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老人節

“侗族老人節”是以老年人懷舊、敘舊、憶舊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習俗,主要流傳在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小黃村周邊的侗族村寨和貫洞鎮龍圖村所在的侗族村寨。兩地均位於從江的東北地段,距縣城僅20-30公里。全縣總面積3244.3平方公里,東北連黎平縣,西鄰荔波縣,東南與廣西三江、融水、環江三縣毗鄰,西北與榕江縣接壤,全縣總人口3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94%,其中苗族138000人,侗族人口13000人,均占總人口40%以上。從江地處苗嶺山脈南麓與桂北南嶺九萬大山地段。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苗族主居西南高坡,侗族主居東北的山谷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侗族老人節
  • 定義:老年人懷舊、敘舊的傳統文化習俗
  • 分布地區:貴州省從江縣
  • 類型:傳統文化習俗
節日淵源,節日消亡危機,

節日淵源

追溯“侗族老人節”的歷史淵源,還得根據侗族“古歌敘述”……敘說乾隆下江南/來到侗鄉過小黃/恰逢侗鄉“相思節”/寨與寨約作客忙/皇帝老爺乘熱鬧/與民同樂進晚餐/男女老少都高興/唱歌敬酒鬧洋洋/先客後主到長輩/乾隆說此禮節得傳揚/當他來到老人席/有位老人跟他談/老人也想各相約/開懷敘舊論短長/兒孫面前難啟齒/人老變小怕荒唐/皇帝聽了哈哈笑/老有所樂理應當/皇帝當眾開聲講/乘此二月未農忙/劃片山崗為淨土/讓老相約各去敘衷腸/金口玉牙傳侗寨/老人過節成規章/讓老相約山上去/重憶年少好時光……。從此以後,老人相約上山過節的習俗,一直在侗鄉沿習至今。每年農曆2月來臨,生活在從江縣高增小鄉黃村的大小侗族村寨,以及貫洞鎮龍圖村當地的幾個村寨,按慣例,以村寨為單位,村與村、寨與寨的男女老人集體自發地各自相約,到“老人山”去過自己一年一度的老人節。比如:甲寨的男性老人要與乙寨女性老人同去“老人山”過節,都是頭天預約,第二天出發。出發前,甲寨男性老人關照自己老伴,在家看好孫崽;關照子女餵好牲口。崽女、老伴都鼓勵他們,玩得開心,不要掛記家裡。第二天她們把自己老伴打扮一新,變成年輕後生(侗語稱臘漢)樣,全村男女送到村口。甲寨的寨老還特地把自己裝扮成三歲小玩童,穿開襠褲,戴小娃鈴鐺帽走在最前面,老人們邊吹蘆笙,踩著舞步向乙寨進發。是日,乙寨的女性老婦們,都到自己村口迎接,女性們的老伴,在家忙殺豬宰羊,準備款待自己老伴的舊朋友。當甲寨老人們來到村口時,乙寨老婦們都放下手中針線活,擁來迎接。並同聲問那裝扮成三歲玩童的領頭老人:“弟啊,您還認得路,來探望我們?”老玩童比時不音不響,只顧搖晃頭上鈴鐺帽,逗得眾老婦直哈哈笑。眾男性老人齊聲答:“忘不了,忘吃、忘穿,忘不了當年的我們情和愛。今日特來再次邀請,同上山去,再當一回年青人。”眾老婦齊聲:“早也盼,晚也盼,重新與你們再唱情變歌。”於是,眾老人各自尋找當年相好,雙雙對對,邊吹笙朝“老人山”走去。到了山上,大家席地而坐,同唱那首永不服老的歌:“莫嘆白髮容顏退/莫笑滿臉皺紋堆/我們人老心不老/晚霞一樣放光輝/莫嘆時光似洪水/莫笑人老無作為/豁達樂觀春常在/夕陽未必遜朝暉”。歌罷,眾人分散,各與自己原來相好,找片偏僻陰涼處,雙雙摘木葉鋪地下,挽手同坐。相互傾訴,離別幾十年後的喜怒哀樂,有的談到淚下,有的談來同笑哈哈。整個“老人山”沉浸在老人們追昔憶往的情海之中。突聽一聲清脆的木葉歌聲,打破“老人山”一時的沉靜。緊接著琵琶聲、牛腿琴聲、歌聲,充滿了“老人山”各個角落。老人們的童心暴發,直唱、直玩、直樂到忘了大家都已滿頭白髮、牙落嘴扁、六、七十歲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八歲,象金子一樣金貴的年華。太陽下山了,老人們才意識到要回家了,於是他(她)們又雙雙對對,手挽手,腳尖踩著腳跟下山來到乙寨。此時乙寨的男性老人,早把豐盛的晚筵擺好在鼓樓坪的長桌上,等待自己老伴與她們當年相好歸來,共進晚餐。飯後,兩寨過節的男女老人,同進鼓樓對唱侗族大歌,直唱到亮,乙寨的男女老少,也一起聽歌到天光。天亮了,乙寨老人她們才難捨難分地送走甲寨老人。節目到此才算結束。來年二月,乙寨的男性老人也到甲寨去,約起甲寨老婦們,上山過節。有來有往,早已約定俗成。侗家人把農曆二月定為老人過節月,此習一直沿習到今天。
農曆2月,固定的地點“老人山”,是侗族村寨男女老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兩個寨子異性老人,自發相約,集體到“老人山”過節,不需晚輩參與,不許子女參加,完全由老人自己集體單獨上山過節,節日裡允許老人各自尋找當年相好、舊情人、舊戀人上山敘舊,重溫舊夢。是侗族村寨社會允許,兒女贊成,家人同意,不受道德譴責,公開交往的二月節。是侗民族為老人提供最開心,最得意的一個活動空間。不但體現了自古以來該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侗民族由古至今尊重女性地位、崇尚男女平等的集中表現,對原生態侗歌的傳承有重大的影響。

節日消亡危機

面對當今迅捷發展的時代步履,“侗族老人節”這一古老的民間老人文化活動正面臨著消逝的危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改變,現代化農業生產水平上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方式在急劇變化。加上電子、電訊技術設備的普及,以及社會成員流動性的增強。侗族村寨社會的傳統機構受到衝擊。加上年輕人價值取向轉變,不少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社會傳統公德得不到重視而隨之消失。據普查,如今還在沿習過“老人節”的只有小黃村和龍圖村所在地的幾個侗寨,而龍圖村的“老人山”自修公路通過,至今沒有修復。唯獨小黃村所在地的幾個村寨,仍沿習上“老人山”過老人節,一成不變外,其他侗族村寨,近20年來,少有人集體上山過“老年節”了,長此下去,如不採取有效保護措施,“侗族老人節”將面臨消亡的危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