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古遺蹟

來安古遺蹟

頓丘山遺址位於新安鎮(縣城)城東村趙壩生產隊,呈台形。南北長200米,東西長120米,文化層平均厚度約2.5米。因是東晉僑置的頓丘郡治所,故名頓丘山。1975年大水以後,該遺址成為居民住宅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來安古遺蹟
  • 出土地點:新安鎮(縣城)城東村趙壩生產隊
  • 所屬年代:1975年
頓丘山遺址,井王遺址,吳王城遺址,永陽縣城遺址,來安縣舊城址,萬山遺址,石固山遺址,韓王將台遺址,大庵山遺址,

頓丘山遺址

1972年5月,經安徽省博物館考古工作者發掘,該遺址出土一批石器、陶器、蚌器、骨器和銅鏃、卜甲等珍貴文物,其中卜甲在本省江淮地區為首次發現。經考證,確定該遺址為殷商早期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均被省博物館運回。該遺址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王遺址

井王遺址位於新安鎮東22.5公里處的磁山鄉井王村井王生產隊,呈長方形。南北長70米,東西寬60米,遺址原有古井7口,現僅存2口。其南面為井東、井北和井王生產隊的農民集居區。遺址已廢為農田。
1986年,縣文物工作組在對該遺址進行調查時,採集到新石器時代石器2件及漢代磚瓦、唐宋瓷片等。該遺址內涵豐富,有待進一步發掘考證。
高山縣城遺址
高山縣城遺址位於新安鎮東北26公里處的王集鄉高山村內的高山崗上,呈方形。長70米,寬60米。城址內散大量碎磚瓦。舊城廢於何時待考。
據《漢書》記載,原高山縣地秦時屬東海郡,漢時屬臨淮郡,後漢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更為下邳國高山縣。
1985年,本縣文物工作組在對該遺址進行調查時,發現大量唐宋瓷片,並在遺址附近一農民家裡發現明代青花瓷瓶一件(為1983年出土)。
建陽縣城遺址
建陽縣城遺址位於新安鎮南15公里處的水口鎮東面,俗稱東城埂。建陽縣建於西漢,縣城廢於何時不詳。
遺址正南方向300米處為兩漢時期墓葬群。縣文物工作組在此發掘時,發現木廓墓棺木完好,隨葬品有銅器、陶器和漆器等。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遺址位於新安鎮東南35公里處的煙陳鄉姜渡村姜東生產隊。遺址呈方台形,古城垣尚存,邊長120米。遺址內殘存大量瓦礫,平均文化層厚度約80厘米。據江蘇省六合縣民國版縣誌記載,吳王城為三國東吳所建因吳王孫權而得名。北齊瓦梁郡治所置於吳王城故墓之上,南唐時廢。
該遺址為縣文物工作組於1985年普查文物時發現,其時遺址東部已被破壞,截面文化層參差外露。該遺址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陽縣城遺址

永陽縣城遺址位於新安鎮北1.5公里處的雙塘鄉瓦崗村白塔山崗南坡上。
永陽縣建於唐代,縣城廢於何時不詳。縣名源於白塔山崗南面的永陽山。
1985年以後,縣文物工作組多次對該遺址進行調查。該處出土文物多為生活用品,有銀首飾、陶器等。此外,還有漢代的繩紋、弦紋瓦片以及唐代的白瓷片和宋代的青瓷片。在遺址的周圍還多次發現西漢至唐宋的墓葬。

來安縣舊城址

來安縣舊城址位於今來安縣城新安鎮中心區。來安縣建於五代南唐時,縣城於南宋時遷至大雍鎮(今新安鎮)。城內地勢東低西高,主要街道呈“十”字形,東西南北四方原有賓陽、慶成、迎薰、拱極四個城門,此外還有崇文小南門和耀武小西門。舊城城牆於民國27年(1938年)被拆,之後護城河被牆土填平。
來安縣舊城面積不大,但建築物頗多,有縣衙署、儒學宮、開元觀、大成殿、明倫堂、東壁樓(鼓樓)、城隍廟、龍王廟、觀音庵、老君祠、奎光祠、洗心亭、漱芳亭等,這些建築因兵火戰亂、年久失修而先後傾圮拆除。如今城內尚存硫璃井、縣署井、北門井、東門開元觀井等4口古井。
1984年,縣文物工作組在縣城東部青龍街西原八面塘(今縣防疫站南牆外)附近發現新石器時期石器2件。

萬山遺址

萬山遺址位於新安鎮東北25公里處的大余郢村萬山生產隊北,海拔130米。該山頂部平坦,面積約7萬平方米。
萬山山勢險峻,南宋時用於屯兵,山腰修有跑馬道,山頂有壘石圍牆。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滁州守將趙葵曾命趙必勝部駐守萬山,以御金兵。
萬山故壘已經傾圮,除飲馬塘、古井和跑馬道外,別無所存。明人張維恕曾為建於萬山之上的古剎龍泉寺題詩:“萬山重疊吐虹光,微雨初收天外涼。聰馬一鞭風色好,草蟲吟處百花香。”

石固山遺址

石固山遺址位於新安鎮北15公里處的舜山鄉石固村,海拔166.7米,與對面的尖山構成縣境北端門戶。山呈圓台形,頂部面積約8萬平方米,山腰有跑馬道環繞。山勢陡險,易守難攻。南宋紹興時,居民曾在山上構築牆壘,以御金兵。清鹹豐年間,安慶棚民葛必泉、葛高培和劉萬元率領的數千名義軍曾踞守該山。山上的建築後來全部毀於戰火。

韓王將台遺址

韓王將台遺址位於新安鎮東22.5公里處的磁山鄉井王村井王生產隊西南300米處,呈長方台形,長80米,寬30米。東南——西北走向。遺址北30米處尚存一祭台,傳說韓信(一說韓世忠)曾在此點將。
該遺址已廢為農田。1986年,縣文物工作組在文物調查中首次發現該遺址表層耕土中有大量紅燒土塊,繼而在此採集到新石器時期紅陶質和夾砂紅陶質鬲足4隻,以及商周時期殘陶片10餘種。經考證,該遺址為商周文化遺址。該遺址的下層文化有待進一步勘查。

大庵山遺址

大庵山遺址位於新安鎮北12公里處的大庵山林場場部附近。元至正年間(1341~1367年)在此處創建尊勝禪院(後又稱吉祥禪院)。禪院毀於何時不詳。《紅樓夢》主要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七月十六日撰寫的《尊勝院碑記》,記載了該禪院的規模及興衰過程。遺址尚存甘泉(觀音泉)和桂樹等自然景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