究基金會客座教授等學術職務和14家國內外期刊的欄目主編、副主編或編委。

人物評價

從養豬女兵,到工農兵學員,40歲讀博士,45歲留學哈佛,59歲當選中科院院士,改變了廣東8年沒有女院士的局面。她的一項研究成果,被國際譽為“改變了慢性腎臟病治療的策略”。侯凡凡也是一位醫術精良、醫德高尚、深受患者及家屬愛戴的優秀臨床醫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