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從游宿溫泉宮作

侍從游宿溫泉宮作

《侍從游宿溫泉宮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記游詩,體裁屬五言律詩。此詩格律整齊,寫得很有氣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侍從游宿溫泉宮作》
  • 作者:李白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侍從游宿溫泉宮作
羽林十二將⑴,羅列應星文。
霜仗懸秋月,霓旌卷夜雲⑵。
嚴更千戶肅⑶,清樂九天聞⑷。
日出瞻佳氣,蔥蔥繞聖君⑸。

作品注釋

⑴《漢書》: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顏師古註:羽林,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為王者羽翼也。按唐制:左右羽林軍,各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三人,凡八將,無所謂十二將也。而開元、天寶之時,天子禁兵有十六衛,其左右衛、左右金吾衛,總謂之四衛。若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十二衛謂之雜衛。疑所謂十二將者,指十二雜衛之主將而言,以其專掌禁衛,當爪牙禦侮之任,與漢之羽林騎相似,故曰:羽林十二將也。《晉書》:羽林四十五星,在營室南,一曰天軍,主軍騎,又主翼王也。楊升庵曰:唐武德中置十二軍,皆取天星為名。以萬年道為參旗軍,長安道為鼓旗軍,富平道為玄戈軍,醴泉道為井鋮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寧州道為折威軍,歧州道為平道軍,幽州道為招搖軍,麟州道為苑游軍,涇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軍。太白蓋用其事。王琦按:《通典》、《會要》諸書,分關中之眾為十二衛。取象天官為名號,乃武德二年事,五年即廢久矣。楊說雖創,揆之作者之心,恐未必用此典故。
⑵《上林賦》:“拖霓旌。”張揖注,“析羽毛染以五采,綴以縷為旌,有似虹霓之氣也。”
⑶《西京賦》:“重以虎威章溝嚴更之署。”薛綜註:“嚴更,督行夜鼓也。”
⑷《唐會要》:清樂,九代之遺聲,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並漢魏以來舊曲,樂器制度並諸歌章古調,與魏三祖所作者,皆備於史籍。自晉氏播遷,其音分散,不存於內地。苻堅滅涼始得之,傳於前後二秦。及宋武定關中,收之入於江南,隋平陳獲之。隋文聽之,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因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乃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至煬帝乃立清樂、西涼等九部。隋室喪亂,日益淪缺,天后朝,猶有六十三曲。《新唐書·禮樂志》:清商伎音,隋清樂也。有編鐘、編磬、獨弦琴、擊琴、瑟、秦琵琶、臥箜篌、築、箏、節鼓,皆一;笙、笛、蕭、箎、方響、跋膝,皆二。歌二人,吹葉一人,舞者四人。《夢溪筆談》:“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
⑸《後漢書》: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春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

作品譯文

羽林軍十二大將按照天星之位排列,儀仗蕭肅,如月照秋霜,彩旗飄飄,風卷夜雲。
夜間戒嚴,戶戶無聲,宮中奏樂,聲聞九天,一直歡歌飲宴到日出,瑞祥的佳氣蔥蔥圍繞聖君。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