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兵不祥

佳兵不祥

佳兵不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jiā bīng bú xiáng,意為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即好戰非祥事。出自《老子》第三十一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佳兵不祥
  • 拼音 :jiā bīng bú xiáng
  • 出處:《老子》三一章
  • 示例:《民國通俗演義》
  • 近義詞:兵凶戰危
解釋,典故,簡析,

解釋

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即好戰非祥事。

典故

老子像老子像
[出處] 《老子》三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惡也。 ”
[示例] 《民國通俗演義》一二一回:“然佳兵不詳,不戟自焚,民國以來,曷有軍閥而得好結果者?”
[考據]古 “佳” 當作 “隹” ,古 “惟” 字(清·王念孫《讀書雜誌·余編上》考)。兵:兵器。
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曹伯韓在其《國學常識》中引用清代阮元序王引之《經傳釋詞》:“佳為隹之訛,隹同惟,老子夫惟兩字相連為辭者甚多,若以為佳,則當雲不祥之事,不當雲器。”同時,曹伯韓指出,惟字只寫半邊,此說與王引之之父王念孫在《讀書雜誌·余編上》中的說法相吻合。

簡析

戰爭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禍,這是人所共知的。任繼愈認為《道德經》“也是反對戰爭的”。因為在這一章里,老子說“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這裡顯然沒有主戰用兵的意思。但是,老子同時又說,對於戰爭“不得已而用之”,這表明老子在咒詛戰爭的同時,也還是承認了在“不得已”時還是要採用的。在春秋戰國時代,戰爭是普遍的,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戰爭規模日益擴大,動輒數萬、數十萬的兵力投入戰爭之中,傷亡極其慘重,而在戰爭期間受危害最大的,則是普通老百姓。
每逢戰爭,人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四處逃亡,嚴重破壞社會正常的生產,也造成社會秩序的動盪不安,戰爭的確是帶來災難的東西。所謂君子迫不得已而使用戰爭的手段,這是為了除暴救民,舍此別無其它目的,即使如此,用兵者也應當“恬淡為止”,戰勝了也不要得意洋洋,自以為是,否則就是喜歡用武殺人。這句話是對那些喜歡窮兵黷武的人們的警告。所以,我們認為《道德經》不是兵書,不是研究戰爭問題的,尤其不是為用兵者出謀劃策的。老子談論戰爭問題,目的在於反對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