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金烈

來金烈

來金烈,(1928—2006),男,1928年10月出生於山西省武鄉縣,1943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華北兵工職業學校(現中北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首任部長,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第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北大學校友總會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來金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武鄉縣
  • 出生日期:1928年10月
  • 逝世日期:2006年
  • 職業兵器工業部部長
  • 畢業院校中北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部長、人大常委
人物生平,詳細介紹,先進事跡,

人物生平

來金烈,男,漢族。1928年出生,山西武鄉人。1943年在太行軍區三分區炸彈所當戰士、工人,後任太行軍區軍工部二廠二分廠團支部書記。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至1951年,任共青團華北兵工籌委會委員,入華北兵工職業學校(現中北大學)學習。1951年至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兵工總局西南臨時工作團團員。1952年至1971年,任西南兵工局四五六廠十一所所長,國營四五六廠車間副主任、車間主任、生產長,國營四五六廠副廠長、廠長,國營四五六廠革委會副主任。1971年至1976年,任援助敘利亞專家組組長。1976年至1979年,任第五機械工業部物資局代局長、生產調度局局長。1982年5月4日至1983年6月20日,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第一任部長。1979年至1986年,任第五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兵器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6年至1988年,任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黨組成員、軍工總監。1988年後,任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總經理,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1993年任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第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2006年在北京逝世。1943年6月在八路軍129師太行三分區炸彈所當戰士。1948年曾獲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工廠”一等勳章。新中國成立後,他曾任中央兵工總局西南臨時工作團團員,長安機器廠廠長,第五機械工業部兵器部副部長,中國兵工學會第四、第五屆理事長,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
來金烈
來金烈同志1928年10月出生於山西省武鄉縣,1943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歷任太行軍區三分區炸彈所戰士、工人,太行軍區軍工部二大廠、二分廠工人、共青團支部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共青團華北兵工局籌委會委員,華北兵工局兵工職業學校學員,中央兵工總局西南臨時工作團團員,西南兵工局 21兵工廠11所所長,國營456廠車間副主任、主任,456廠生產長、副廠長、廠長、廠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援助敘利亞專家組組長,第五機械工業部物資局局長、生產調度局局長,第五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兵器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黨組成員、軍工總監,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總經理,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委員。2003年經中央批准離職休養。 來金烈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北大學校友總會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詳細介紹

來金烈同志早年就毅然投身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自投身革命以來,不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期間,他積極從事製造、修理武器裝備的兵工生產工作,曾多次立功受獎,為爭取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仍一直工作在兵工戰線上。在國營456廠擔任領導工作期間,他注重加強工廠企業管理和技術管理方面的各項基礎工作,使工廠在完成軍品生產、試製任務和為企業發展打基礎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受到上級的好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林彪、“四人幫”反動路線的迫害,但他仍堅持認真學習,堅信我們黨與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的鬥爭一定能夠取得勝利,並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70年重新工作後,他任援助敘利亞專家組組長。在國外工作期間,他認真組織領導援建項目的各項工作,確保了援建項目保質保量的按期完成,受到敘利亞國家有關部門的好評,為我國兵工行業贏得了榮譽。回國之後,在擔任五機部物資局、生產調度局局長期間,他在組織建立兵器工業地區物資供應機構、為兵工企業物資供應保障奠定基礎和組織完成軍品生產任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較好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1979年至1988年,他在擔任第五機械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黨組成員、軍工總監期間,分管軍品科研、生產管理等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組織和領導工作。1988年之後,他在擔任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總經理、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期間,面對軍品任務壓縮、生產任務嚴重不足、而民品生產又一時上不去的困難情況,他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率領全體兵工人,按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指示和要求,堅持“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和“軍工企業要少產多試,保證技術水平不低於世界水平”及“發展外貿”的原則,注重培養和大膽提拔使用優秀的中青年知識分子,始終把科研放在工作的首位,積極組織進行對外技術合作與交流,狠抓總公司機關的組織和作風建設等工作,大力推進對外貿易,在保證完成軍品生產、科研任務的基礎上,注重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兵器工業的道路,積極推進開發民品生產,努力改革開放搞活企業,為兵器工業的穩定、轉型發展、解困和第二次創業做了大量成效顯著的工作,為兵器工業的發展和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總公司領導班子所採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對兵工企業的安全、穩定生產和科研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期間和離休後,仍然十分關心兵器工業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對兵工發展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先進事跡

