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繡圍腰

侗族人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男子裝束,近城鎮者與漢族無異,唯邊遠山區略有差別,穿右衽無領短衣,著管褲,圍大頭帕。有的頭留頂發。婦女裝束各地互有差別,有著管褲、衣鑲托肩、釘銀珠大扣、結辮盤頭者;有衣長齊膝、襟邊袖口褲腳有滾邊或花邊、挽盤發者;有著大襟衣、大褲管、柬腰帶、包頭帕、挽頭髻者;有著對襟衣、襯胸布、圍褶裙、系圍腰、著腳套或裹綁腿、髻插銀椎者;有寬袖大襟、衣滾繡有龍鳳花卉、長裙過膝,梳盤發者;也有著漢裝者,但一般都喜歡戴銀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侗繡圍腰
相關簡介,製作過程,侗繡特點,

相關簡介

自紡自染的“侗布”是侗家男女最喜愛的衣料。侗族織的布有粗、細紗之分,用粗紗織成斜紋狀的布多用做棉衣里子。用細紗織成的平布分兩種,織成套格方形圖案的叫"雙堂布",織成網紋的布叫"棉給"。"侗布"就是用織好的這兩種布經藍靛、白酒、牛皮汁、雞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曬、槌打而成。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侗布”非常珍貴,侗族人民除了自己用外,還作為贈送客人的最佳禮品。
侗繡圍腰侗繡圍腰
初家家戶戶的女人們都將從山上採回來這種特別的樹葉,它能提出藍靛的顏色。植物是侗族人生活的必須品,比如:皂葉香波,各種藥材的植物,還有各種節假日同米飯一起同煮的植物等等。

製作過程

冬是農閒的季節,也是侗族婦女染制傳統布料的季節。先從山裡採回藍靛這種植物,只取葉子。將葉子放入大桶中用清水浸泡,經過數天的浸泡清水會變成藍成的染料。 浸泡葉子,在浸泡的期間,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長長的木棒進行攪拌。一是確認染料是否已經足夠的藍,二是讓染料變得更均勻。過濾染料,把葉子等雜質清除出來,只保留染料水。在製作染料之前我們要先織布,這是織布的第一道工序:紡紗。全是人工製作,家家戶戶聚集在一起邊紡紗來邊織布,好一副和諧快樂的場景。 織布過程,侗布的製作都是需要一大夥人一起完成,並非能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所以侗族人民是一個團結而又勤勞的民族。將織好白色的紗布放進染料桶中,用棍子攪拌後浸泡一段時間,然後漂洗後進行曬乾。這浸泡和清洗要反覆多次才能確保顏色的飽和和不褪色。這是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用木錘把曬乾後的布料進行錘打,最後成為象紙一樣的紫色布料。最後侗布變侗服真實上裝效果,這只是平時的日常服飾。侗族是一個十分愛美的民族,在服飾中,尤其是盛裝,多用挑花刺繡和織錦裝飾。侗族刺繡種類繁多,有連環鎖繡、鋪絨繡、結子繡、錯針繡、盤繡等,繡工精湛,圖案常以“螃蟹”和“龍鳳”為主。尤以婦女盛裝時的雞毛裙最富特色,其裙片由若干織錦花帶組成,每條花帶下綴羽毛裝飾。侗族擅長紡織、刺繡。傳說侗族先民們沿著都柳江上游來到高安河口和南江河一帶定居,這裡是一片森林,青山綠水、野花盛開、百鳥飛轉、孔雀開屏起舞,他們認為百鳥中孔雀最美,於是模仿孔雀的式樣製作衣裝。這種古樸的裝束便一代代流傳至今。

侗繡特點

北部侗族服飾和南部侗族明顯不一,一般由上裝和下裝(褲)組成,顏色均為淺天藍色,腰系紅綢寬頻。便裝和盛裝沒有明顯區別,盛裝只是在便裝上再配戴銀飾而已。南部侗族服飾分盛裝和便裝,便裝一般為黑色土布製成,只是少銀飾裝飾和挑花刺繡而已,盛裝則配有銀帽,銀項鍊、銀耳環、銀圍腰。而南侗善繡,服飾極為精美,女子穿無領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鑲有精細的馬尾繡片。圖案以龍鳳為主,間以水雲紋、花草紋,下著百褶裙,腳蹬翹頭花鞋。髻上飾環簪、銀釵、頭戴盤龍舞鳳的銀冠,並佩戴多層銀項圈和耳墜、手鐲、腰系腰帶,銀腰萎,青布包頭,下著寬大長褲,穿草鞋或赤腳。盛裝時穿古老的、百鳥衣、銀朝衣、月亮衣等等。南部侗族的銀圍腰和北部侗族的寬紅綢腰帶,具有識別是否已婚的功能,有銀圍腰者和系寬紅腰帶者為未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