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馬太的殉教

使徒馬太的殉教

《使徒馬太的殉教》是卡拉瓦喬創作於1599-1600年的一幅油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使徒馬太的殉教
  • 畫作類型油畫
  • 創作年代:1599-1600年
  • 作者:卡拉瓦喬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繼《召喚使徒馬太》一畫之後,卡拉瓦喬為羅馬聖路易斯·戴伊·弗蘭契齊教堂的康塔列里(Contarelli)禮拜堂的一面牆上畫了第二幅馬太行傳故事畫,題為《使徒馬太的殉教》。
使徒馬太的殉教使徒馬太的殉教

人物生平

據目擊者回憶,這幅畫曾經重繪過兩次,原因是它的構圖和運動表現與題材不相符合。訂件者要求它與《召喚使徒馬太》一幅的構圖相呼應。據研究者所提供的資料說,最初的構圖是: 馬太剛做完禱告,倒於地板上。一個僱傭的殺人者手中握劍,向馬太彎下身去。在右邊,馬太身邊一少年僕人見此情景,拔腿逃跑;左邊,有幾個男人也向出口奔去,其中一人還驚慌地回頭張望。畫的下半幅上則擠滿了人群,動勢比較紊亂。現從這裡的一幅畫的構圖看,雇殺馬太的活動已略向深處移了一些。馬太正倒在祭壇的台階上。他略為欠身,用一隻手擋開殺人者,眼光直視那個兇手。光線透過昏暗的房間,直射在這兩個人身上。左右人物紛紛向兩邊逃去。構圖與第一幅所說明的相似。只是光線把觀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地引向兩個人物身上。右邊的少年僕人正欲逃離,他張嘴喊叫。在左邊,除了兩個男子正恐懼地奪門而走外,還有四個人也在向出口退去。其中一個握著劍,卻沒有膽量去援助馬太。據說這一幅變體畫是在第一幅畫的基礎上一再修改後確定的。主教要求中心人物再向深處移,讓前景空出地位,再添畫上三個裸體人物。這三個人物象徵這一謀殺事件的目擊者。
這三個形象在畫上好象與中心人物關係不大。但它完善了構圖上下呼應的裝飾性效果。這是當時風行的風格主義繪畫的審美要求。主教堅持要卡拉瓦喬作這樣的安排。畫家為了避免矯揉造作,他對前景的三個人物先按照模特兒畫好,然後巧妙地把他們的裸體動勢按透視縮短畫法添加在前景的最下邊。可見,卡拉瓦喬雖做了些讓步,但仍不馬虎從事。他儘可能使畫上的人物處理得合情合理。 此外,兩個中心人物頭上的天使,本來在低垂的陰雲下,後來畫家改換成一團白雲托住天使的身體,並以強烈的透視縮短法表現少年天使的裸體質感,使他具有自然的俯伏姿態。這種姿勢雖也是宗教藝術中常見的,但經畫家精心構思,虛幻中寓有一種實感。天使遞給馬太一枝棕櫚枝--基督教信徒殉難的象徵。它既沒有違犯教會對風格主義藝術表現的嗜好,又高度展示了現實的人體畫法,使畫上的生活顯得神奇而又可信。這種帶有一定戲劇性的宗教故事畫,在卡拉瓦喬筆下往往運用自如,欣賞起來耐人尋味。這是和他的高超技巧和熟練的素描寫生能力分不開的。

作者簡介

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年)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藝術家,是藝術史長河中最具革命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畫作充滿了激進的自然主義,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法,讓作品生動而富有靈性,對歐洲的藝術有持久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