面臨行業蕭條 巧諫力保兵工
八十年代中期,國防工業面臨大規模壓縮、訂貨大量減少的窘境,一批企業沒活乾,一向令人羨慕的兵器行業頃刻間全行業蕭條。1986年,來金烈走馬上任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軍工總監,正值此危急關頭。
就在此時,有人提出的將兵工行業全部交地方管理的建議得到認同,來金烈心急如焚。他認為,國防工業是一個戰略性產業,是一個特殊行業,必須由國家承擔。來金烈找到軍委主管國防科研的劉華清副秘書長,進行力諫:“劉秘書長,將來我們的軍隊是要先進的武器,還是要打狗棒!”來金烈所反映的情況引起了劉華清的高度重視,劉華清向中央提出了不同意見。面對一時難以形成共識的局面,來金烈巧妙地提出“先行調研,再做最後決斷不遲”的建議。之後,他受命率領工作組深入到兵工行業和當地政府進行調研。真實情況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地方政府不願意接受軍工企業這個包袱,企業下放地方的預算費用需要一百多個億。這種客觀情況及所需費用遠遠超出了提議者的想像,故放棄了原來的想法。兵工行業由於來金烈的“巧諫”而得以保全。
追隨時代步伐 開創引進先河
1988年12月25日,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成立,目的就是把整個兵工系統推向商品經濟的第一線,來金烈出任總經理。面對巨大轉折的嚴峻“現實”,來金烈率領全體兵工人從焦慮與疑惑之中掙脫出來,走出深宅大院,踏上了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兵器工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來金烈的引領下,生產企業不僅很快開發出一批技術含量高、規模效益好、工藝設計相近且適銷對路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軍品攤子逐步得到調整、收縮和提高;不僅推出了嘉陵、長安等一批優秀品牌,更重要的是使我國的常規武器裝備的科研、生產能力和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不僅培育了一批優秀企業,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在競爭中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來金烈又把目光盯在了引進先進技術上。1989年9月,蘇聯解體,來金烈判斷:目前俄羅斯經濟困難,此時,開展對俄技術合作對我十分有利。
在徵得有關領導支持後,來金烈受命組團訪問俄羅斯,並大膽提出了“以引進技術和引進人才為主,必要時引進生產許可證”的合理化建議。
曾親歷這一過程的有關人員這樣評價:“來總開創的對外引進不僅使我國的某些常規兵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為兵工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創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親民更添魅力 垂範律己寬人
來金烈為人處事的哲學是赤誠厚道,一視同仁。早在太行兵工廠時,來金烈就十分重視發動民眾,依靠民眾。到重慶456廠後,他聯繫民眾的作風沒有變,甚至對許多人的脾氣秉性、興趣愛好、工作能力等都瞭然在心。當了部長後,他還經常走出去登門造訪,或商談事情,或傾聽意見,或噓寒問暖,或探視病情。
來金烈對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是豁達仁厚,親如家人,然而他對家人的要求卻十分嚴格。來金烈的夫人調北京後在部下屬的所里工作,她每天都是坐公共汽車上班,一直到退休。不少人到她退休時才知道她是部長夫人。
2006年7月21日,78歲的來金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遺體告別時,出乎組織者的意料,從陝西、山西、重慶等不少京外兵工企業的人員自發地來了,合作過的日本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日本鈴木公司等外資企業的代表來了。公墓的工作人員說:“好多年沒有這樣大的場面了。”
的確是,“好多年沒有這樣大的場面了!”來金烈卻在他的人生中鑄就了多個大場面。他在病重期間仍執著撰寫的《太行山上的兵器工業》一書為他的軍工行業奮鬥史又平添了一抹厚重的色彩。從太行山走來,當時光迴轉了大半個世紀,太行山上的艱苦歲月、兵工生產仍在他的心中不斷回現——這當是來金烈一生最難忘的大場面和最閃亮的情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