侉餅包油條

侉餅包油條

說侉餅包油條,安慶人並不以為然。但遊子歸宜,默在心頭的小吃,必有此一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侉餅包油條
  • 主要食材:侉餅
  • 輔料:油條
  • 調料:芝麻
簡介,歷史,故事,

簡介

侉餅須圓形,稍長,多加芝麻,或黑或白,密密一層。油條一根或兩根都可,侉餅對摺卷包。急不可耐咬上一口,多少日的鄉愁,就全在其中了。早年有“一巷香”,在吳越街口,清早營業至半下午,始終排隊。
侉餅包油條

歷史

文革中,安慶侉餅清一色長條“朝笏板”(古代君臣上朝廷時所執狹長板子),1斤糧票0.28元稱1.4斤,完全就是為了飽腹。
1980年代初,侉餅從長條“朝笏板”恢復為圓餅子,其中吳越街“一巷香”老店新開,專門打二兩三兩的圓侉餅,雖然小店面積不過三五平方,但因用料講究製作精細,結果聲名大振。
侉餅包油條
文革時,安慶侉餅偷工,清一色都是長餅子,1斤糧票0.28元稱1.4斤(飲食公司規定)。通常我們只能買二兩(6分錢),再加1根油條(有兩根大,1兩糧票6分錢)。早點就蠻蠻實實吃了個飽了。
侉餅在安慶,也叫大餅,也叫爐餅,前者太淡,後者太文。還是侉餅順口且好聽。嚴格地說,侉餅是北方食品,“侉”本身就有“外來”之意。但侉餅傳入安慶,就溶進了南方文化,其精其細,完全改變了早前製作的簡單與粗獷。具體有三,因字數所限,只能待後續。

故事

@老客在《新民晚報》上介紹安慶一巷香侉餅,是以他父親的懷念說出來的:“爸爸總是說,離開安慶就是捨不得一巷香的侉餅包油條。聽到這話,媽媽不高興了,離開家,老婆孩子都捨得就是捨不得侉餅包油條,這還叫男人嗎?”又氣他:“趕快多吃點侉餅包油條好回你的山旮旯里去!”生動至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